很多時候,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都說孩子不好管,不聽話不好管理,讓家長很頭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聽父母的話,這主要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沒有權威和威信。怎麼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和威信,其實父母就要做到對孩子說出口的承諾就履行。
有時候家長經常會給孩子說,你把某某事情做了,我就給你什麼什麼?但是,當孩子做了這個件事的時候,很多父母就說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去履行對孩子的承諾,時間一長就讓孩子對你說的失去權威。
承諾,總是讓人覺得美好,因為當時沒有辦法實施的事情,才需要用一個承諾,來將這件事情延後,承諾之所以美好,就是因為答應的事情都是會讓我們開心的事情,所以我們會更加的期待。這種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在孩子的兒童時期更是嚴重,因為他們還沒有形成克制的性格特點,所以會對沒有發生的事情很好奇。所以如果家長答應他們之後會帶他們去哪玩,或者是要帶他們去吃什麼的時候,他們會將期待值增到最大。
想一想,家長一般都會在什麼時候才會做出承諾,是不是一般會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或者是一心想要做家長不允許的事情的時候,家長為了能夠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提出如果他們不這樣的話,之後會有什麼樣的獎勵。家長說出來的時候可能是沒有多想的,但是孩子可是有認真在聽的,他們是真的以為自己聽話的話,家長一定會給他們相應的獎勵的。
孩子的大腦是很單純的,並且他們每天也沒有太多的事情去考慮,所以簡單的大腦裡,每天想的都是家長曾經對自己的那些承諾,然後在計算著日子,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可是家長的腦袋裡裝的可不是簡單的周末答應了孩子要去哪裡玩,他們每天想的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家裡的各種大小事,這些事情充斥在家長的腦袋裡,以至於他們可能會忽略掉自己曾經說過的這些話。這其實並不怪家長們,因為他們每天是真的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忙,所以沒有辦法照顧到每一件事情。
既然是這樣,家長也明白自己未必會想起來曾經說過的那些承諾,就應該在說出口的時候,就先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夠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不要早早的就先說出口,雖然說自己也希望能夠抽出時間或者是精力,但是現實生活中,時間是否允許也是大家應該考慮的事情。
當孩子的希望破滅了之後,他們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不論以後家長再有什麼要求,他們也不會相信父母會給他們曾經答應好的獎勵,長期這樣,就會削弱父母在他們心中的威信。如果父母不樹立威信的話,那很難好好的教育孩子。因為不論你說什麼,他們都不會害怕,這樣你已經在他們的心裡沒有那麼高大的形象了,所以你說的話也就不那麼一定要聽了,等到這個時候,你再想讓他們成為乖乖的孩子,那就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了。
家長不定期的鼓勵是會促進孩子有更多好表現的,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覺得自己會因為太多的瑣事而忘記自己的承諾的話,那就不要輕易的這樣說。或者你可以告訴孩子們,如果自己忘記了,他們是可以提前一天提醒自己的,這樣的話,即使你忘記了,他們也不會感覺到失望,因為他們可以提前提醒你,這樣不光是減輕了家長的壓力,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故意說話不算數的,這樣也能夠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是被忽略的那一個。
當家裡有這種習慣的時候,也會培養他們對承諾的認識程度,這樣即使以後他們長大了之後,也會知道即使是許諾,也可以讓對方感覺到很舒服,即使是自己不能履行了,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做補償,這樣也會增加他們的新鮮感,讓孩子保持好奇和對事物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