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林員王仁茂:每日巡山 8年守護那片綠

2020-12-20 紅星新聞網

這是一個不具太高技術含量、簡單、重複,甚至被不少城市人所遺忘的職業。但護林人的生活,只有親自體驗一番,才能得知它的滋味。

    腰部以下全部被山林裡的露水溼透,鞋背上沾滿了黃泥,褲子上還有剛才摔跤沾的泥巴……記者在停在山腰公路盡頭的摩託車旁守了一個多小時後,王仁茂終於從山上下來了。

    「接到電話就開始往下走,早上山裡面下了雨的,路很滑!」王仁茂不好意思地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林中穿梭,渾身溼漉漉的他顯得疲倦而且略有些狼狽,他就是遠近聞名的「山大王」王仁茂,他身後的十多座山頭,390公頃的林地,8年來,他每天都要巡視一番。

    「還有兩座山頭沒有巡,今天還不能下班,跟我一起走嘛。」搭在他的摩託車後座上,記者跟隨著王仁茂一同向青崗山進發了。

    與山林為伴

    他成了林業「土」專家

    撥進一檔,摩託車在陡坡上突突地前進,一路向前,山中的冷風直灌進脖子裡,記者頓時打了兩個哆嗦。「你是才到山上來還不習慣,這幾天還算暖和的,等到春節前後,冷風吹起來骨頭都要凍僵。」一路上山,王仁茂顯然對這種天氣早已習以為常。

    「這座是龍家山,對面的是五臺山,那座高點的是青崗山……」順著王仁茂手指的方向,前方的山頭一個接著一個。對於這十多座山頭的一草一木,王仁茂再熟悉不過了。

    十多分鐘後,摩託車在一條村道的盡頭停了下來,「車子只能開到這裡了,我們下車爬上去吧。」指著前面的山坡,王仁茂說。從一條小路往林地深處上山,腳下的枯草軟綿綿的,走著很吃力,越往裡走,齊人高的毛草幾乎擋住了前進的視線。

    穿過毛草叢,終於來到一塊比較開闊的林子裡。「你看,這片林子是2003年種下的,如今一棵棵都長這麼高了。那一片巨桉是前年栽的,土有些貧,不太肯長。還有對門那一片……」王仁茂向記者一一介紹著,眼神中帶著自豪。他告訴記者,那些長得粗壯的林子就是他重點巡查的點位,要時刻警惕盜伐者;同時還要看有沒有牛羊上山去啃食剛栽種的巨桉樹苗。

    除了樹林,一些土墳也是他需要重點巡查的地點。王仁茂告訴記者,每年春節、清明等傳統祭祀時段,就是護林員任務最重的時候。因為當地村民們都會上山燒紙、放鞭炮,容易引發火災。但遺風遺俗,多年的傳統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每逢這些時節,王仁茂只好一個墳頭一個墳頭地巡視,提醒祭祀的村民遠離林地,注意安全。在王仁茂的看護下,8年來,這片山林從未發生過火災。

    除了防盜伐、防火災,觀察樹木病蟲害也是「山大王」王仁茂每天要完成的一項工作。多年的護林工作,讓他成為了一名林業「土」專家——現在,只要看看樹葉、樹皮、周邊土壤,他馬上就能給樹木生長狀況進行「診斷」。

    苦中尋樂

    他只能與鳥兒對話

    上山下山,走走看看,乍看之下,這是一個不具太高技術含量、簡單、重複,甚至被不少城市人所遺忘的職業。但護林人的生活,只有親自體驗一番,才能得知它的滋味。

    王仁茂告訴記者,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村民們開始到山上砍樹,把土地開墾出來種莊稼,但隨之而來的是頻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讓當地村民後悔莫及。2003年起,村裡開始執行退耕還林政策,在這片山林裡長大的王仁茂立刻去報名做了一名護林員,從此一幹就是8年。而8年中,這片山林也逐漸找回了它原本擁有的綠色,鬱鬱蔥蔥,充滿生機。

    王仁茂要管轄的山林都屬於龍泉山脈,範圍足足有近390公頃(近6000畝),由於面積太大,王仁茂每天只能選其中幾座山進行巡查,第二天又輪換巡查其他區域。由於許多山頭都沒有公路,王仁茂每次都只有把摩託車騎到半山腰,然後再徒步上山查看。

    「現在好多了,以前這是條土路,坑坑窪窪的,碰上下雨天很容易滑倒。」指著腳下的路,王仁茂告訴記者,8年間,他在這條路上摔倒過很多次,其中一次還把鼻梁骨摔骨折了,「現在都還有些歪。」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他說。

    其實,山裡的困難遠不止這些。除了道路崎嶇外,山裡的氣候也是一大挑戰。因為山林裡陰暗潮溼,王仁茂基本上每次巡山後都是拖著一身露水下山。「夏天還好一點,冬天是又冰又冷,一般人吃不了這個苦!」他說。

    「出大太陽或下雨時你還用巡山嗎?」記者問。「怎麼不巡?太陽越大,越容易發生火災;雨越大,越容易發生山體滑坡。」王仁茂告訴記者,8年間,除了遇上鎮政府和有關部門通知開會外,他都會每天去山林裡巡查,甚至因此從未出過遠門。做護林員8年來,基本上都是他一個人去巡查。每天在山裡的那幾個鐘頭,能和自己說說話的,只有林中的鳥兒。

    信息化管理林地

    他半路出家學電腦

    儘管每個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但王仁茂覺得,自己做了護林人的這份工作,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幾年來,為了看護林子,王仁茂每天早出晚歸,家裡的地都沒有種了。但是這片林子的一草一木,都被他呵護得好好的。

    「我在給它們寫日記,每一片林都有記錄。」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筆記本,那是他的第8本護林日誌。他告訴記者,這8本護林日誌,是8年來看護林地的真實再現。去年,當信息化管理在村委會施行後,王仁茂又主動學習使用電腦,將林地的每一條信息詳細地記錄在電腦裡。

    由於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他不得不從一筆一畫的打字開始練習,最開始,一分鐘他打不到十個字,但現在他已經能熟練運用一些基本的軟體了。「每一片林子的情況這兒都有,以後要調資料也容易查找。」王仁茂說:「那片林子得有人來照顧,不敢不細心。」

    他說,不管自己做護林員到什麼時候,只要在位一天,他就會一直看護好它們。

    肖一丁 記者 陳方耀

相關焦點

  • 只為守護那片綠——記南湖次生林場護林員
    隊長胡沙音別克·沙爾合提別克給隊員分配巡林任務,叮囑巡林中注意事項。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相同的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感天動地的豪言,只有每天在遍布蚊蟲鳥獸的叢林中披荊斬棘、穿行巡護,守衛著一片浩瀚的林場,他們就是南湖次生林場的守護者,這片次生林場的護林員。
  • 【巾幗榜樣】護林員李霞:與山為伴,24載守護一片林
    【巾幗榜樣】護林員李霞:與山為伴,24載守護一片林 2020-06-05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護林員|青海鄂全林:堅守初心只為長江源頭那一片綠
    近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組織開展的尋找「最美護林員」宣傳活動落下帷幕,22名基層護林員獲得全國「最美護林員」榮譽。今天小編向您介紹堅守瑪可河林區22年的青海省瑪可河護林員鄂全林。圖片來源: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鄂全林,男,土族,1972年2月出生,青海民和人。自1990年12月參加工作以來,鄂全林一直奮戰在林業基層一線工作。1998年瑪可河林區停止天然林採伐後,鄂全林主動要求擔任護林員,這一幹就是20多年。
  • 「我」是護林員 「我」在海南守護「綠水青山」
    「早些年的時候,由於管理不善,護林員的工作可能沒有那麼嚴謹和認真,也一度讓『保護』變得行動虛設。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每個人都配備了GPS,能夠詳細記錄巡護軌跡。」周德堅告訴記者,現在每天的巡護任務,GPS會將信息傳回指揮部,而且林區的重要路口還有紅外相機,可以進行人臉識別。不僅如此,還要認真記錄此次巡護行程的所見所聞等相關情況,如遇特殊事項還要及時報備。
  • ...像守護家人一樣守護這片青山丨平壩區白雲鎮高寨村護林員朱忠餘
    2020年9月1日,星期二,今天上午到大肥院雷打上巡山,一切正常。2020年9月6日,星期日,今天下午到茶葉洞看牛坡巡山,一切正常。朱忠餘筆記本上的每日記錄我家是2019年脫貧的,這兩年來,作為貧困戶,對黨和國家我們萬般感謝:我們得到了危改補助51000元、女兒上大學每年補助4830元、醫保補助720元、小額扶貧信貸分紅9000元,現在靠著村合作社分紅2200元、巡山工資每月800元……一年忙活下來有近萬元收入
  • 【日照十佳護林員】吳希平:我是護林員我驕傲!
    大眾網日照12月10日訊(記者 趙洪芝)15年前,一位血氣方剛的漢子在自己的家鄉——日照市五蓮縣叩官鎮翰林溝村加入了護林防火的隊伍,成為一名來自基層的護林員。那一年,他還不滿40歲,便開始了每天沿著山路巡山查林、春秋直播造林的奉獻之路。
  • 從黑髮到白頭:山西發鳩山林場一護林員守護數萬畝山林34年
    34年前,19歲的和小弘來到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發鳩山林場工作,成為一名護林員。如今,他的頭髮已經灰白。劉峰攝「這個工作咱也不離不棄幹了多半輩子,把身和心都交給了大山,感到為大家守護森林、守護平安也確實值得。」34年前,19歲的和小弘來到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發鳩山林場工作,成為一名護林員。神話「精衛填海」中,炎帝的小女兒女娃遊東海溺死後,為了報仇,便化做精衛鳥,「常銜西山之山石,以堙於東海」,這裡所說的「西山」即指發鳩山。
  • ...綠人」——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
    馬背上的「護綠人」——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 這是「八百裡瀚海」科爾沁沙地南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個人、一匹馬,不分晝夜,無論風雨,默默獨行在林海深處。這一走,就是33年。因為條件艱苦,分配到這裡的護林員都離開了,但李東魁留了下來。一年四季,林區的森林防火工作十分繁重。一個護林員管護200公頃林地是正常的工作量,而李東魁的轄區卻有567公頃。他每天至少巡山13小時,每年2/3以上的時間在沙丘上巡查巡護,防火期遇到大風天氣,更是24小時值守。
  • 36年守護山林——記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員王新平
    在一片雲杉、落葉松掩映的院落裡,剛剛結束巡山回來的護林員王新平,吃力地換下沾滿泥土的球鞋,頭髮上的雨珠閃閃發亮。來不及休息,王新平打開智能巡護終端「林務通」,聯網、上傳數據,開始填寫巡護日誌和資源管護日誌:「巡護記錄馬虎不得,要及時填寫,弄不得半點虛假。」
  • 紫金山護林員:不辭辛苦只懼破壞,去呵護不要去徵服
    2018-09-13 11:12圖文來源:金陵晚報「飛簷走壁」撿垃圾 護林員用生命護綠紫金山護林員:不辭辛苦只懼破壞,去呵護不要去徵服在千萬登山者眼裡,這是讓人忍不住要按下快門的高難度動作,但對於紫金山護林員而言,這是重複了數十年的、再平凡不過的工作日常。用腳步丈量森林 一幹49年紫金山護林員,顧名思義,是母親山的守護神,山林之中,事無巨細,他們親力親為,兢兢業業,在綠海松濤間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辛苦。
  • 美麗保山:護林員於永侯的巡山日記
    護林員,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職業。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感天動地的話語,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崎嶇的山路上來回行走,守衛著那一片綠。在保山昌寧的大山裡,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穿梭在山林裡,時刻盯著山林裡的一樹一草,守護著森林資源安全。
  • 一人 一狗 一片山——走近定南縣深山護林員張華新
    朵朵鮮花、累累碩果是林業人勞作而得,莽莽林海、鬱郁山巒是林業人守護而成。為讓贛州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許多勤勞的林業人奉獻青春和激情,捍衛這片紅土地的生態文明。  在高山叢林深處,在林火撲救現場,在木材檢查站點,在稽查執法一線,在服務林農山頭……一大批可愛的林業人信念堅定,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為大地披上美麗綠裝,為家園增添秀美景色,為百姓帶來幸福生活。
  • 守護大山,只為綠滿乾坤
    程元鋼表示,「最怕的就是山上突然著火,記得有一次隧道附近起火,火勢熊熊,全體護林員從下午3點一直撲救到凌晨一點鐘,大火才終於被撲滅。火滅了,下山的路也更加幽暗了,腳下一滑,可能就會掉下懸崖。」多年的工作經歷練就了他們的「火眼金睛」,哪裡是平地,哪裡是陷阱都了如指掌。        8年來,程元鋼沒回家吃過一頓大年夜團圓飯。「每到春節,防火就是我們最緊張的事情。」
  • 最美護林員陳世興:守護林場科研基地20年
    最美護林員 陳世興 陳世興是福建省洋口林場南山管護站的護林員,守護著洋口林場科研基地——南山片區4100畝的科研林,這一守就是20年。
  • 護林員的綠色夢(眾生相)
    穿上巡山制服,帶好上崗證,打開宣傳喇叭的開關,再拿一把除草的鋤頭和鐮刀,39歲的鐘美麗開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這是她作為護林員的第三個年頭,共負責村裡的2595畝林地。鍾美麗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的一名生態護林員。
  • 山神——原始森林護林員
    山神——原始森林護林員當他們的身影在密林叢中若隱若現時,你會感覺到,他們已經與這片森林融為一體,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是這片原始雨林的守護神。他們是海南省萬寧市興隆華僑農場所轄鳳凰山4萬畝雨林中的一群護林員。
  • 70歲老人守護昆明市五華區長蟲山20餘載
    巡山騎壞5輛摩託  齊心協力保長蟲山8年平安  要守護長蟲山林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長蟲山屬五華區蓮華、普吉、紅雲街道辦和盤龍區下屬幾個街道辦分塊管轄,嚴紹忠所守護的是紅雲街道辦管轄範圍內的長蟲山,包括面積達1萬多畝的長蟲山林地。
  • 魯山縣西竹園村護林員劉青:大山深處的護山使者
    12月1日,魯山縣堯山鎮西竹園村的護林員劉青感慨道。今年51歲的劉青從小便上山打柴、採藥,雖沒讀過幾年書,但對山上的石斛、靈芝、過橋草這些卻如數家珍。他家共有六口人,是2016年識別的建檔立卡戶,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就在家門口靠打零工維持生活。劉青對這座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覺得只有在這裡才真正踏實,起山火的時候他每次都衝在最前面。
  • 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擬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在林區天天爬,天天走,很多山路都是張馬林用他那雙「鐵腿」走出來的,這些年他制止侵佔林地事件10餘起,期間多次受傷流血。幾十年來張馬林守住清貧耐住寂寞,守護著這片深山,連老婆和孩子都要很久才能見上一面。  由於表現出色,張馬林先後多次榮獲市委、市政府優秀共產黨員、林業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稱號;2014年榮獲瑞金市首屆「平安衛土」提名獎,2015年和2018年獲瑞金市「綠色衛土」榮譽稱號。他的先進事跡多次被《新華每日電訊》、《江西日報》、《贛南日報》等媒體報導。
  • 青山相伴守初心:平江縣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護林35載
    青山相伴守初心——平江縣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35載護林記事陳藝文 林思文 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林思文  8月12日,初秋的晨曦剛從連雲山巔露出來,平江縣加義鎮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便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