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講解:小兒高熱的護理常規

2020-12-15 中國軍網

作者簡介:張豔茹,解放軍第306醫院,護理部。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高熱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為38.1—39℃,高熱為39.1—40℃,超高熱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其前部為散熱中樞,後部為產熱中樞,這兩種調節中樞機能彼此相互制約,保持動態平衡,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小兒年齡愈小,體溫調節中樞機能愈不完善,可致體溫升高。新生兒汗腺發育相對不足,通過汗液蒸發散熱受到限制,故天氣炎熱時,也可致體溫增高。

發熱與病情輕重有時不一定平行。嬰幼兒對高熱耐受力較強,即使體溫高達40℃,一般情況仍相當好,熱退後很快恢復。相反,體弱兒、新生兒即使感染很嚴重,體溫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驟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常常反映有嚴重疾病存在。

熱型分為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和雙峰熱等,在一定範圍內,熱型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於小兒對疾病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其熱型的表現不如成人典型。近年來抗生素與皮質激素廣泛應用於臨床,熱型隨之發生變化,因而熱型的特點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發熱可使吞噬細胞活動性增強,抗體生成增多,白細胞內酶的活力及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抵禦疾病的侵襲,促進機體恢復。因此,如發熱不是太高,一般情況尚好,不應盲目或急於降溫治療。但是發熱過久或高熱持續不退,對機體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謝發生紊亂而致酮血症,發生自身蛋白質的破壞而致消瘦,腦皮質興奮、抑制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功能紊亂等一系列嚴重症狀,加重病情,影響機體恢復,因此應儘快查明原因。

一、病情觀察要點

1、密切觀察病情與熱型,測體溫、脈博、呼吸至少每4小時1次,必要時監測血壓。

2、注意水、電解質代謝和酸鹼平衡與血常規變化。

3、觀察末梢循環與尿液情況,高熱而四肢末梢發冷、發紺等提示病情加重。

4、觀察有無抽搐、休克等併發症。

5、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有無恐懼、焦慮等。

二、主要護理問題及相關因素

1、體溫過高:與體溫調定點升高等有關。

2、疲乏:與高熱致體能消耗過多及水、電解質代謝和酸鹼平衡失常等有關。

3、焦慮、恐懼:與體溫上升期患者突然寒顫、發冷等有關。

4、口腔黏膜改變:與發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乾燥等有關。

5、有體液不足的危險:與高熱時出汗過多及攝入水量過少等有關。

三、主要護理措施

1、降低體溫,腋表溫度>38.5℃時可遵醫囑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常用物理降溫方法有冰枕、冰敷、溫水浴、冰墊等,行降溫措施30分種後應複測體溫。

2、加強病情觀察,定時測量體溫,一般4次/天,高熱時至少應1次/4小時,待體溫恢復正常3天後,改為1—2次/天。注意發熱類型、程度及經過,同時觀察呼吸、脈搏和血壓的變化。

3、應讓患者臥床休息,有意識障礙時應加床欄或適當約束,注意安全;高熱驚厥時注意防止舌咬傷,立即配合醫生予以鎮靜等處理。

4、提供患者合適的休息環境,保持室內溫度、溼度適宜,環境安靜,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

5、謹遵醫囑正確應用抗生素,保證按時、足量,現配現用。

6、補充營養和水分,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以3000ml/天為宜。

7、酌情口腔護理2—3次/天或進食前後漱口。

8、保持皮膚清潔衛生,穿棉質內衣,保持衣服乾燥、平整,防止受驚。年老體弱者,定時翻身,防止壓瘡。

9、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處於接受治療護理最佳狀態。

四、健康指導

1、囑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熱量、低蛋白的飲食,多飲水。

2、穿著寬鬆、棉質、透氣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溼了衣物應及時更換,更換時防止著涼。

3、告知患者發熱的常用處理方法:冰枕、冰敷、冰墊、溫水擦浴及藥物降溫。

4、告知患者忌自行濫用退熱藥和消炎藥。

相關焦點

  • 小兒高熱驚厥的症狀和急救護理
    高熱驚厥患者,其體溫較高,需要採取合理措施幫助患者降溫, 常見的降溫方法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大多高熱驚厥的發病,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可以在醫生的 指導下,給患兒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 做好心理護理。患兒出現驚厥,患兒家長非常擔憂,易出現焦慮心慌等不安心 理,需要給家長心理安慰,講解高熱驚厥疾病知識,讓家長更好的認識這一疾病,講解 治療過程,講解成功治療案例,讓患兒家長的情緒得以穩定,以更好的協助護理患兒。
  • 寶寶高燒驚厥怎麼處理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寶高燒驚厥怎麼處理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 小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燒上了39℃,就容易出現雙眼上翻、緊咬牙關、全身痙攣甚至喪失意識的症狀,這有個醫學名詞叫小兒高熱驚厥.那寶寶高燒驚厥怎麼處理呢?
  • 黃錫琨治療小兒高熱驗案4則
    小兒高熱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或疫戾之氣侵及機體,或乳食所傷,或暴受驚恐,導致陰陽失調,且小兒為純陽之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易引發高熱。黃師治療小兒外感高熱,強調「四診合參」,首重望診,尤其推崇咽診、舌診,通過察面色神態,觀形體肌膚,審苗竅,看舌態,視咽喉,來判斷病證的表裡輕重緩急。
  •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
    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的一種常見急症,根據統計,3~4%的兒童至少發生過一次高熱驚厥。 小兒高熱驚厥發作以後,患兒除了原發疾病以外,一般會恢復如常,絕大部分的孩子不會留下任何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 小兒高熱驚厥 如何家庭急救
    驚厥,俗稱「抽風」,小兒因高熱而抽風是常見的急症之一。此病發病率高,面對突如其來的小兒高熱驚厥,許多家長極度恐慌。專家稱,應保持冷靜,第一時間進行家庭急救。 嬰兒高熱驚厥發病率較高 瀋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主管護師於文偉介紹說,嬰幼兒高熱驚厥發病率較高,小兒驚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傳染病,如腦膜炎、腦炎等,小兒發生驚厥後,神志不清或昏迷;另一種是上呼吸道感染時,因高熱引起小兒驚厥,是由於小兒大腦下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比較高,而皮層的發育還不成熟,當遇到很強的刺激(如體溫驟然升高),大腦皮層對皮層下就不能很好地控制,
  • 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護理
    小兒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稱小葉性肺炎,是指發生在支氣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肺炎類型,2歲以內的兒童好發。小兒支氣管肺炎可通過打噴嚏、咳嗽、直接或間接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冬季特別容易患病,因此掌握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護理措施非常重要。
  • 護理權威專家講解新生寶寶護理方法
    護理領域的權威專家,為您講解新生寶寶的護理方法,希望能幫寶寶健康度過來到人生的最初日子。  專家檔案:張玉俠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護理部主任,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護理學會理事,上海市護理學會兒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護理》、《護理研究》、《中國兒科循證雜誌》編委。
  • 小兒高熱不退?捏捏小手搞定它!
    在這些疾病症狀中,其實讓家長最緊張的還是發燒,尤其每年冬春季節,很多孩子會發熱,而且往往高熱不退。說起發燒,實際上很多家長會想到細菌性的還是病毒性的,這是西醫的範疇。而發燒,在中醫稱發熱,小兒發熱,中醫不講細菌性的和病毒性的,而是大致分四個類型,外感發熱、食積發熱、陰虛發熱、驚恐發熱,這四大類型有時也會交疊出現,這也是病比較難好的原因之一。
  • 平衡針1次治癒小兒高熱不退驗案2例
    平衡針1次治癒小兒高熱不退驗案2例 我2013年拜師中國平衡針灸創始人王文遠教授學習平衡針灸技術,3年的隨師學習,得到了師父王文遠教授的真傳知識,使我獲益菲淺,收穫頗多。谷醫生您師父王文遠教授是神醫,他發明了這麼神的平衡針灸技術,教出了您這麼高明的神針徒弟,向您表示感謝,更要向您的師父王文遠教授表示感謝!〞病例二:溫某,男,18個月,2015年9月25日來診。家長述說:〝兒子高熱不退(體溫39一40℃),每到夜晚高熱加重,醫院各項化驗結果都正常,給予輸液5天,高熱一直不退。
  • 遇到小兒高熱驚厥怎麼辦 這些緊急處理方法要記住
    中安在線訊 據大江晚報報導, 高熱驚厥是嬰幼兒驚厥最常見的一種。幾天前的中午11點左右,家住鳩茲家苑的一位3歲小男孩就突然發熱抽搐,家長很是擔憂,不知如何處理立即撥打了120。蕪湖市急救中心醫生趕到現場後,小男孩抽搐已經停止,但是身體狀況並未完全恢復,急救醫生給予小男孩吸氧處理後便趕緊送往了附近的第五人民醫院。
  • 高熱和高熱驚厥處理辦法
    高熱驚厥,或稱熱性驚厥,俗稱「抽風」,是指體溫突然升高是所致大腦皮質運動,神經細胞大量異常放電而使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現暫時性不隨意收縮,伴有意識障礙。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的危急重症之一,其體溫多在38.5~39℃以上,發熱開始後的6~12小時以內,最遲不超過24小時,年齡在3個月~6歲之間,高峰期在6個月~3、4歲,發病率高,一般5歲以下有2%~3%小兒至少發生過一次高熱驚厥,男高於女,其比例為1.5:1,復發率在40%~50%,發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
  • 小兒家中突發高熱驚厥如何急救?
    記者郭靜通訊員科記協 高熱驚厥屬兒科常見急症,發病率為3%-5%,復發率為30%-40% ,如驚厥時間過長或多次反覆發作可使腦細胞受損,影響智力發育甚至危及生命
  • 「乾貨」小兒高熱驚厥該如何處置?
    高熱驚厥高熱驚厥又稱「熱性驚厥」,俗稱「抽風」,小兒常見的急症尤多見於嬰幼兒,主要發生在4個月到4歲的小兒,由於多種原因使腦神經功能紊亂所致,體溫常規在38.5高熱驚厥有明顯的家族史。臨床表現1、分類臨床上根據臨床症狀講過熱性驚厥分為單純型高熱驚厥和複雜型高熱驚厥。
  • 小兒發燒怎麼辦?這樣護理好得快!
    小兒發燒怎麼辦?這樣護理好得快! 孩子身體抵抗力較弱,天氣驟變時容易生病發燒。對孩子而言,發燒雖然是一種常見症狀,但如果護理不當容易產生嚴重後果。那麼,小兒發燒怎麼辦?
  • 小兒高熱驚厥,怎樣防治?
    出現這種高熱驚厥,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急救措施呢? 小兒高熱驚厥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神經系統暫時性功能紊亂,表現為體溫38℃以上,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不自主的收縮,牙關緊閉、雙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常伴有意識障礙。很重要的緊急處理原則就是保持呼吸道通暢。
  • 小兒發熱伴皮疹護理措施(二)
    好發年齡:以1歲-5歲小兒為主,年齡越小,發病比例越高。好發於冬春季節。 治療:本病無特殊治療,一般為輕症,不需要特殊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及併發症治療。 預防與隔離:預防風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主要對象是8個月以上的小兒及兒童、易感育齡婦女。
  • 太原癲癇病醫院:小兒高熱驚厥會轉變為癲癇嗎?
    太原癲癇病醫院:小兒高熱驚厥會轉變為癲癇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大一部分的小兒癲癇病是由於高熱驚厥引起來的,如果家屬要想預防小兒癲癇的話,就要從注意高熱驚厥開始,但是在生活當中疾病的症狀過於相似,導致很多人不清楚癲癇和驚厥這兩種疾病。其實,這兩種疾病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它們主要是表現在年齡上,體溫和發病的原因等許多個方面。那麼,這時候就有很多人產生疑惑,高熱驚厥之後會變成癲癇嗎?
  • 急救小課堂 | 夏季謹防小兒高熱驚厥
    急救小課堂 | 夏季謹防小兒高熱驚厥 2019-07-17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兒推拿帶您走進小兒麻疹
    小兒麻疹是十分常見的傳染病,發病率高並且很容易感染,讓不少家長頭痛。今天,我們跟隨眾道妙方小兒推拿的老師一起了解什麼是小兒麻疹?小兒麻疹有哪些症狀?接種小兒麻疹疫苗要注意什麼?一、什麼是小兒麻疹小兒麻疹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是小兒麻疹病毒,晚冬和早春是此病的高發季節,這種傳染病兒童極易感染,並且發病率很高。
  • 小兒高熱驚厥出現四肢抽,我們該如何應對?有哪些預防措施呢?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小兒高熱後出現熱驚厥的醫學常識。臨床上以四肢的抽動或全省的強直性痙攣為主要表現,大多數患兒會伴有神志不清,隨著原發性疾病發生而出現,也會隨著原發病的消失而停止,是小兒高熱驚厥最常見的病症,年齡越小,發生率越高,這和小兒體溫、神經中樞發育不完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