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8時15分,「伊諾拉·蓋伊」(Enola Gay)號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9400米高度,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小男孩」(Little Boy)。
根據1945年公布的數字顯示,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熱輻射和衝擊波,直接造成約66000人當場死亡、約69000人受傷;全市12.94平方公裡(5平方英裡)面積被摧毀,90000餘座建築物,僅剩28000餘座大體殘存。
但是,日本沒有投降,甚至連一絲投降的苗頭都沒有顯現出來(日方並未對《波茨坦宣言》作出任何回應)。在這種情況之下,8月9日,查理·W·斯維尼(Charles W. Sweeney)少校駕駛「博克斯卡」(Bockscar)號B-29轟炸機,在長崎上空,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枚,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胖子」(Fat Man)。
長崎三面環山,市區被一條山脈大致分為兩塊:以製造業和重工業區為主、按照北向南流向(長崎港)的浦上河命名的浦上地區;以老城區和商業區為主、按照東向北流向(長崎港)的中島河地區。上午11:02分,「胖子」在距離市中心3公裡遠的松山町171別墅網球場上空503米(正負誤差10米)高度爆炸。
距離長崎市以南約8公裡的小柳島上,有一個防空瞭望哨所觀察到「胖子」的爆炸:強烈的閃光過後,一個巨大的火球似乎覆蓋了整個城市,就像一個蓋子一樣。在火球的周圍,有一個圓環狀的環形物,中間是黑煙和火焰,它們瞬間升到天空。巨大的火球一閃而散,整個城市被一片黑暗覆蓋,環形物之間升起的煙霧,閃爍著紅、白、黃、黑四種顏色,它們只用了三四秒,就升到大概七、八千米的高度。隨後,煙霧上升的速度變慢,大約三十秒到達了一萬兩千米左右的高度。
在巨大的蘑菇雲下,是浦上地區眾多的軍工廠,例如三菱重工的長崎造船廠和機械廠、長崎武器製造廠等,它們跟著浦上地區的其它建築一起被「胖子」炸得粉碎。
當時,抵達軍工廠的衝擊波速度,達到了200米/秒,壓力達到了10噸/平方米。受到衝擊波轟擊的廠房鋼製框架,將衝擊壓力傳遞給結構的各個部分,隨後就像是麵條一樣扭曲、變形、坍塌。在這些鋼製框架下,有著數以萬計的工人和各種機械設備。
事後統計,僅長崎武器製造廠(是一個專門為舊日本海軍製造魚雷的工廠),就有2273人死亡(其中工人1693人,學生580人),5679人受傷(其中工人4621人,學生1068人)。
一個在當時倖存下來的軍工廠工人回憶:「爆炸發生前,我正在和一個同事討論工作,突然一道藍色的閃光傳來,但我什麼也聽不見。四周變得陰暗模糊,透過夾雜著各種碎片、瓦礫的灰塵,我看到之前的同事,他的頭部被一架倒塌的起重機砸中,腹部出現了一個可怕的撕裂口,腸子湧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