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負荷理論」:增加大腦處理信息的容量,孩子靈活運用注意力

2020-08-26 注意力訓練專家

我們的大腦隨時隨地都在對周圍的一切信息進行篩選,將注意力集中於我們所關注的相關信息,不然,我們將會被周圍的海量信息所淹沒。


不僅如此,大腦注意力集中程度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也至關重要,如果孩子能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那麼學習和生活必然能登上一個新臺階。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大腦注意力分為兩個系統


「無意識」的注意力系統

大腦自動「抓拍」一些新的潛在的重要信息,如關注移動著的物體,或者突然響起的聲音,或者某種觸摸感覺等。


這是一個即時反應的、無意識並且隨時隨地都開啟著的系統,這個系統在我們清醒的時候始終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


「有意識」的注意力系統

是我們有意識關注某事物的一種注意力,此時大腦會盡力聚焦於我們需要考慮、需要關注的東西,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


這種形式的注意力對我們是很有用的,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需要這種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


其中,「無意識」的注意力系統對我們來說,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對周圍環境保持警覺,及時獲取信息,壞處就是它會讓注意力分散,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分心」。


注意力分散既是我們大腦功能中的一個「漏洞」,也是大腦與生俱來的一個特性。


當「自上而下」的注意力正在有意識地關注某一項任務時,往往會因「自下而上」注意力系統的突然幹擾,導致下意識的一時「失神」。

比如孩子在教室裡寫作業,一位遲到的同學突然從門口進來,孩子們就會下意識地抬頭看一眼。


一般來說大腦的注意力可以在兩種系統間平衡,保持警惕察覺幹擾因素——確認某個幹擾因素對自己無用或無影響——快速回到自己原本在做的事情中


這樣的注意力運行機制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如果孩子一分心就完全無法收回,或者過度沉迷眼前的事情而無法感知外界的任何因素,那就是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出現了問題。


相信家長在查找「如何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時,最常看到的就是「減少對孩子的幹擾」,比如孩子寫作業時關掉電視、調整手機鈴聲、拿走玩具漫畫書等等。


這的確是有幫助的,但不是最佳的方法。


英國倫敦大學認知神經學家尼莉·拉維通過研究,總結出大腦負荷理論,即一旦大腦達到感官信息處理的極限,就再也不能容納更多的信息進入,其中也包括那些會讓人分心的幹擾信息。


對此拉維指出,掌控「有意識」注意力的更好辦法,不是減少輸入信息量,而是增加正在處理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不能一味地減少幹擾因素,而是要提升注意力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說,孩子在閱讀時特別容易分心,找不到重點,我們就會在文字材料周圍用彩色邊框標註,可以吸引孩子更專注於這一塊閱讀的內容。


這樣做其實是給孩子添加的視覺感官刺激,孩子大腦要處理的信息增加了,但是只要合理運用,反而能令孩子提升注意力,高效完成任務。


拉維通過多項數據的研究結果,總結出3個有效方法:


01 適當的大腦訓練有助於提高和改善注意力;


02 在適當的時候冷靜放鬆和緩和情緒也是提高注意力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03 冥想可以讓注意力更加集中,經過短時間冥想的測試者,在完成與注意力相關任務中的得分成績明顯更好。



04


競思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正是從大腦相關功能區域入手,提升孩子注意力的綜合能力。


這樣的訓練方法是從內部來改善注意力不足問題,而非從外部減少幹擾因素,對孩子來說幫助更大。


外界幹擾因素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雖然我們可以儘量減少它們對孩子的影響,但不可能完全杜絕。


孩子真正需要的,始終是從內在提升注意力的綜合能力,通過科學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讓注意力能夠不被感幹擾因素迷惑,選擇正確的目標,專注高效完成任務!


相關焦點

  • 電子產品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破壞孩子注意力有意聚焦
    這些光碟宣傳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認知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培養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中的聽覺神經元,增加大腦容量。簡單說來,腦白質就像連接各部分大腦灰質的「通道」,主要起到傳達信息的作用,如果腦白質偏少的話,大腦的處理速度也會相對減緩。結果顯示,每天看電子屏幕在一小時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整個大腦白質較為紊亂,而且還出現了發育不足的情況。
  • 大腦神經髓鞘變化是注意力發展黃金期,多任務結合,幫助孩子提升
    5分鐘左右,此後,每增加一歲,孩子的注意力時間能增加1-2分鐘。它讓神經系統處理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有效,具體說來有兩個顯著特點:1.大腦處理信息的容量增大大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更多了,可以多任務切換。不過,剛上小學的孩子,處理信息的容量還很有限,一次給他們的指令不要超過3個,而且指令要簡單、清楚,儘可能地多重複指令。
  • 學習樂器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激發孩子大腦的潛能
    >是的,學習樂器的孩子其實是,孩子的大腦能力的活性化,並想掌握樂器,如果孩子的視覺聽覺和大腦運動皮層等區域的規則,因此,按照結構的演奏的練習也幫助孩子鍛鍊大腦的靈活轉動學習樂器的孩子的大腦比其他孩子的大腦更靈活更聰明因此,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鍛鍊孩子的大腦,才是刺激大腦潛力的過程學習培養孩子的樂器創造力,想像力
  • 大腦超負荷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是我們墮落,是信息太多。直戳眼球的娛樂八卦、雞毛蒜皮的突發事件、雜七亂八的壓箱舊物……迷糊了大腦——「我剛才要幹嘛來著?」  2007年出版的《超負荷的大腦——信息過載與工作記憶的極限》一書,為改善一般人的注意力缺陷提供了討論基礎。瑞典實驗心理學家託克爾·克林貝裡列舉截止到那時的新發現(如今已是常識),展示了工作記憶、注意力和智力表現的緊密關係。
  • 孩子已經五六年級了/上初中了,還能提升注意力?抓住大腦敏感期
    當神經網絡交織的越密集 ,不同腦區間的訊息傳遞和訊息處理便越有效率。當突觸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會進行突觸的修剪,每個人大腦的突觸增加和修剪速度是不同的。但它們之間的重組和連結受到後天環境及經驗的影響,也就是說學習或有目的性的訓練,可以刺激神經纖維和突觸的生長與重組。
  • 積極情緒能促進思維的靈活度,讓大腦加工信息速度更快
    正性感情色調基本上涉及人認知及組織的全過程,大腦內的信息材料在正性情緒狀態下更容易被加工,證明了正性情緒有助於人們應對麻煩事,能夠減少對抗事件的發生。當孩子學習或者做事時,保持良好的、正面的情緒狀態,能夠幫助他們更高效的處理問題、完成任務。
  • 促進神經可塑性加強大腦功能連接,巧妙運用遊戲精神孩子更專注
    伏隔核灰質的增加會帶來更多積極的體驗和熱情。杏仁核位於大腦內側顳葉深處的一組杏仁狀神經元。它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負責處理情緒。杏仁核灰質的減少使人壓力減少,更加平靜。,我們也可以將孩子的「遊戲精神」巧妙的運用到學習上來,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 認知負荷理論
    其中工作記憶也可稱為短時記憶,它的容量有限,一次只能存儲5—9條基本信息或信息塊。當要求處理信息時,工作記憶一次只能處理兩到三條信息,因為存儲在其中的元素之間的交互也需要工作記憶空間,這就減少了能同時處理的信息數。工作記憶可分為「視覺空間緩衝器」及「語音圈」。長時記憶於1995年由Ericsson和Kintsch等提出。長時記憶的容量幾乎是無限的。
  • 上網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大腦不允許我們"一心二用"
    隨後,有關腦區的腦磁圖(MEG)結果顯示,這正是因為人的視覺和聽覺佔用著相同並且有限的神經資源,因而只能同時處理一種任務。這表明當人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視覺上時,我們也會對周圍明顯的聲音「充耳不聞」。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大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擅長多線程任務,無法很好地完成「一心二用」。
  • 智能教育時代認知負荷理論發展、應用與展望——「第十一屆國際認知負荷理論大會」綜述
    認知負荷理論以信息處理模型為基本參考依據,主張人類的記憶系統包括感官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模式,三種記憶模式相互結合以處理各種信息(Kalyuga et al.,2016;Sweller,2016)。外界刺激信號首先進入感官記憶,如果學習者選擇注意,這些信息即可進入工作記憶。工作記憶又稱為短時記憶,是完成認知活動的基本組成,外界信息在工作記憶中才能被認識和加工。
  • 積極情緒能促進思維的靈活度,讓大腦加工信息速度更快!快來了解這些提升孩子情緒力的科學方法!
    而情緒調節的中樞神經機制,主要由大腦中的迴路所控制。這個迴路是由前額皮層、杏仁核、海馬體、前部扣帶回、腹側紋狀體等腦區所構成,情緒的發生和意識的高級情感,是以杏仁核為中心的大腦核心環路,與前額葉皮層之間複雜聯繫所形成的結果。它們整合加工情緒信息,並產生情緒體驗和行為的驅動力。
  • 注意力缺失是一種大腦疾病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下文簡稱ADHD)是指與兒童年齡不相符,注意力難以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以及易衝動性的症狀,有的伴隨多動症的症狀。所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最大的特點不是多動,而是注意力缺失。注意力缺陷可以理解為大腦額葉對刺激的無效處理。為了處理信息,大腦注意力的範圍和集中程度都要達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整合信息並且形成記憶,注意力缺陷是腦神經行為異常,也就是腦神經影響行為,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動。
  • 《認知負荷理論》的鼻祖之作
    進化論通常被認為是解釋生物結構如何產生的生物學理論,包括整個物種。那個功能當然是進化論的主要目的。然而,進化理論可以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作為一個自然的信息處理系統。通過對信息處理方式的進化理論的思考,我們可以將進化概念擴展到其他信息處理系統,如人類認知。在信息處理術語中通常不考慮生物進化,但是以這種方式思考它是有好處的。
  • 孩子大腦發育要經歷3次「發育高峰期」,建議父母為孩子抓住一次
    0~3歲時,其大腦容量是在不斷增長的,這個時期也叫作孩子的「本能發育期」,他們會陸續激發出模仿、競爭、求知以及探索的本能。,然後進入一個 「修剪期」,這時候腦細胞會有所減少,增幅趨於平緩,開始建立大腦信息傳導迴路。
  • 工作時注意力缺失?原來是大腦超負荷運轉
    越來越多工作過勞的管理者都在被一種真實存在卻有待人們認知的神經學現象ADT——注意力缺失症狀所困擾。ADT是由大腦超負荷運轉所引起的,目前在很多公司肆虐。ADT最典型的表現是注意力渙散、內心狂躁和缺乏耐心,被ADT侵擾的人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難以條理分明地做事,這些症候可能會導致原本很有才幹的管理者表現越來越糟糕。ADT既不是疾病,也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我們的大腦接收到太多需要分配時間和注意力的指令時做出的自然反應。
  • 工作記憶訓練——通往最強大腦之路
    在需要同時處理記憶和其他信息的作業上,這類兒童也會經常出錯。 這樣的現象被稱為「出神」,是工作記憶負荷過重,再也無法記住相關信息的一項指標行為。如此一來記憶的問題就被誤認為是注意力的問題,當然注意力能力的好壞以及注意力的轉移能力是決定工作記憶容量的關鍵。 工作記憶對於兒童在課堂上的學習至關重要。
  • 認知負荷理論與教學設計
    認知負荷理論於1980年代作為一種教學設計理論被提出。在提出該理論之前,我們對工作記憶、長期記憶及二者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了解。但認知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有限,教學中絲毫沒有用到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的特點。相比之下,認知負荷理論強調,我們接受的所有新信息首先要通過容量和持續時間受限的工作記憶處理,然後存儲在無限的長期記憶中,以備後用。
  • 《有序》:4個方法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提升你的注意力
    一個「有序」的大腦,才可以幫助你做時間管理、人際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為上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書中既有理論,又分析了大量和我們生活相關的實例,讀來鞭闢入理,趣味橫生。01、注意力的工作原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注意力?
  • 揭開孩子閱讀障礙的真相:讀不懂、讀不深,是大腦的記憶區出了問題!
    認知學家發現,大腦在思考時,需要一個特定的區域去處理信息,這個區域容量有限,大約同時只能放7±2條信息,每條信息只能存放20秒左右就會被遺忘。這就是工作記憶。大腦在工作記憶中把有限的信息加工處理,或者做出決策,或者產生可以存入長期記憶的信息,或者白忙活一場,信息全部清空。!!!敲黑板!!!
  • 孩子大腦不夠靈活?科學家洪蘭:這幾個方法,輕鬆激活大腦
    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遊戲,但這種習慣在家長眼裡是錯誤的。他們認為玩遊戲是一個壞習慣,對孩子不好。其實,他們可以通過玩遊戲來滿足好奇心,在遊戲中也可以滿足自己的欲望。此外,遊戲對孩子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因為小時候注意力集中能力不是很好,經常三分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