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隨時隨地都在對周圍的一切信息進行篩選,將注意力集中於我們所關注的相關信息,不然,我們將會被周圍的海量信息所淹沒。
不僅如此,大腦注意力集中程度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也至關重要,如果孩子能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那麼學習和生活必然能登上一個新臺階。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大腦注意力分為兩個系統。
「無意識」的注意力系統
大腦自動「抓拍」一些新的潛在的重要信息,如關注移動著的物體,或者突然響起的聲音,或者某種觸摸感覺等。
這是一個即時反應的、無意識並且隨時隨地都開啟著的系統,這個系統在我們清醒的時候始終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
「有意識」的注意力系統
是我們有意識關注某事物的一種注意力,此時大腦會盡力聚焦於我們需要考慮、需要關注的東西,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
這種形式的注意力對我們是很有用的,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需要這種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
其中,「無意識」的注意力系統對我們來說,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對周圍環境保持警覺,及時獲取信息,壞處就是它會讓注意力分散,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分心」。
注意力分散既是我們大腦功能中的一個「漏洞」,也是大腦與生俱來的一個特性。
當「自上而下」的注意力正在有意識地關注某一項任務時,往往會因「自下而上」注意力系統的突然幹擾,導致下意識的一時「失神」。
比如孩子在教室裡寫作業,一位遲到的同學突然從門口進來,孩子們就會下意識地抬頭看一眼。
一般來說大腦的注意力可以在兩種系統間平衡,保持警惕察覺幹擾因素——確認某個幹擾因素對自己無用或無影響——快速回到自己原本在做的事情中。
這樣的注意力運行機制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如果孩子一分心就完全無法收回,或者過度沉迷眼前的事情而無法感知外界的任何因素,那就是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出現了問題。
相信家長在查找「如何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時,最常看到的就是「減少對孩子的幹擾」,比如孩子寫作業時關掉電視、調整手機鈴聲、拿走玩具漫畫書等等。
這的確是有幫助的,但不是最佳的方法。
英國倫敦大學認知神經學家尼莉·拉維通過研究,總結出大腦負荷理論,即一旦大腦達到感官信息處理的極限,就再也不能容納更多的信息進入,其中也包括那些會讓人分心的幹擾信息。
對此拉維指出,掌控「有意識」注意力的更好辦法,不是減少輸入信息量,而是增加正在處理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不能一味地減少幹擾因素,而是要提升注意力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說,孩子在閱讀時特別容易分心,找不到重點,我們就會在文字材料周圍用彩色邊框標註,可以吸引孩子更專注於這一塊閱讀的內容。
這樣做其實是給孩子添加的視覺感官刺激,孩子大腦要處理的信息增加了,但是只要合理運用,反而能令孩子提升注意力,高效完成任務。
拉維通過多項數據的研究結果,總結出3個有效方法:
01 適當的大腦訓練有助於提高和改善注意力;
02 在適當的時候冷靜放鬆和緩和情緒也是提高注意力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03 冥想可以讓注意力更加集中,經過短時間冥想的測試者,在完成與注意力相關任務中的得分成績明顯更好。
04
競思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正是從大腦相關功能區域入手,提升孩子注意力的綜合能力。
這樣的訓練方法是從內部來改善注意力不足問題,而非從外部減少幹擾因素,對孩子來說幫助更大。
外界幹擾因素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雖然我們可以儘量減少它們對孩子的影響,但不可能完全杜絕。
孩子真正需要的,始終是從內在提升注意力的綜合能力,通過科學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讓注意力能夠不被感幹擾因素迷惑,選擇正確的目標,專注高效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