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就知道玩遊戲啊?看一會兒書不行嗎?」
「媽媽你知不知道玩遊戲也能對學習有幫助?」
「玩遊戲會耽誤學習的,這我能不知道?」
……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認為,玩遊戲會吸引孩子注意力,耽誤孩子專心學習,只要是玩遊戲的事,家長就必須得禁止才行。
其實不然,玩遊戲的確可以對孩子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但除此之外,你有沒有了解過玩遊戲也能對學習有幫助,也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
2
許多科學研究發現,遊戲還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遊戲可以促進神經形成,即促進大腦中新神經元的生長,還能促進神經可塑性——神經通路和突觸的變化,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的變化。
這些變化導致新的腦細胞的生成和大腦不同區域之間更好的連接,從而提高了記憶力、注意廣度、空間智力、語言學習能力和協調能力等心智技能。
2017年發表在《人類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初學者相比,棋盤遊戲或圍棋老手的伏隔核中的灰質增加,杏仁核中的灰質減少。
伏隔核是大腦中負責處理與獎賞或不愉快經歷相關的環境刺激的區域。它的功能是基於神經遞質多巴胺(促進愉悅感)和血清素(促進滿足感)。
伏隔核灰質的增加會帶來更多積極的體驗和熱情。
杏仁核
位於大腦內側顳葉深處的一組杏仁狀神經元。它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負責處理情緒。
杏仁核灰質的減少使人壓力減少,更加平靜。
由電子科技大學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宮殿坤博士及其團隊,研究出來的這篇成果—《動作類視頻遊戲可增加腦島的灰質體積並增強其功能連接性》的論文,刊登在國際頂級刊物《科學報告》(自然雜誌子刊)上。
通過科學儀器對80名遊戲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的腦波運動監測,發現動作類電子遊戲玩家的大腦腦島亞區有更多的灰質和更強的功能連接。
腦島是大腦皮層的一小部分,負責自我意識和當下意識。
腦島灰質的增加有助於更好的決策。
許多棋類遊戲還能增強玩家大腦的海馬體和前額皮質,從而提高認知功能,如智商、記憶力、信息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腦有個結構叫海馬,位於大腦皮層下方的顳葉。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鞏固以及空間導航和定位。
海馬體灰質的增加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和預防痴呆症。
前額皮質位於大腦的最前端,負責「執行功能」,如推理、邏輯、解決問題、計劃、記憶、引導注意力、發展和追求目標以及抑制衝動。
3
在了解適量遊戲給孩子帶來的諸多認知上的好處後,我們也可以將孩子的「遊戲精神」巧妙的運用到學習上來,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增加多巴胺分泌,減少杏仁核刺激
在和孩子溝通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把那份遊戲精神運用到學習上來。和孩子共同協商每項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和獎勵措施,獎勵內容可以是休息時間、外出運動次數等等。
通過這種「衝關拿獎勵」的方式,增加孩子的多巴胺分泌,再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減少對杏仁核的刺激。
幫助孩子減輕學習壓力,保持平靜的學習狀態,他的專注力自然就會運用到學習上來,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孩子養成專注學習的好習慣。
促進大腦灰質產生,增強大腦神經連接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能夠幫助孩子增加大腦灰質的產生,增強大腦神經連接。
可以直接捕捉和檢測孩子大腦活動時的腦電波,清楚直觀的反饋孩子的注意力狀態,讓孩子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基於生物心理學的無電磁幹擾、無輻射的綠色訓練。在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同時,提高孩子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