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橫亙在每個法律專業大學生心裡的噩夢。
每個想當法官、律師、檢察官、公證官的大學生,在通往夢想的路上,總要被司法考試絆一跤,這個通過率僅為10%的考試包含了學生們多少血淚。
低通過率、超長的備考戰線、龐大的題海、枯燥的法規......這樣的一個考試,如果不是為了備考,誰願意看呢?
哎,你還別說,近日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誕生了。在B站,不管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社會人,哪怕是藝術專業、會計專業或是土木專業的大學生都紛紛放下本專業的課本看起了司法考試的視頻,而視頻上總是同一個男人——羅翔。
羅翔,何許人也?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畢業,現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曾數次入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被人稱作「刑法學小王子」。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走紅了,這位儒雅的老師一開口便是段子,不夠標準的普通話和迷之微笑臉都讓大家覺得親切且有趣,枯燥的法案到了他嘴裡就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什麼八個二奶案、變態公公案,真是想不記住都不行吶。
比如他經常講的一個案例:糞坑案。
某個婦女被一個男人劫持想強姦她,但她又打不過別人,於是叫男的到平坦一點的地方去,趁著男人脫衣服的時候,婦女將男子推進糞坑,女的看男的想爬上來於是踩了一腳,男的又掉了下去,但這個男的又想爬上來,女的又將他踩下去,最終男子被淹死,這到底是算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一腳是正當防衛,第二腳是防衛過當。
但羅老師滿懷人文情懷地說:代入一下,把自己代入防衛人,不要對防衛人有過於苛刻的要求,不要事後諸葛亮。只要在防衛人沒把握逃走但對方仍有威脅的時候都是正當防衛。
有人形容羅翔:我心目中理想的法學前輩就是這樣,一半是理性,一半是情懷。
但如果你以為只有學法律的人會被他的魅力所吸引那就錯了,好的老師從來不僅僅教授知識,他更是教會學生做人。
當他談起吸毒案件時,比起憤怒和鄙夷,他的話裡充滿著語重心長:為了對抗平庸的人生,有人會選擇看莎士比亞,有人會選擇看郭德綱的相聲,也有人選擇吸毒。但只有高級快樂才能長久,因為那是一種有關於人性尊嚴的快樂,當一個人的目光永遠只看著地下,他永遠不知道向上看有多麼快樂。
當然,作為一個嚴肅的司法考試輔導老師,他對於司法的解釋,也讓很多人看到了法律與人性、與道德、與自尊的種種聯繫,也更加明白法律的尊嚴為什麼要大於人類的情感,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次犯罪不過是汙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則是汙染的水源。
雖然羅老師將刑法講成了段子,但法律可不是玩笑,在那些逗人發笑的案例背後,深藏著他對於司法的敬畏和敬重。
羅老師將刑法以這樣一種方式進行了普及,很多人將這件事視為無心插柳。但我們身處教育行業,我們深知看似偶然的走紅,那些信手拈來的段子,實際上是無數次講課、無數次磨合,以及無數次提煉的結果。
而羅老師更為難得的,是他將晦澀的知識變成一個個有趣的碎片,化為通俗易懂的普世價值,從而使攝取知識的門檻一降再降。
我們或許從來不缺很會講知識的老師,但唯有多一些像羅老師這樣充滿魅力、躬身授課的老師,才能讓法律、編程、財務這樣有門檻的學科,以更加通俗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視野。
正如羅老師說的那樣:「也許我只是一個在海灘拾貝的拾貝者,想讓同學們看到海邊那些貝殼的美麗,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貝殼,而是希望同學們能看到貝殼後面的大海是那麼廣袤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