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窮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警方通報:有固定收入,偷外賣為了...

2020-12-20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趙雲

近日,一則「大學生多次偷外賣被刑拘」的消息,引發關注↓

7月20日下午,@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 發布通報稱,綜合案件偵辦情況,並根據當事人李某某家屬申請,警方對其採取取保候審刑事強制措施。

事件曝光之初,媒體報導中犯罪嫌疑人「知名大學本科生,為了他準備考研,家中3個兄妹都輟學」等信息,引發公眾同情,認為刑拘懲處過嚴。

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該新聞發生了反轉。

警方通報:畢業已兩年,偷外賣為了報復

警方通報稱,2020年7月11日晚,雨花臺公安分局接到群眾撥打110報警,稱有人盜取其置於小區門衛的外賣餐食,且反映近期該小區外賣餐食多次被盜。接警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經工作將嫌疑人李某某傳喚至公安機關接受調查,7月12日將其刑事拘留。

經查,李某某(男,24歲,前期新聞報導中化名為 「 周某 「)2018年畢業於湖南省衡陽市某大學,於當年來南京工作,目前在南京某公司工作,有固定收入,其租住在雨花臺區某小區。李某某父母和大姐在老家務農,二姐、三姐分別在北京、海南工作。

據調查及李某某供述,今年5月31日因其購買的外賣餐食在小區門衛處被人拿走,遂產生報復和佔便宜的心理,多次在上述地點盜取他人外賣餐食。綜合案件偵辦工作情況,並根據李某某家屬申請,目前公安機關已對李某某依法變更為取保候審刑事強制措施。

此前南京雨花臺警方介紹,近日雨花臺派出所接到某小區居民小吳報警,稱自己訂好的外賣被偷。警方調查發現,偷走外賣的是某公司職員李某某。李某某供述,今年5月,他叫的外賣被偷過一次,此後便起了報復之心,下班後看到小區門口的外賣,有什麼就偷什麼。大概一個月的時間,他偷了10多次,具體食物已經不記得了,每份外賣金額在10元至20元不等。李某某對自己多次盜竊的事實供認不諱。因李某某涉嫌盜竊,被南京雨花臺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網絡盛傳的消息稱,偷外賣男子是一名正在複習考研的大學生,為了他的學業,家中3個兄妹都輟學了。

「窮學生」的消息曾博得不少網友同情。當然,大多數人仍堅持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新聞反轉背後誰該反思?

新華每日電訊昨日(20日)發布評論文章指出,新聞反轉過後,公眾看待此事的態度又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轉。人們能夠重拾常識,更為理性客觀地看待「偷外賣」被刑拘事件。

法律的歸法律,情理的歸情理。回歸法治框架內審視這起盜竊案,當地警方對其刑拘的做法並無不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犯罪嫌疑人盜竊十多次外賣的行為,被認定為「盜竊罪」刑拘,合理合法。

不過,在案情尚未得到當地澄清之前,網上眾多聲援犯罪嫌疑人、「哀其不幸」的聲音也值得我們思考。

不少人聯想起,1935年美國老婦偷麵包案。當時,一位紐約老婦人為了餵養幾個已經兩天沒吃任何東西的孫子而偷竊麵包,被貧民區法庭判處10美元的罰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而這位窮苦老太太由於支付不了罰金,只得選擇「拘役」。

現場旁聽的時任紐約市長拉古迪亞在審判結束後,脫下帽子,往裡面放進10美元,然後面向旁聽席說:「現在,請每個人另交出50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為我們的冷漠所付的費用,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與區域。」

「一個人為錢犯罪,這個人有罪;一個人為麵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一個人為尊嚴犯罪,世人都有罪。」不過,犯罪嫌疑人「自以為偷外賣無人追究就成了習慣」,有固定收入和職業,並非「生計無著」,反而更像是已經養成好吃懶做、順手牽羊的惡習。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眾的同情與案情澄清後的批判,兩者之間並不矛盾,都表達了人們樸素的情感。

「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偷,同情不能替代法律,觸犯法律就應當付出代價,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好講。執法必嚴、有法必依的口子,不會為任何人而開。

不過,事件曝光之初,基於不準確的信息判斷,部分公眾替犯罪嫌疑人「求情」之聲,並非想要替其「脫罪」,而是暴露出人們對幫扶貧困大學生的關注。

比如,現行貧困學生的資助體系,是否真正造福了最需要幫助的人、是否覆蓋了貧困的所有角落?讓所有家境貧寒的學生可以「衣食無憂」,體面地讀書求學?

結合現實來看,當前幫扶困難學生的覆蓋面和救濟方式確實存在一定改進空間。比如,此前有一所學校,根據學生在食堂刷卡的消費額判斷。一旦發現某個學生消費金額明顯低於平均數,學校會每個月偷偷給學生卡上打一筆錢。

關心貧困學生,應該尋找更好的鼓勵和救助方式。播撒關愛的種子,應該更多選擇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避免部分學生礙於自尊和情面,不敢求助、不肯求助,以至於生活窘迫,甚至誘發貧困導致的極端個案。

回到此案,新聞反轉背後,人們更應將此事看作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越雷池一步,恪守法律紅線,才能築牢基石,不讓人生跑偏。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江蘇新聞、@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新華每日電訊、網友評論等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南京警方:已取保候審,偷外賣系報復他人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官方微博消息,7月20日,南京警方通報「男子偷外賣被刑拘一事」:2020年7月11日晚,南京雨花臺公安分局接到群眾撥打110報警,稱有人盜取其置於小區門衛的外賣餐食,且反映近期該小區外賣餐食多次被盜。
  • 反轉!剛剛,警方通報大學生「偷外賣」:有固定工作!為了報復和佔便宜
    江蘇南京一名大學生涉嫌偷外賣,被警方刑拘,事件引發關注。20日上午,警方在涉事小區內設立臨時辦公場所,對近期丟失外賣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涉事大學生周某所住的小區,位於南京市軟體大道附近。7月20日,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7月11日開始,有外賣送餐員向物業反映稱,自己送到小區的外賣丟失,需要物業幫忙調取監控。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調取當日監控發現,送餐員丟失的外賣,被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男子拿走。翻看此前的監控記錄,發現這名男子有多次偷拿外賣的情況。
  • 南京警方通報「男子偷外賣被刑拘」:已取保候審
    日前,某知名大學本科大學生,因在南京多次偷外賣被刑拘事,引發社會關注。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20日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該大學生偷外賣系報復他人,目前,公安機關已對其取保候審。警方通報稱,2020年7月11日晚,南京雨花臺公安分局接到群眾撥打110報警,稱有人盜取其置於小區門衛的外賣餐食,且反映近期該小區外賣餐食多次被盜。接警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經工作將嫌疑人李某某傳喚至公安機關接受調查,7月12日將其刑事拘留。
  • 南京「大學生」偷外賣大反轉,不要被虛假悲情所愚弄
    這兩天,南京一名牌大學生多次偷外賣被警方刑事拘留,其中3兄妹輟學供其讀書的新聞成為網絡新聞熱點。而我們的這位「南京名牌大學生」居然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了,要去靠偷外賣填報肚皮。如此情況下還要被警方刑事拘留……這樣的悲情故事一出來立即就博得了無數人的眼淚,甚至有文章直指大學生偷外賣填肚皮是國家、社會的恥辱,是每一個人的恥辱:「我們都有罪」。
  • 寒門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是全社會的錯?無節制的善良才是縱惡
    發現一名男子連續多次偷拿別人的外賣。雖然每次偷拿的外賣金額不大,但是這名男子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多次盜竊。所以警方刑拘了這名男子。事情已經很明了了,因為偷竊,該男子得到應有懲罰。說什麼寒門學子偷竊外賣被刑拘,是這個社會的鍋。
  • 南京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
    7月21日下午,浙江大學值班室通報稱:針對網上反映關於該生的相關情況,學校高度重視,已展開後續調查。南京一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引爭議這邊,南京一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的新聞,引發輿情關注。事件曝光之初,民警介紹,當事人是一所知名大學的本科生。
  • 南京一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我不同情學生,同情外賣小哥
    警方在介紹大學生偷外賣案件南京知名大學一名大學生,因多次偷外賣被刑拘,這是最近兩天刷屏朋友圈的一條新聞。大致情況是:南京警方近日抓獲一個偷外賣的男子,該男子是南京某知名大學學生,目前大三,正在複習準備考研。該學生兄弟姐妹共有4人,為了他的學業,其他兄妹三人都輟學了。
  • 「名校貧困大學生偷外賣度日被抓」新聞反轉背後……
    20日,警方公布該案調查真相,證實相關傳播信息嚴重失實,輿論隨即發生反轉。為何近年來新聞傳播中「反轉劇」不時出現?在我們與真相之間還藏著哪些風險?社會法治與媒體素質如何提升?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1不久前,江蘇南京一小區多次發生外賣被竊,警方調查發現系該小區居民所為。據警方介紹,由於該居民涉嫌多次盜竊,被刑事拘留。
  • 名牌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貪小便宜,自毀前程
    很難想像一個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生竟然幹起了偷外賣的勾當,而且是多次偷,有據可查的就有十多次。自今年五月份開始,南京某小區連續有外賣被偷,警方調查後發現,偷外賣的竟然是一個正在複習考研的大學生周某,他有據可查的偷外賣行為就有10多次。據了解,周某是某知名大學本科生,為了他的學業,家中3個兄妹都輟學了。目前,周某已被刑拘。
  • 在大學生偷外賣這事上,你我都不是受害者
    7月11日,一個正在複習考研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多次偷外賣的行為而被刑拘了。 在接到群眾報警之後,警方通過監控,很快便鎖定了嫌疑人,於7月11日拘留了該名大學生,並於7月20日發布了對這件事的通報。劃重點:1、李某某已參加工作,且有固定收入
  • 「大學生偷外賣」引發輿論風暴,炮製假新聞的無良媒體當追責
    普通的「小區外賣失竊」是如何變成「名校貧困大學生偷外賣度日被抓」的?記者對其間傳播鏈條進行了梳理。記者發現,有兩家地方媒體分別於16日、17日報導了失竊案。16日的報導中介紹了當事人是「公司職員」「因外賣被偷過一次,此後便起了報復之心,下班後看到小區門口有什麼就偷什麼」等信息,未透露更多身份背景細節,該報導未引起關注。而17日的報導中有關人員突然將當事人介紹為「考研大學生」,且出現「為供其深造,家中其他3個兄弟姐妹輟學」等說法,並以此警示人們莫因小失大、自毀前程。
  • 當代孔乙己:竊外賣的讀書人和偷東西的白領
    ​01偷外賣的讀書人這幾天發生了一件令人唏噓的新聞:南京一名大學生,因為多次偷外賣,被刑拘了。據說,出事的小區多次出現外賣被偷的現象,於是安裝了監控。最後查到有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青年男子連續兩天在同一時段,偷拿了外賣。
  • 大學生偷外賣
    驚聞名校畢業大學生偷外賣,結果被刑拘的新聞。我看到了父母的偏心,弟弟妹妹的犧牲,大學生的自私。在南京的名牌大學本科畢業,正在考研究生,知道研究生多少錢嗎?百度了一下,學費一年幾千起,住宿費另外計算。基本跟大學差不多,對於一般家庭,應該沒有問題。對於三個弟弟妹妹被輟學的家庭,肯定不是一筆小數目。家境不好,導致三個弟妹沒有書讀,大學畢業後為什麼不出來工作,讓三個弟妹有機會讀書?
  • 【「偷外賣」男子已取保,南京警方:有工作,偷外賣系報復他人】2020...
    2020-07-21 02:00:59來源:FX168 【「偷外賣」男子已取保,南京警方:有工作,偷外賣系報復他人】2020年7月11日晚,雨花臺公安分局接到群眾撥打110報警,稱有人盜取其置於小區門衛的外賣餐食,且反映近期該小區外賣餐食多次被盜。
  • 考研學生偷外賣,七萬研究生送外賣,我們對學歷到底有什麼誤解?
    最近有兩條新聞,放在一起看,頗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第一條新聞:某名牌大學畢業的周某,目前正在考研,最近卻因為偷外賣被刑拘了。據了解,周某一共有四個兄妹,但由於家境較為貧寒,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而周某的學習成績最為優異,因此他的兄妹們紛紛輟學來供他讀書。在警方的調查當中發現,周某已是慣犯,他偷外賣的次數高達數十次,在被抓獲當天,他就偷了兩份外賣。
  • 南京大學生偷外賣,公知們呼籲我們去頂罪,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一名外賣小哥向南京警方報案稱,他送到某小區的外賣經常被人偷走。警方調取監控,抓獲了慣偷李某。經查,李某畢業於某知名大學,準備考研,家境困難,為了供他上大學,家裡三個姐姐都已輟學。這條新聞的看點有4個關鍵詞:名牌大學生,三兄妹全部輟學,準備考研,因為飢餓偷了幾個外賣。
  • 大學生偷外賣,暴露現代教育的三大失敗
    近日,有關名牌大學生「偷外賣」的事件在朋友圈刷屏。據報導,這個大學生家庭非常困難,他的三個兄妹為了供他考研,輟學打工。或許由於近期沒有收入,這個大學生不惜鋌而走險,偷外賣為生。與很多事一樣,這件事同樣形成了兩種評論聲音,一種是對這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道德鞭撻,另一種是將這種行為歸結為社會問題,對大學生的行為表示同情。
  • 大學生偷外賣,查清事實前別急著喊「網開一面」!
    根據報導,可以還原出嫌疑人李某的基本情況:剛剛大學畢業,家境貧寒,為了他的學業,家中3個兄妹都輟學了,供他一人讀書。目前,他正在複習準備考研。 本來,一起盜竊案件如何處置,並不複雜。警方查明事實,依據法律,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但因為李某的家境情況,網上出現了一種聲音。
  • 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當法與情發生衝突時,你認為情重還是法大?
    原創身邊的刑法【案件回放】自2020年5月份開始,南京雨花臺某小區連續發生外賣被偷案件。警方調查後發現,偷外賣的是一個正在複習考研的大學生周某,他有據可查的偷外賣行為就有10多次。據他交代,自從發現小區外賣都放在門衛窗口後便偷過一次,當時沒被發現。隨後他便膽大了起來,常常路過就會順走一份外賣,拿到什麼吃什麼。
  • 溪邊鹿鳴:南京大學生偷外賣劇情反轉,城市如何保持人性溫度
    這些我都同意,但同情和善意有錯嗎?文明的高度,城市的溫度,從南京「竊食」案說起文/溪邊鹿鳴之前,南京考研大學生偷外賣被刑拘案持續發酵,後續新聞披露該大學生不是因為貧窮,而是自己外賣被偷而起意報復。後真相時代,「劇情」反轉是常態,但是否就是我們視他人為地獄,對很多事情冷漠旁觀的理由呢?一個城市,就沒有D端人口(其實我很不喜歡這個詞,人怎麼就被分為「G端」和「D端」了呢),就沒有偶爾陷入困境的人嗎?這些人,城市沒有更人性化的對待方式了嗎?比如一頓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