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偷外賣的讀書人
這幾天發生了一件令人唏噓的新聞:南京一名大學生,因為多次偷外賣,被刑拘了。
據說,出事的小區多次出現外賣被偷的現象,於是安裝了監控。最後查到有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青年男子連續兩天在同一時段,偷拿了外賣。
曝光的監控中,男子煞有介事地看著小票上的信息,似乎真是在尋找自己的外賣。
據警方給出的消息,這名大學生家境不好。為了供學習最好的他上學,家裡的三個兄弟姐妹都輟學了。
貧困、輟學、名牌大學、偷外賣。這些關鍵詞放在一起著實吸睛,以至於新聞下的評論也兩極分化。
有人覺得困難的人很多,偏偏他選擇了錯誤的路。
也有人開始責怪南京警方,覺得將偷竊者刑事拘留這件事情大題小作,不光榮,甚至會毀了這個學生的前途。
輿論在周末持續發酵。誰成想,事情有了新的進展,甚至可以說是,反轉。
根據@澎湃新聞 的報導,「偷外賣」男子是因為此前訂的外賣被人拿走,遂產生報復心理,從而多次偷他人外賣,並非像外界傳言的「因飢餓偷外賣」。
李某某身上籠罩的「貧窮」、「困難」、「成績優異」、「家庭唯一的希望」的光環,都破滅了。
他只是眾多犯盜竊罪中平凡第一個。
如果一個人真的是因為家境貧困,沒錢吃飯,飢餓到不得不偷取食物以裹腹,那確實是一件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
即使周某真的很窮,他真的走到必須偷竊這一步了嗎?
且不談家裡3個兄弟姐妹輟學都在供養周某,即使真的分文沒有,那周某真的就走到絕境了嗎?本科畢業,即使在備戰考研時每周騰出2天兼職,保證自己的溫飽也是沒有問題的。
別說什麼沒時間、沒面子,不論什麼兼職,在正常人的價值判斷中,都絕對好過去偷竊。
02
不勞而獲的誘惑最大
前段時間,上海一位年輕女白領,在某超市購物時,被店員攔住了。
原來,2個月的時間裡,她幾乎每天都來這家超市,前後偷了50多次東西。
她每次在自助結帳的時候,她會先拿起一個商品正常掃碼,等屏幕上出現金額後,她就迅速環顧一下四周,看有沒有人注意。趁沒人看她的時候,馬上拿起另一個商品,虛晃一槍,裝作在機器上掃碼的樣子。
實際上,她根本沒把二維碼對準,只是做了個假動作,屏幕上也沒有顯示金額。
隨後,她掏出手機付款,把掃過碼和沒掃過碼的東西,都裝進背包裡。
1次、2次,嘗到甜頭的她,用同樣的方式,2個月內偷了50多次,多達75件商品。
然而,她卻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被監控錄像記錄了下來。
令人費解的是,這位白領根本就不是缺錢,迫於生計才屢次偷東西。
她在上海一家高大上的公司裡,有一份穩定而體面的工作,還有著旁人羨慕的家庭。
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擁有,總是讓人「心動」。
她自以為聰明,被蠅頭小利迷了眼,卻斷送了自己的錦繡前程,給人生留下了抹不去的汙點。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根本不窮,而是「心窮」,為了每次那麼幾十、幾百塊的小便宜,連臉都不要了。
就像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你以為自己佔到了便宜,殊不知生活會用多狠的方式讓你還回來。
03
品格其實是一種選擇
事實上,就算家境貧寒可以令看客多一分寬容,但是,個人的選擇,還是看自己。
還記得這位外賣小哥嗎,他叫阿龍,今年31歲,是一位腦癱患者,前段時間曾因為沒能進行人臉識別,被美團封號扣錢一事上了熱搜。
深夜的南昌街頭,一拍攝者問他,怎麼這麼晚還不回家,他回答,因為要跑單啊。
「我現在就跑一個平臺,因為另一個被封號了。」視頻中小哥說話很吃力,他羞澀底解釋自己的難處,但全程都帶著憨厚的笑容。
視頻發出來後,很多人都被小哥樂觀的精神所打動,更有熱心的網友想要給他幫助。
但是當網友給他捐款時,阿龍卻擺手拒絕說:「這錢我不能要,我要憑自己的努力賺錢」。
其實,阿龍剛開始找了很多工作,都被拒絕了,後來成為騎手,有時候他講話,顧客聽不清,就會收到差評,他也經常不被理解,被投訴形象差,甚至被罵「你這樣的人還出來送餐」。
聽到這樣的歧視和辱罵他怎麼可能不難過呢,他側臉看著鏡頭,他抿著嘴,幾欲落淚,但最後他還是忍住了,倔強地說:「沒關係」。
品格其實是一種選擇。
在逆境面前,你可以選擇更輕鬆的路徑,但是也可以選擇堅持和善良。
無論是因為貧困,還是其他原因,都不是違法犯罪的理由。當選擇了偷竊的那一刻,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如果一個年輕人能早點接受教訓,明白一個正值盛年、有手有腳還有文憑的人此後應該怎樣立足社會,這個結局也不算太壞。
生活也許是苦的,但至少,我可以做自己的那一點點甜。
命運也許不公,但要看到,你永遠可以選擇光明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