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科舉落榜後以喝酒度日,後欠19文錢悽涼離世

2020-12-22 楓葉文史陣地

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孔乙己因為沒有中舉,雖然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在巨大的落差中,最終使他成為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想過體面人的生活,卻因為貧窮而又入不敷出,最終走向墮落。

在魯鎮的一家酒店裡,只有穿長衫的客人(富人),才有資格進入房子,慢慢地坐下來吃菜喝酒。而那些短衣幫(窮人),只能靠櫃外站著,花四文銅錢,喝上一碗酒,也已經美滋滋、樂呵呵了,他們要是再肯多掏出一文錢,就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茴香豆,做下酒菜。

當地的書生孔乙己,就經常在這家店裡買酒喝,他常和短衣幫的人們站著喝酒,一看就知道是窮人。但孔乙己穿著一身書生味十足的長衫,他身材高大、臉色青白,留著一副亂蓬蓬的花白鬍子,但他的長衫似乎少了某種富有的氣質,長衫看上去又髒又破,大概十多年都沒有補過,也沒有洗過……

他說話時,總是說些之乎者也的話,可見他讀的書並不少,可是別人卻對他的話半懂不懂的,不明白他這個文化人,整天文縐的,卻為何和他們一樣的窮酸樣。久而久之,人們就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孔乙己。他本身姓孔,再加上他是個有文化的人,別人就從舊時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裡替他取了這麼一個雅號。(註:上大人、孔乙己,是古時候人們尊孔的話,表示對孔子的崇拜和敬仰!)

孔乙己讀過「四書」、「五經」,但沒考上秀才,他這樣一個書生,因為心性高傲,最終落得個高不成,低不就,生活過得越來越窮,眼看就要以討飯為生了。幸虧他寫得一手好字,於是他找了一份替別人抄書的活,賺錢不多,但至少能換口飯吃。

大概是之前的逍遙日子過久了,孔乙己便養成了散漫、和好吃懶坐的習慣。替人抄書沒幾天,就連人帶書籍、紙張統統消失了……這麼一來,他雖然有能攬下「瓷器活」本事,別人也信不過他了,自然就不會找他抄書了。

弄丟了抄書的工作,孔乙己又找不到其它的活做,大概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在走投無路時,他就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一次,他因為偷書,被人吊打了一回。當他走到店裡,人們看見他臉上的傷疤,就好奇地問他:「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

孔乙己是個要強的人,自己沒考上秀才,才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但也不願讓人如此的損壞他的名聲,他不答話。隨後拿出九文大錢,讓店裡給他「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其他的人見他如此「出手大方」,就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對他們說,「你們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

這時,有人說,「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被人家吊著打。」孔乙己一下便漲紅了臉,他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偷書的事,成了眾人奚落的對象,但在這家店裡,他的品行卻比誰都好,有的顧客吃完飯會一直欠帳,但他從不拖欠,雖然偶爾沒有現錢,但不出一個月,一定會還清。

大家看到孔乙己根本不像個書生的樣子,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讀書人通過考上秀才、中舉人等,都會做官封爵,要多風光有多風光。像他這麼窮困,別說做官了,連個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如,人們不免對他懷疑起來,有人問孔乙己,「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

孔乙己看著那些人,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情,而那些人又緊接著問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被問到痛處的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嘴裡說些話;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的話。在這時候,眾人又是一陣鬨笑。孔乙己始終能給人們帶去快樂,無論他心裡有著怎樣的委屈,他都能和別人說道起他的之乎者也一類的話。

一次,孔乙己想要考一考店裡的小夥計,小夥計卻認為,討飯一樣的人,能配得上考他麼?

孔乙己的才學得不到短衣幫的認可,甚至還總被嘲笑,就連店裡的小夥計都瞧不起他。他知道,沒人會認可他,也不再奢求得到別人的認可。但他是非常有愛心的,有好幾次,一幫孩子們看見孔乙己,也上這裡來湊熱鬧來了,他們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每人一顆豆。孩子們吃完豆仍不散去,孔乙己慌了神,連忙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又拿出他的那一套之乎者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孩子們都在笑聲裡走散了。

就是這樣一個能給大家帶去歡樂的人,一次,他被打折了腿,他偷東西了,因為他又到了身無分文的地步了。人們議論著,孔乙己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還說,他家的東西,偷得的嗎?」有人問「後來怎麼樣?」那人回答,「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打折了腿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孔乙己還欠著這家店裡的十九個錢,因為被打折了腿,他許久都沒有出現過。

沒過多長時間,孔乙己因為腿走不了路了,就用手走著到了店裡,他坐到櫃檯下說道,「溫一碗酒。」店掌柜說,「孔乙己麼?你還欠十九個錢呢!」

孔乙己答道,「這……下回還清。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店掌柜的知道他是個守信用的人,仍然對他同往常一樣,「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

孔乙己這回卻不辯解了,只說了一句,「不要取笑!」

店掌柜反問道他,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

他用沾滿泥的手,從破衣袋裡掏出四文大錢,交給店裡,喝完酒,在一堆人的說笑聲中,用手代替他的雙腳,慢慢地走去了……

後來,誰都沒有再看見過孔乙己,孔乙己是頂愛熱鬧的人,並且還欠著那家店裡十九個錢呢,他要是不出意外,定會用雙手走著去的。但是到了年關、第二年的端午、中秋、再到年關,他還是沒有出現。後來很多年以後,人們都沒有見過孔乙己,大概真的是死了

滿腹經綸的孔乙己,就因為科舉落榜,最後淪落到如此悲慘的地步。孔乙己在偷了丁舉人家中的東西以後,被丁舉人狠心地打折了腿,從此,他的人生便再也沒有希望了……

假設:當時中舉的人是孔乙己,落榜的人是丁舉人,是不是此刻他們的角色也會互換過來,丁舉人落榜後,也有著和孔乙己一樣的經歷,然後有一天,偷到孔乙己的名下,再由孔乙己拿棒打折丁舉人的腿。

舊社會嚴格的科考制度,使得中舉的人從此以後可以攀龍附鳳,而落榜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孔乙己在落榜後,便成了眾矢之的,再加上孔乙己心性高傲,不願低頭幹底層社會的活,久而久之,便開始走向墮落……

相關焦點

  • 穿著長衫,站著喝酒,孔乙己是不是讀書人
    只有孔乙己到店,大家一片嬉笑的聲音裡,才可以附和著笑幾聲,才可以趁機鬆弛一下神經。穿著長衫站著喝酒孔乙己來了,穿著一件破舊的長衫,好像十幾年沒有換也沒有洗。看去他約略有些得意的神色,在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說打酒來。於是他拿了酒在外間裡站著喝。
  •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
    孔乙己一篇,長短不過兩千餘字,寫的是魯鎮酒館狹小空間裡立著喝酒的長衫書生孔乙己,兩千字的短小篇幅,不夠寫完孔乙己的倉皇一生,難以盡述孔乙己的體貌性徵,卻將一個酸腐窮懶的失意書生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初看孔乙己,覺得可笑而譏諷,再看孔乙己,只感蒼涼和悲傷。
  • 科舉不是唯一的出路,古人落榜後,還有哪些出路?
    公元八二八年,崔郾赴洛陽主持科舉考試,臨行前百官設宴餞送。太學博士吳武陵在席間向崔郾推薦了青年才子杜牧,吳武陵怕崔郾不相信杜牧之才,便拿出杜牧事先謄抄好的《阿房宮賦》給崔郾看。崔郾看後大為讚賞,吳武陵趁機對崔郾說:「請您讓杜牧做狀元吧!」崔郾卻搖搖頭說:「狀元已經有人了。」不僅狀元有了,第二、第三、第四名也有了,於是杜牧就成了第五名。
  • 孔乙己穿著長衫站著喝酒,是環境所致還是性格促成?
    在這篇2500餘字的小說裡,魯迅塑造了一個迂腐、清高、麻木、潦倒的舊式知識分子形象——孔乙己,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考中,在內心深處,他放不下讀書人自命清高的架子,鄙視勞動,因為沒有正常收入,所以,日子越過越窮。
  • 魯迅《白光》《孔乙己》比較閱讀及答案
    寓在這裡的雜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縣考的年頭,看見發榜後的這樣的眼光,不如及早關了門,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絕了人聲,接著是陸續的熄了燈火,獨有月亮,卻緩緩的出現在寒夜的空中。(二)《孔乙己》節選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
  • 科舉制度下的人物命運:範進中舉了 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沒撈著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孔乙己》。大概很多人也還記得,老師講這篇小說,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會指出,孔乙己是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孔乙己的悲劇就是這種制度造成的。也有的老師會說,孔乙己是深受科舉毒害,是舊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
  • 魯迅並沒有嘲笑那個穿長衫站著喝酒的人,「孔乙己」應該另有所指
    魯迅筆下「孔乙己」的形象,歷來被認為是晚期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麻木、冷漠、呆板、愚昧,可以說這些詞彙都成了孔乙己的代名詞。但是,如果從文本來看,似乎魯迅對孔乙己並沒有後來分析者指出的那般嘲弄,反而是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 《孔乙己》:魯迅對舊社會絕望中的希望,從孔乙己身上的優點說起
    就好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悲哀吧!我也非常喜歡「孔乙己」,而且於不同時期都有不同感悟。學校的老師對我說,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和科舉制度的毒害,所以他生活窮困潦倒,思想很迂腐,精神更是麻木不仁。然後我點了點頭,孔乙己在當時的我心裡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 長大之後才明白,為什麼沒人願意幫孔乙己
    不過,孔乙己依然有上清華北大的夢想,因為他的榜樣是範進。範進54歲才中舉,自己雖然底子差,但勝在年輕,還有二十多年可以利用。 他拼盡全力,然而一次次考試,一次次落榜,一次次復讀。
  • 詩聖杜甫三次科舉落榜,在長安困頓十年,被迫彎腰獻媚權貴
    三次科舉落榜失意但實際上,在唐朝那個時代,要想出人頭地,誰都必須進入權貴的圈子,違心的做些阿諛諂媚之舉。即便「詩聖」杜甫也難以免俗,儘管他7歲學詩,年紀輕輕就「讀書破萬卷」,但當時奸臣當道,單憑才華想要求得一官半職都難。
  • 你可知「茴」字有幾種寫法——《孔乙己》
    ——孔乙己與酒店夥計讀魯迅的書,便不得不考慮到當時所在的一個社會背景。清末時期,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1918年魯迅先生發表了這篇《孔乙己》。《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筆下繼《狂人日記》後的第二篇短篇白話小說,被科舉制所迫害的文人,苦念聖賢書,中國封建儒家獨尊科舉制度犧牲者的典型形象,並就之對腐朽反動的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和憤怒的控訴。孔乙己作為一個苦讀聖賢書的書生,他實際上是迂腐不堪的。
  • 第63期 《孔乙己》教學設計
    (生答: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三、主題探究1.師:孔乙己從第四段出場,成為了小說中最鮮明的的人物,大家讀完整篇文章,有沒有發現,伴隨孔乙己的出場,總會有一種聲音出現,是什麼聲音?(笑聲)找找文中出現了幾次笑聲。①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 名篇精教:《孔乙己》教學設計
    行為:分茴香豆 偷書 被打折腿(善良,迂腐,好喝懶做)外貌:穿長衫 但破舊 臉上傷疤(要面子自欺欺人,自命清高)語言神態動作:排 摸(窮)通過學生回答,品味詞語,引導分析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等級制度毒害的形象。
  • 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相信大家在上初中的時候就讀過《孔乙己》這篇課文了,被老師支配過的恐懼,有的學生甚至背誦過全文。孔乙己這部短篇小說厲害在哪裡呢?文章從一開始就劃分了三個世界,「櫃檯外的世界」,它是短衣幫顧客站著喝酒的地方,第二個世界是櫃檯內的世界,負責給短衣幫溫酒熱水的地方,是酒店掌柜和夥計們的地方,第三個世界則是隔壁房子的世界,是穿長衫的在裡面慢慢坐著喝酒的人,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小縮影。
  • 孔乙己課文朗讀與賞析導學
    《孔乙己》作者        ,原名        ,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            、         、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孔乙己》一文是魯迅繼           後寫的第二篇白話文小說,是又一篇                                         的戰鬥檄文。
  • 《孔乙己》:穿「長衣衫」的「短衣幫」,眾人口中的笑料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 《孔乙己》人物分析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在魯迅筆下,這個愚昧可笑,心地淳樸善良,卻受盡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的虛造人物以及他與酒館的故事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他頑固迂腐。他深深地相信與知識與讀書的力量,可是他卻連秀才都沒考上。
  • 【面試】教學設計分享:初中語文《孔乙己》
    本文是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
  • 寒假預習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5課《孔乙己》知識點+圖文解讀
    第二層(10-11節)寫孔乙己斷腿後到酒店喝酒,仍遭到取笑。(高潮)第三層(12-13節)寫孔乙己的悲慘結局。(結局)(2)開頭三段先說酒店的大概情況,寫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樣一個社會環境?【答案】:作者描寫社會風情的有三處:1、把「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喝酒形象作對比,突出了貧富懸殊、等級森嚴的社會現實;2、從「我」的職務的變換,可以窺探掌柜冷酷勢利的一面;3、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什麼好聲氣:冷酷的酒店氛圍,以小見大,更見世態的炎涼(3)前3段的描寫與敘述,對於孔乙己的出場有何作用?【答案】: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會根源。
  •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敘事角度
    孔乙己的生活: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站著喝酒」是和短衣幫一樣的窮人;「青白臉色」說明營養不良,憔悴;「亂蓬蓬」「又髒又破」可見生活之潦倒;再加之「好喝懶做」,整體上一個生活貧困潦倒的形象呼之欲出。孔乙己的地位: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