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杉杉股份公告稱,已與相關方籤署公司服裝業務經營子公司杉杉品牌48.1%股權轉讓事宜的相關協議。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對杉杉品牌的持股比例將降至19.37%,不再對杉杉品牌實施控制,杉杉品牌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4月27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將公司中文名稱「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杉杉鋰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月18日,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杉杉股份關於擬變更公司名稱的議案獲得通過,「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將變更為「杉杉鋰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日,第十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相關議案,選舉李智華為公司新一任董事長。
去年杉杉集團曾出售奧萊業務,而且杉杉股份還暫停了整車業務,如今杉杉股份再次轉讓服裝板塊的股權,他們的回應是為了更好的聚集新能源業務。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杉杉的發展歷史。
上世紀90年代,西裝品牌杉杉紅遍大江南北。
杉杉這個品牌成長與上世紀90年代,杉杉在全國率先推行了服裝品牌戰略,當時的杉杉創始人鄭永剛先生,決定到央視做廣告,找明星代言,迅速使杉杉男裝成為了國內男裝服裝行業的領頭羊。「杉杉,不要太瀟灑」您還記得這句廣告詞嗎?
當時是家喻戶曉。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國際奢侈品牌紛紛進來,國內各個服裝品牌也迅速的發展了起來,服裝行業整體競爭十分激烈,杉杉服裝在整體的服裝產業中逐漸縮減,
杉杉品牌2019年度財務報告中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10.36億元,同比增長1.1%;經營虧損2317.8萬元,同比下降164.98%;母公司擁有人應佔1631.2虧損萬元,同比下降145.05%。公告解釋,淨盈利轉為淨虧損主要是由於:銷售毛利率下降,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增長,貿易應收帳款及其他應收款項減值撥備淨額增加。(虧損2000多萬啊!)我們先從市場上分析
2018年以來,整體經濟下行,杉杉集團所在的服裝行業受宏觀經濟的影響非常明顯。中國服裝市場規模巨大,市場的參與者數量眾多,所以市場也相對分散,雖然杉杉集團在服裝行業裡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杉杉集團也一樣面臨著日趨增長的,來自國內外競爭品牌的競爭壓力。再加上自身也沒有一定的品牌創新力,集團的財務狀況和業績經營表現帶來一定的影響。
疫情影響
今年疫情以來,對於中國經濟整體的影響是巨大的。也影響了各個行業,服裝行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不起對不起,疫情期間,國家為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對於經濟建設按了暫停鍵。全國的商場停業,全體人家在家足足有兩個月的時間。可想而知,企業需要承受多麼大的壓力。房租,人員工資,佔壓的資金,都是企業需要承擔的。企業為了活下去,必然斷腕求生。所以杉杉轉讓股份也是理所當然的。
服裝行業準入門檻較低,競爭之慘烈,國際品牌資金雄厚,品牌有知名度,國內品牌也是虎視眈眈。沒有創新力,跟不上時代必然會被淘汰。
鋰電池材料業務的快速發展,杉杉集團的鋰電池材料業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以及電解液)已成為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2019 年,公司鋰電池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9億元,佔當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79.77%,孰重孰輕一看便知。
杉杉股份剝離服裝行業的徹底轉型,意味著什麼?服裝行業真的有這麼賠錢嗎?
其實也不盡然,凡是事在人為,現在講究創新,企業要發展必須要緊跟著時代的進步,走在時代的前沿,那麼什麼是前沿呢,就是新零售。緊跟時代,抓住機遇,專注自己的領域,挺過寒冬,企業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