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淪為自留地,學術不端該好好治治了!
核心期刊,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自然科學的,都該將嚴謹認真、清清白白鑽研學術放在第一位,什麼樣的稿件能用,什麼樣的不能用,也該有一套客觀、能為眾人所認可的評價標準。
作者:唐華
近日,兩本核心期刊火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它們刷屏的原因不是其刊登了什麼重大科研成果,而是被曝出了疑似公器私用、學術不端的奇葩事。
先是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的《冰川凍土》刊登了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另類論文,緊接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被曝出,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
核心期刊,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自然科學的,都該將嚴謹認真、清清白白鑽研學術放在第一位,在稿件的選用上本該遵循一整套嚴格的投稿、審核流程,什麼樣的稿件能用,什麼樣的不能用,也該有一套客觀、能為眾人所認可的評價標準。也因此,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刊登作品一直被專業人士當作自身科研、學術水準的試金石,也是很多單位職稱評定上的硬指標。所以,當核心期刊與「馬屁論文」、小學生散文、個人書法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荒謬的現實和公眾認知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自然引爆輿論場。
兩起事件中都存在著曖昧的人物關係:《冰川凍土》主編與「馬屁論文」作者是師生關係,《銀行家》雜誌主編與散文作者是父子關係,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兩本刊物是否已經被個別人當成了「自留地」「後花園」。值得一提的是,與「馬屁論文」不同,《銀行家》刊登主編書法和主編兒子散文是在「文化休閒」欄目,似乎和「學術不端」扯不上關係,王松奇也曾理直氣壯地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自己開脫和辯解。但即便不認同行使權力需避嫌的世俗規矩,涉事稿件並非學術論文,也該嚴格執行刊物的審稿用稿程序,在自己擔任主編的期刊大量刊發自己和兒子的作品,是否經得起專業眼光的審視和查證,顯然不是靠某個人自說自話就能過關的。既然事件已經引發了輿論關注和負面評價,那就需要刊物的上級主管部門及時進行調查,回應輿論關切。
應該說,此類事件絕非個案,網上就充斥著宣稱能在核心期刊發文的「黑中介」,只要交錢,可以代辦撰文、發稿的「一條龍」服務。若真如此,學術研究的嚴謹何在?某些核心期刊的權威何存?希望這兩起事件能夠成為契機,好好剎一剎這股學術不端的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