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領導者的韌力和共情力尤為重要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新冠疫情後,領導者的韌力和共情力尤為重要

2020-08-06 0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雪梨大學中國中心 雪梨大學中國中心

一項針對包括雪梨大學商學院校友在內的全球1700多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與新冠疫情爆發前相比,企業員工更注重與居家辦公同事的溝通。

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受訪者參加了此項調查。調查還發現,在新冠疫情之後,企業在招募中所看重領導者的素質也發生了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韌力、共情力、跨文化交際和文化智能已成為領導者越來越重要的一些特質。

絕大多數受訪者是已步入職場的全球國際管理教育聯盟(CEMS)的校友。他們中82%的人擔任管理職位,11%的人表示處於執行長/董事會成員/公司所有者級別。

近三分之一(30%)的受訪者表示遠程工作方式可能會對他們與居家辦公同事的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此項調查由CEMS發起。雪梨大學商學院是CEMS在澳大利亞唯一的成員。

韌力對企業領導者尤為重要

受訪者認為自疫情以來,韌力、共情力和溝通能力更為重要。認可韌力是重要特質的人數幾乎增加了兩倍。

CEMS主席兼雪梨大學商學院院長格雷戈裡·惠特韋爾教授說:「新冠肺炎疫情從根本上破壞了許多組織的『一成不變』。但是,它也為重新評估我們最看重的特質提供了機會。

「儘管跨時區協作的挑戰仍然存在,但有效的領導者已經證明,如果在新的工作方式上將質量置於數量之上,他們就可以適應。」

此項調查結果也呼應了雪梨大學商學院學者此前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主要分析了使用技術對員工心理健康的影響,於上個月發表在《澳大利亞管理雜誌》上。

疫情期間領導者素質的變化

CEMS調查顯示,戰略願景在新冠疫情前後始終被視為最重要的領導素質,截至2020年7月,下降6個百分點,降至68%。

注重結果的指標也下降了9個百分點(從58%下降到49%),這表明至少在短期內,對企業領導者的評價可能不只是底線。

CEMS執行董事Roland Siegers表示:「過去,以領導者為中心的傳統方法是一種具體的東西——可以教授和學習的技能。但是,此項研究支持了這樣的觀點,即事實上,具備韌力、共情力、跨文化交際和文化智能等靈活的技能,對於確保全球團隊在業務受影響時仍保持蓬勃發展至關重要。

此項調查是CEMS項目的第一階段,旨在研究後疫情時期企業發展壯大所需的技能。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疫情下深耕海外 陝鼓EKOL顯現穩發展「韌力」
    不久前,她和她的團隊相繼拿下了跟蹤數月的波蘭、捷克、烏克蘭等中東歐地區生物質發電領域汽輪機項目和鍋爐項目訂單,為陝鼓發力「雙循環」新格局下的海外市場拓展,又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彰顯了陝鼓EKOL的發展「韌力」。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給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的海外市場帶來了嚴峻挑戰。
  • 中國在世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日前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世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林斯說,眾所周知,疫情是整個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要求某一個國家為一種全球蔓延的傳染病承擔責任。他指出,對中國發起「起訴索賠」和當下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發起的「經濟戰」有關。
  • 《中國企業抗擊新冠疫情CSR能力研究報告》摘要解讀
    原標題:《中國企業抗擊新冠疫情CSR能力研究報告》摘要解讀   導讀:正如
  • 疫情帶來壓力和焦慮,日本上月死於自殺的人數比全年死於新冠的人數...
    除了要與「第三波」新冠疫情作鬥爭,日本近日飆升的自殺率,成為又一個困擾社會的棘手問題。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布數據顯示,該國10月自殺人數為2158人,同比增加40.2%,女性增幅尤為嚴重。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日本全年因疫情病亡的人數——截至28日,日本累計病亡2110人。
  • 英國首批新冠疫苗,美國緊隨其後,能否終結新冠疫情?
    英國政府當地時間12月2日宣布:已經根據藥品監管部門的獨立建議批准了輝瑞和拜恩泰科的新冠疫苗,下周起該疫苗就會在全英國銷售。而英國的這一決定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改變疫苗的歷史。根據美媒的報導,輝瑞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將於12月15日交付,隨後莫德納(Moderna)的第一批疫苗也將於12月22日交付。英美兩國對於新冠疫苗的迫不及待,都是基於其疫情本身的緊迫性。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可除了要求孩子多讀之外,也沒有什麼更具體的建立和訓練方法。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難道只能靠孩子自己「野蠻生長」嗎?孩子讀不懂文章的意思,體會不到文章的好壞,把握不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有限,對作者設定的場景,賦予的情感,沒有感同身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能與用者達到「共鳴」。
  • 後新冠疫情時代酒店自助餐什麼樣?
    後新冠疫情時代,這些景象或許難以再現。英國《鏡報》27日報導,後新冠疫情時代,為保持社交距離,到酒店自助餐廳就餐的食客不能為爭奪「第一名」蜂擁而入;餐桌間隔拉大;手部消毒液隨處可見;取餐區標出單向取餐路線,地面畫上間隔一定距離的排隊圓點;食物擺在餐檯上,有透明屏障遮擋,提前分份,食客無法親自拿取,而是由採取防護措施的服務人員端到餐桌上;餐桌上也不會再提供瓶裝番茄醬、醋等調味品……
  • 共情力為什麼是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是,6大全新思維能力「三感三力」中的「共情力」,是如何重塑醫療業,對行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全新思維》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左腦時代已經結束,全新的右腦時代需要人們擁有不同於過去的6種能力,其中,共情力就是個人和企業必須具備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右腦時代,人們對情感連接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迫切。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美短期難走出「第一波」疫情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文/鄧仙來 許緣)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8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全美新增新冠確診病例44703例,再次刷新單日新增病例數紀錄。接連數日的高確診數也重返4月初的疫情高峰時期水平。
  • 易綱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IMF應利用SDR應對新冠疫情
    2020年7月16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文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利用SDR應對新冠疫情》,以下為全文: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先後採取一系列救助措施幫助成員國應對疫情
  • 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那麼這次疫情的「罪魁禍首」是誰?
    5月13日克羅埃西亞知名基因學家烏格列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科學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不是在實驗室中製造。他說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變異及其高傳染性等情況表明,這種病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很可能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根本不可能是基因工程的產物。
  • 為什麼研究蛋白質對抗擊新冠疫情很重要?破解蛋白質就能攻克新冠
    為什麼研究蛋白質對抗擊新冠疫情很重要? 我們知道,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新冠病毒COVID-19也不例外。如果有個「照妖鏡」,能夠全方位展現病毒的結構,找到它們防禦系統中的薄弱環節,進而阻礙、擊破其作用過程,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 新冠疫情對恩格爾係數和家庭消費行為的衝擊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 4月8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召開「新冠疫情對恩格爾係數和家庭消費行為的衝擊」課題討論會,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領導、科研院所及高校專家學者,以及金融機構代表參與討論。
  • 新加坡、日本和韓國應對新冠疫情的策略及特點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日本政府嚴格按照《傳染病法》《檢疫法》《新冠病毒等對策特別措施法》,設立相應機構,採取相應對策。同時,制定了標準化的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行動方案,例如,及時向國民、企業及社區提供信息;準確掌握國內疫情情況;完善醫療保障(諮詢中心、門診及住院)措施;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及對家庭提供現金補貼等。
  • 對新冠疫情的看法和觀點
    對新冠疫情的看法和認知新冠肺炎是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病毒,是一種通過進化而來的容易造成嚴重傳染和感染的物質。也許,人們對的發現具有突然性,而不是它的存在具有突然性。封城封國是一種強有力的措施,效果明顯,很多人不會面臨疫情對人體的傷害,等待疫苗出現,打疫苗有了抵禦這種抗擊冠狀病毒的能力。缺點是不具備自然抗擊疫情風險能力。不鼓勵不支持集體免疫的做法,是因為人們需要付出無法估量的生命代價。再者國家的實力不具備的國家,不是不想檢測是沒有能力做到。
  • 歐洲疫情再度告急 與民眾「新冠疲勞症」密切相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布魯塞爾10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歐盟記者 鞠輝)歐洲許多國家新冠肺炎確診感染病例近期持續快速增加,疫情二次來襲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比不斷刷新的確診感染病例數字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歐洲民眾患上了漠視疫情和牴觸防疫規定的「新冠疲勞」症。
  • 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
    但新冠病毒大流行也將科學研究的發展推向了非同尋常的程度,同時影響了一整年的科學研究工作——從疫苗和治療到校園關閉和虛擬會議。  新冠病毒被發現後,全世界的研究團隊就開始對其生物學原理進行探究,同時進行診斷測試,研究控制它的公共衛生措施。科學家們還競相尋找治療方法,並開發能控制大流行的疫苗。
  • 這國又暴發伊波拉疫情 正抗擊新冠疫情和麻疹疫情
    原標題:剛果(金)又暴發伊波拉疫情 該國正抗擊新冠疫情和麻疹疫情外媒稱,剛果(金)當地時間周二啟動了對該國西北部新一輪伊波拉疫情的響應,這種傳染病在該國東北部的流行此前已導致2200多人死亡。據埃菲社金夏沙/奈洛比6月2日報導,剛果(金)赤道省首府姆班達卡當地時間周一確認暴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加劇了這個中非國家本已脆弱的衛生狀況。該國目前正在與新冠疫情(72人死亡、3326人感染)和全世界最嚴重的麻疹疫情(6779人死亡、36.9萬多人感染)作鬥爭。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一份聲明中說:「這警示人們,新冠病毒並不是人們面臨的唯一健康威脅。」
  • 新冠疫情下的遠程辦公是否會促進日本,韓國的女性職業?
    據研究人員和招聘人員稱,新冠疫情可能是推動日本和韓國留住更多女性勞動力,並使她們在家擁有新的靈活工作安排的轉折點。新冠疫情嚴重打擊了全球女性的職業,研究發現,她們更可能在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行業工作,並且承擔的無薪育兒和雜務比男性更多。但是在日本和韓國,員工經常承受長時間工作的壓力,並有因過度勞累而死亡的報告。
  • 新冠疫情出現「轉折」!專家發現一重要線索,特效藥或指日可待
    隨著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越來越深,各國都意識到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遇到的最難纏的病毒之一,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疫苗或者特效藥什麼時候才能被研發出來,好讓大家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畢竟很多國家都快撐不下去了。終於一則來自新加坡的消息給了全世界希望,新冠疫情可能出現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