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一個文明的語言和文字非常重要。語言幫助我們交流,而文字用於記錄,兩者在文明發展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大多數文字,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於記錄和表達,但是相比於其他的外國文字,漢字還有一項極為特殊之處,那就是他能夠成為寫成書法,成為一種藝術。
中國的書法是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中,最特殊的一種。一件好的書法作品,他的價值完全不低於如《向日葵》這樣的世界名畫。那麼為何只有中國的書法能夠成為藝術,而外國的文字不行呢?要想知道這個,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漢字與字母文字的不同之處。
漢字的歷史
漢字是世界所有文字中,唯一一種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形式。我們知道,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最早的時候就是祖先們刻在石頭上的畫,然後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表達的方式。關於漢字最早在什麼時候出現,目前還沒有定論。
大多數學者認為,最早出現的漢字應該是甲骨文,但是在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距今8000多年的刻符,有人認為這只是如原始人刻在牆上的圖畫一樣的符號,但是也有人認為它就是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之後,漢字被刻在青銅器上,成為了「金文」,一直到秦始皇時期,統一了全國之後,文字才被統一了下來。從此,雖然漢字一直在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這樣一直流傳了下來。而書法,也在漢朝之後,就開始出現,漸漸演化成一種藝術形式。
漢字與西方文字的區別
從漢字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就知道,漢字的發展都離不開最原始的形式,那就是一種圖形文字。所以很多外國人在學習中文的時候,會覺得寫中文是在畫畫一樣。而西方的文字是字母文字,它們的重點似乎是放在發音上,而不是文字的形式上。相比於漢字,西方的文字筆畫要簡單得多,而中文則更加複雜。
在筆畫的組合方式上,字母都是分開的,而且呆板而簡單,漢字則複雜多變。此外,字母本身的筆畫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組合起來形成一個詞才有意義。而漢字的每一個筆畫都有意義。
為何漢字能成為藝術而外國文字不能呢?
漢字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其實就是因為它的複雜多樣性。一個漢字,你能在它的上面看見一種空間感,就如同一張畫一樣。甚至於你只要看到一個字,就能夠想到這個字所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比如說看到「火」字,你能馬上在腦海中構建出火的形象;「哭」像不像一個正在哭泣的人?而一個單獨的字母或者單詞拿出來,你完全無法在腦海中浮現出相應的形象。
此外,每個孩子的不同寫法,都能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這是字母無法做到的。
總之,漢字能通過它的結構、筆畫等等特徵,引發你腦海中豐富的想像,讓人們有不同的感受,而外國文字很難做到這一點。即使是將字母寫得看上去很漂亮,但是也是徒有其型,卻無法感受其意。這就是為什麼漢字能夠成為藝術,而外國文字不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