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賞讀課是愛哲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課程。分別按主題組織詩詞、文言內容,力求選擇有趣味、有思辨性的主題。
上個學期的古文部分,我們進行的是《論語》的主題閱讀,其中講「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及「管仲非仁者與」時,我們系統介紹了齊襄公的荒淫無道、公子小白與管仲的一箭之仇等相關背景知識,還一起討論了《史記》當中「管鮑之交」的相關文言材料。
恰好今年高考語文學科的全國卷,作文題是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想起我們課上進行過的討論,馬校長在微信群提議說,「試試答一下高考作文」,四年級的李芃貝同學說,「好滴,我寫寫試試」。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篇習作。」
池玉璽 愛哲學習中心詩文賞讀老師
作者芃芃是愛哲四年級學生,他平日喜好閱讀,涉獵廣泛。自從今年5月以來,他堅持周更自己的讀書筆記與大家分享。「小瓶書」就是他的個人公號。
以下為芃芃的文章:
我們人人都知道管仲這個人,因為他輔佐了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我們也都知道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永遠分不開的朋友,但是,管仲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還是說是別人幫助他的?
事實上,管仲也沒那麼厲害,你看:
一開始他為鮑叔牙做生意的時候不是虧本嗎?鮑叔牙沒怪他。
鮑叔牙和他賺錢的時候,他不是多拿了嗎?鮑叔牙沒怪他。
他去參軍的時候不是衝鋒最後,撤退最前嗎?鮑叔牙還是沒怪他。
就是因為管仲得到了朋友的肯定,所以才變得越來越好,因為他不用怕鮑叔牙說他。
相反,現在的學生做錯了事情都得被老師批一頓,根本沒有被原諒的空間,這導致學生有什麼想法都無法真實地表達出來,也就與許多機會擦肩而過了。
當公子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成了齊桓公的時候,他想讓鮑叔牙——他忠誠的輔佐者——來當相國,可鮑叔牙並不像一些人,欣然接受,也不像一些人,生氣地拒絕。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管仲。
為什麼?
他知道管仲厲害。
他明白管仲願意。
他心底下知道,管仲比他強許多倍。
知音呀。一個人竟然這樣了解朋友,我真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於是,他說服了齊桓公,使他忘了那一箭之仇,重用了管仲,才有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齊桓公。大家想想,如果鮑叔牙當時沒有想到要管仲來當相國,我們今天就不會佩服齊桓公了。
我對三個人的感情都很深,但最深的是鮑叔牙,因為沒有任何人告訴他要讓給管仲,他的實力也很不錯,可是他非要讓管仲來當。這既是對朋友的肯定,信任;也是自己的寬容大度。這一點上我深深受他的影響,在此之後,我對任何人都表示非常的寬容大度,不再因為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吵起來。對管仲,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只是因為在他的前半生沒有顯現出來,所以很暗淡,但在經過鮑叔牙的邀請,當上相國以後,他終於展現出了他自己的才華,幫助了齊桓公成為了霸主,這使齊桓公聲名遠揚,也使管仲的名氣增大了許多。像管仲這樣的人,只需要朋友助一臂之力,就可以成功,做大事情。而如果碰巧遇上想鮑叔牙這樣的人,那可能他的一生都會改變。
這段歷史裡,管仲和鮑叔牙有著很好的朋友關係。開始的時候管仲無論是做買賣還是做事鮑叔牙始終相信他,並給了他竭盡所能的照顧,儘管管仲屢次失敗,鮑叔牙都沒有覺得失望,更別提跟他絕交。到最後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對周圍的人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這才是一個朋友應該有的樣子呀!
池老師點評:
雖然這篇習作在語言上還有稚嫩之處,但池老師評價說:「事實清楚,觀點明確,表述完整,有理有據,還能找到與自身成長的關聯,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