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空間 美學
不是絕對 沒有唯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什麼是「美」?
黑格爾在著作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車爾尼雪夫斯基則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義。
可見,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對「美」的理解和解釋是複雜而多樣的。而空間作為人們生活的場所,它承載著藝術,並把這種獨特的藝術傳遞給人,給人以別樣的感受。
簡而言之,一個空間所展現出來的美,就是空間美學。
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空間裡,那麼這個空間不僅要實用,還要滿足居住者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能再有一定的美感,那就再好不過了。假如生活在一個毫無美感可言的空間裡,人們獲得生活的舒適感則會大幅度下降。
正因為這樣,日常生活之中的美學就是至關重要的,而空間美學恰恰是生活美學的體現方式之一,有了生活美學,才能形成空間美學。
所以說,無論是生活美學還是空間美學,都是精神需求的一種渴望和表達,一種至情的愉悅,是去面對那些平淡生活,並在這些生活中認真去感受每一刻。
在重慶,從來不乏優秀的藝術創作者,而是需要更多豐富且完善的藝術分享展示平臺。金山意庫除了有優秀的藝術機構之外,還有很多「生活美學空間」大隱隱於市的分布在園區內,在他們各自的小空間中,隱藏著大美世界。
這次「多元的表達:2020重慶小幅作品收藏推廣計劃」,就讓我們走進這些空間,去感受藝術賦予生活的多元,以及如何將藝術融入生活。
1
壹集 - 小幅作品收藏計劃
時間:2020.7.03-8.20
地點:重慶金山意庫園區1號樓1/4樓
壹集,一家集生活家居買手店、藝術展廳、咖啡餐酒、植物室等為一體的複合式美學空間。我們把美當作日常,集納、探索與分享全球好物,並帶來自然樸實的設計。這裡匯聚了我們的生活理念,同時也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美好,提供一個新的展示空間和售賣平臺。壹集有專業的設計團隊,可提供家居陳設的整體解決方案。快閃、沙龍、藝術展覽、美學設計...一切與藝術和生活相關的活動,也將會在這裡慢慢發生。
壹集,作為本次藝術分享活動的一員,將在2020年7月3日至8月20日期間在展廳一/四樓,分享、展示並售賣來自:範國文、施曉明、yuesong三位藝術家的優秀作品。
希望能讓這些美與藝術,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之中。無論是因為喜愛而收藏,亦或是僅僅來此欣賞。
- 壹集實體展廳 -
『 作品介紹 』
1IJI&COLLECTION
光賦予世界色彩,他們用純粹的色彩來表現光的關係—一色彩的拼貼與碰撞,將形體概括和簡化,充滿韻律的幾何狀,對人和大地的直接觀照。人類無法創造自然,也無法創造一個純粹物理的現實,所以只能通過眼睛和精神去創造符合自己格調和意趣的美感。藝術家改變世界的方式,更多地是通過觀察以及客觀對事物的美的評判,再以主觀形式語言的轉化,將色彩濃鬱的映射,心理的,審美的,以及有所啟悟的表達。他們的作品裡充滿了奔放的色彩和源自紅土高原的強烈氣質。
1IJI&COLLECTION
大塊的色彩仿佛現實生活中的氣流壓迫著藝術家敏感的神經。我們能夠感受到藝術家感受到美並想與我們分享的欲望以及他對世界的熱愛。他們對藝術的態度基於一種「單純」,這不是一種反解的策略,而是他的情懷所致,用最直接的方法重新思考了藝術的本質和價值。
範國文 《邊地沃土》&《秋色》系列
絕版木刻 外框50x50cm 2012-2015
事實上,他們的創作中也融入了大量抽象的形態,在繁複的世界中精準的攝取出事物最本質的成分,讓真正有著生命力的造型得以獨立存在。拿掉繁複地形式感,這對於版畫來說有難度,更重要的是,強調工藝的匠氣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對藝術放鬆和空靈的創作狀態的損害。
施曉明 《茱城小景》系列
絕版木刻 外框50x50cm 2013
我們見過太多似是而非更像工藝品而不是藝術品的版畫創作,在現代文明的生產線上,這樣的作品垂於可得、毫無價值。但在他們的作品中,直接進入形象本身,又再次抽離出來,跨越了「形」而進入了「神」的構造之中,看似充滿著流動的偶然,但一切早已在定版之前井然有序:生命本身就是自發的,我們不相信奇蹟但是會相信美感。這都讓他們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有機的循環的生態系統,他們的精神在不同的作品間流動。
yuesong《暮色》&《郊響曲》系列
絕版木刻 外框50x50cm 2012-2015
範國文 《物語》&《飛群》系列
絕版木刻 外框60x60cm 2012
2
LIVIN'利物因 - 小幅作品收藏計劃
時間:2020.7.03-8.20
地點:重慶金山意庫園區9號角樓
作為一間生長於中國的獨立設計家具品牌,LIVIN'利物因將過去四年來設計的近百款產品融於一室,偏執地保持產品的多樣性設計方向,希望每一件家具是可以破除時間與空間地存在,帶著日常的氣息,有煙火味,有溫度,容易與人親近。
空間的陳列,沒有刻意的風格邏輯,仿佛未經雕琢。其狀態是,集合陳舊、嶄新的東西於一室,營造自然的存在,如我們真實的生活一樣,能看見時間的痕跡,有生活在其中時若隱若現的影子。
LIVIN』利物因做為本次計劃的參展空間,展出了六位藝術家的作品,正在店展售。
- 利物因實體展廳 -
「藝術家」
-
Artist
/
雅戈·侃越
斯洛伐克人,長居成都
塗鴉藝術家(writer),節奏製作人(beatmaker)
擁有漢語言和英文的雙學位
雅戈以其標誌性的中文塗鴉字體「美夢」(更早時則是「噩夢」),獨步於中國塗鴉圈,其作品遍及成都街頭巷尾。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擁有眾多追隨者。他的藝術創作不拘泥於單一媒介,包含繪畫,裝置,攝影,聲響等。作品主題圍繞著其在中國的日常生活經驗而產生。此次在利物因亦有展出藝術家有關疫情當下思考的近作。
-
李馳
獨立藝術家,音樂人,工作生活於北京
李馳的創作觸及各個方面:文學、圖像、政治,並採用具象的方法、以戲謔的態度解構一些嚴肅話題,簡單說就是追求有趣。藝術家本人不希望自己形成一種穩固的世界觀,或將全部作品都填充進一個體系或框架,而是追求觀察和思考的流動性。此次在利物因展出作品是一組爵士樂手肖像畫,和風景組畫。
過往展覽:
2015 新學校:李馳個展,ODD空間,重慶
群展 青年思想家:勇氣與自由,皇城藝術館,北京
心·生-2015中國室內設計藝術周生活展,Zoomart藝術館,北京
2016 鄭重其事,吸塵器畫廊,北京
2018 賴昀和她的男朋友,ODD空間、粉紅鐮刀,重慶
2019 青衿計劃2019,北京觀唐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西安美術學院美術館
-
苗晶
視覺藝術家,動畫導演,工作生活於上海及紐約
苗晶的創作基於聲音,空間,視覺,沉浸體驗的跨媒介實踐,其作品探尋遊走於真實於虛擬生活間隙中的迷思,關注遠古與未來虛焦下的神秘場域同器物,並以「人造風景」的概念重新審視當下。藝術家及其團隊長期活躍於中美兩地,參與世界各地的展覽以及藝術節。
-
費蘊涵
別名弗蘭克,視覺藝術家,工作生活於杭州
費蘊涵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搖滾樂,及浮世繪的傳統日式美學。其作品追求一種激烈,純粹而直接的表達,視覺呈現效果力求能夠瞬間吸引眼球。作品內涵有關隱喻或諷刺,宗教及死亡。
-
ch19
-
(紙上素描)
張凱
關注日常性的圖景並與之作為視覺觀看的基點。探求圖像與心理、精神的關聯性和影響性。把「攝影」作為一種同自身思維同調的運動,以「我」為參照,持續用無主題性直接快照的形式拍攝作品。此次展出,選自作品集《sun glass》。
展覽
2009年 烏克蘭哈爾科夫市立美術館
2015年 重慶美術館
-
攝影 選自作品集《sun g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