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編者按:疫情還未過去,沙特就發動了一場原油價格戰,油價狂洩,創下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跌幅。此次油價大跌走向如何?面對油價大幅波動,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要不要出手「抄底」?油價大跌對於經濟會產生什麼影響?對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來說,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新浪財經特約多位專家,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共同討論油價趨勢以及應對之策。歡迎參與討論。(投稿郵箱:lili37@staff.sina.com.cn)
(作者:劉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由於中國一季度能源需求的下降,對進口石油的需求也隨之下降。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與俄羅斯等石油出口國展開控制產量談判,但各方根本談不攏,沙特隨之放水大規模開採並降價出口,進而引發了石油價格暴跌,在一天的時間就從42美元降到了27美元。
這次危機明顯不會是一個短期衝擊的金融危機,而將是一個全面影響各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可以說,不是油價暴跌導致了經濟危機,而是經濟危機導致了油價暴跌。
國際油價的底部在哪裡?它是一個探底反彈,還是一個L型的底部並持續一段時間?如果是L型,這個蕭條能持續多長時間?石油價格的波動對中國經濟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何應對?
不同國家壓力不同
油價下跌對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這樣的石油出口國必然造成嚴重的財政壓力,不過對不同國家的壓力是不一樣的。
對俄羅斯來說,30美元左右的油價可以維持體系的運轉,但是戰略的張力就不容易維持了,它在敘利亞和烏克蘭的行動都非常燒錢,同時還要支持委內瑞拉的馬杜羅政權。如果敘利亞局勢和烏克蘭局勢此時出現反覆,對俄羅斯肯定會造成較大的壓力。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伊朗,目前為止,伊朗的情況比中國還要嚴重,因為它的抗衝擊力明顯弱於中國,而且沒有建立有效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但是因為此前美國制裁導致伊朗的時候出口已經基本停滯,所以油價下跌反而對伊朗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了。它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疫情。中國目前已經向伊朗派出了醫療隊,這對伊朗是典型的雪中送炭。
對伊朗和俄羅斯勢力的敵對心態,實際上是沙特屢次放任油價下跌的真實動因。因為沙特的產油成本明顯低於這兩個國家。
30美元左右的油價對美國頁巖油的發展會有影響,但主要影響的是後續投資,而不是當期產量。事實上,美國頁巖油產業已經經歷了一次油價的衝擊,2014年國際油價就已經出現過一次暴跌,也是同樣地跌倒了27美元,之後反彈。
預計在下半年或第四季度擺脫低迷
關於國際油價的前景,在歐佩克與俄羅斯的會議之前,高盛就曾預言國際油價有可能跌落到20美元左右。作者之前也寫過國際油價波動規律的分析。總體來說,油價取決於邊際生產成本(最後一桶供應市場的原油的生產成本)、市場需求、供給能力(以過剩產能來代表)、美元匯率和地緣政治以及突發事件。具體來說,有以下因素:
(1)邊際生產成本,沙特、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成本最低,其他地區油田的生產成本則有很大不同。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隨著開採期的延長其成本是下降的。儘管具體油田和非常規石油的成本外人難以掌握,但是根據經濟學理論,當市場需求快速下降、過剩產能巨大時的市場價格,可以視為原油的邊際成本。
1986年的最低點約為9美元(本文使用的都是WTI油價),1997年的最低點約為15美元,2008年的最低點約為27美元,2014年的最低點約為27美元,本次的最低點目前仍為27美元左右。從歷史經驗可以看出,每次油價暴跌的最低點,經過貨幣因素調整後,非常地接近。
這個27美元可以近似視為當前美元幣值和當前需求支撐下的邊際石油生產綜合成本。可以相信,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的油田生產成本低於這一價格,美國頁巖油的綜合會計成本也低於這一價格。之所以能高於這些最低成本油田的邊際成本,是因為需求的支撐因素,也就是說還需要這些油田之外的額外產量來滿足整個市場需求。
然而,如果本次疫情繼續持續且無法獲得根本性緩解,國際需求因素支撐面可能出現下降,那麼高盛預言的20美元的價格是可能出現的。
2006年至今的國際油價走勢(WTI)
(2)其他因素。需求方面,本世紀以來最大的需求變化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使得石油需求上了一個臺階。同時,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也導致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增長沒有那麼迅速了。
供給方面,美國頁巖油是近年來的主要變化因素,它的出現使得加拿大油砂和委內瑞拉重油的利用大大延後了。美元匯率的波動實際上是各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作用下形成的,如果美國以外的其他經濟體出現問題,美元必然走強,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就會出現下跌。
在大的經濟危機或其他衝擊之下,人們往往選擇美元資產作為避險工具(黃金之外),這也間接推動了美元走高、油價走低。
地緣政治衝突和其他突發事件的影響。以前的突發事件多是生產事故、氣候災難等,其影響一般是暫時的,比如卡特麗娜颶風的影響。而本次的疫情衝擊毫無疑問其持續時間會比較長,因此對油價的影響時間也會比較長。本次的低油價將是一個L型的走勢。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WHO)和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預計,疫苗很可能在年底出現並投入使用。之後全球經濟將會逐步恢復,儘管會伴有結構性調整,但是屆時油價很自然地就會恢復性上漲。
因此,我們可以預計,全球經濟和國際油價都將在下半年或者第四季度擺脫低迷狀態。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的正向或負向衝擊帶來的變數。
目前的影響,可以說主要來自疫情,而不是油價下跌。因此短期來看,恢復生產最為重要。較低的油價對於中國應對經濟危機,降低經濟成本是有好處的。從長期看,我們要注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帶來的影響。
發達國家尤其美國,將會重建化工與醫藥產業鏈,本來這些化工和醫藥中間體是從中國進口的。伴隨著這些國家的產業重建,中國的相應產業的出口需求會有所下降。對未來的石油需求也會產生負向影響。因此,有關企業應提前做好後續產業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