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眼下,渭源縣峽城鄉的上百畝金絲皇菊陸續採摘完畢,進入收購階段。曾經漫山遍野金黃色的菊花,化成一筐筐美麗芬芳的收穫,帶給農民的不僅僅是一份切實的收入,更有著對這項新產業的致富信心。
秋池灣村村民採摘金絲皇菊。(資料圖)
峽城鄉秋池灣村依傍洮河,氣候宜人,是渭源縣海拔較低的一個村。根據省農科院專家的實地考察,秋池灣村的氣候土壤環境十分適宜種植金絲皇菊。
金絲皇菊可藥用,可泡茶。2018年,甘肅永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向峽城鄉秋池灣村拋出橄欖枝,希望在該村推進茶用金絲皇菊規模化種植。
面對這個「短平快」的新產業項目,秋池灣村村「兩委」班子有一個明確的原則:帶領村民發展新產業,一定要堅持因地適宜,絕不能違背村民意願。
「村民們多年來都是以種柴胡為主,如果要引導他們改種花卉,就一定要讓他們看到切實的效益。」秋池灣村包村幹部王志龍告訴記者。
為此,去年五月,秋池灣村率先以村集體的名義流轉20畝土地開展金絲皇菊示範種植。很快,村委會門口鋪滿了大片金絲皇菊。收穫季節,用工量大,村民們首先從這20畝地裡獲得了一筆勞務收入。
好品相賣好價錢,村民細心整理每朵金絲皇菊。(資料圖)
通過在基地打工,很多村民第一次接觸到了金絲皇菊這個產業,去年剛剛脫貧的村民侯應生就是其中一個。看著手中這巴掌大的菊花,他不免疑心,種菊花能掙多少錢?
後來,他從村幹部那裡了解到,有龍頭企業保底收購,村裡試種的這20畝金絲皇菊每畝淨收入有6000元到8000元。回頭再算算自家帳,1畝多的柴胡,兩年種下來,最好的價格也就賣4000多元。再加上這幾年地力漸弱,倒茬種點玉米、冬小麥,基本沒什麼收入。
對,就試著種菊花!今年開始,他在1畝多地上栽下了3000株金絲皇菊種苗。
可是,種了一輩子藥材,種花還是頭一回,咋弄?
侯應生的擔心,村「兩委」班子早就考慮到了。今年4月開始,村裡組織有種植意向的村民先後8次展開金絲皇菊種植技術培訓。育苗修枝、控水除草、防蟲防霜……有了技術傍身,不愁種不好菊花。
「種菊花要比種柴胡費人力,技術要求高。但只要收益好,我們也不怕辛苦。」侯應生告訴記者,他的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妻子在家照顧年邁的父母,新產業帶來新收入,全家人致富信心很足。
侯應生一家對金絲皇菊產業充滿信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攝
村民們種植積極性高,秋池灣村「兩委」牽頭成立了一個村辦合作社——秋池灣種植專業合作社,並輻射帶動周邊的門樓寺村、楊莊村、峽城村、祁家寨村等四個村共112戶貧困戶種植129.57畝金絲皇菊。種苗由龍頭企業免費提供,合作社組織村民開展種植,並在種植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指導。
9月,合作社又投入19.2萬元用於塑料大棚建設,投入2.4萬元購買烘乾設備,搭建烘乾加工車間,進一步提高金絲皇菊生產質量,延伸產業鏈條,保障群眾收益,村民們的致富底氣更足了。
「金絲皇菊種植對環境土壤的要求都比較高,在龍頭企業的指導下,我們成立合作社後,也儘量選擇地塊相對集中的村子進行推廣,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王志龍說,「我們希望金絲皇菊可以慢慢發展成為我們秋池灣村乃至峽城鄉的致富支柱產業之一。」
位於洮河岸邊的金絲菊花大棚。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