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懂什麼呀!
不少家長往往「談性色變」,甚至對性教育嗤之以鼻。要知道,性教育不單是成年之後的兩性關係上,小到2、3歲的小孩子也要接受健康的性教育。
相信不少男寶寶的媽媽時常會遇到「孩子老是摸小雞雞」的問題,一方面要積極引導,但同樣不能忽視另一方面的問題。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認為,性的發展在人的一生中經歷五個主要時期。其中0~18個月的嬰兒正處於口腔期。如果這段時間孩子沒有滿足孩子吃母乳,吮吸手指等習慣,長大之後會形成謂的「口腔性格」:貪吃、酗酒、咬指甲等,甚至會悲觀、依賴。
再大一些的2~3歲的肛門期,孩子通過自己掌握大小便,在獨立性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擁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3-6歲的孩子正處於性蕾欲期,也稱為「性器期」。這個階段會產生性好奇、性驕傲、幼兒手淫、性別認同混亂等現象。孩子發現觸摸性器官能感受到不同於其他身體部位的快感,就會對性器官產生好奇。
這一階段的後期,孩子還將經歷「俄狄普斯情結」,會對異性父母發生性興趣。這段時間甚至被稱為「幼兒性慾發展中最危險的階段」。
孩子老是摸小雞雞,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像我們撓痒痒一樣的正常。
家長千萬不要過度解讀,不要用成人的視角解讀這件事情,從而無限放大。更不要大聲斥責孩子。這會讓他有強烈的羞恥感,可能影響今後他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婚戀。
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情——積極引導,再糾正問題。可以這樣對孩子說:「這樣很舒服對嗎?好的。不過要記住,小手洗乾淨才可以,因為那裡是你很重要的身體部位,髒手摸了容易生病。另外,這是你的隱私,所以在外面不可以這樣做,有人在身邊也不可以。」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藉助繪本讓孩子了解身體結構。不僅能滿足孩子對性的好奇,還能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例如,《小威向前衝》、《寶寶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從哪裡來》、《我的故事》、《我寶貴的身體》等。
除此之外,家長可以買一些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寶寶能控制尿便後應當停穿開襠褲,改穿滿檔褲,減少親戚朋友拿小雞雞逗弄寶寶的機會,也能防止寶寶自發地摸小雞雞。
除了心理方面的問題,家長同樣不能忽視生理方面的原因。
孩子是否是因為不舒服才老是摸小雞雞,例如皮疹、皮膚過敏瘙癢、尿路感染、包皮過長、尿布或者褲子不舒適等。
包皮長、尿液長期積在包皮中,日常清潔如果不到位,包皮垢容易讓孩子私處發炎,還很容易讓孩子包皮粘連,粘連輕的,醫生可以嘗試用手撕開。重者只能動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