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即勞動人民口口相傳的,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它鮮活、靈動、原汁原味,帶著泥土的清香和潮溼,在文學作品中適當使用俗語,能夠增強文學作品的真實性和生動性。
在《紅樓夢》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俗語,多出現於勞動人民口中,雖然有時候聽起來粗糙,卻也展現了一種原始生命的張力。
比如,焦大醉罵時候說的「焦大太爺蹺蹺腳,比你的頭還高呢」「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之誤)這些話都出自焦大一個仗著曾經立過軍功就寵大爺的奴才之口,無不形象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劉姥姥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雖然很粗鄙,讓詩禮之家的賈家人聽起來難免不入耳,但是確是劉姥姥心中所想、劉姥姥口中能出之語,若劉姥姥者,雖入大觀園,終究難免鄉野之性,說話做事,總是混著野味兒。這也是賈府中人喜歡劉姥姥的原因之一,即她代表了那個她們難以真實接觸到的世界。劉姥姥雖然粗鄙,卻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鴛鴦在罵她嫂子的時候說的「什麼『好話』!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什麼『喜事』!狀元痘兒灌的漿兒又滿是喜事。」這就把當時鴛鴦心中的那種恨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賈母的奴婢,鴛鴦平時是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這些話來的,但是她出身低下,從小耳濡目染,對於這些俗話、髒話、罵人的話,那可是如數家珍,因而在氣急敗壞之際,難免會罵出這種十分難聽的話來。
芳官在和趙姨娘對罵的時候說的「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買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呢!」反映了芳官在遭受趙姨娘踐踏之際的口不擇言的還擊。
尤三姐在面對賈珍等人的調戲的時候說的「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諒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難纏,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的鑼兒敲不得。……」一段話裡面包括了很多民間常用的俗語,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中的真實語言狀態,原汁原味,聽來粗鄙,細想卻十分有趣。
賈赦在索要鴛鴦不成的時候引用別人的話「『自古嫦娥愛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約他戀著少爺們,多半是看上了寶玉,只怕也有賈璉。」聽起來好像是詩詞中語,其實這首詞經常出現於青樓之中,出於青樓女子的口中,已經等同於當時耳熟能詳的口語,反映了賈赦那種好色的本性。
除此之外,連一向十分謹慎不與人爭競的李紈口中,也曾經說過:「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裡去了?氣的我只要給平兒打報不平兒。忖奪了半日,好容易『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裡不受用,因此沒來,究竟氣還未平……」這些話,反映了李紈在被王熙鳳揭了傷疤之後的氣急敗壞,恨不得一口咬死王熙鳳的心態。
大體來說,《紅樓夢》中的俗語多出現於下層階級,多出現於生活場景中,並且多出現於人物之間矛盾衝突比較激烈的場景中,特別具有煙火氣和人情味兒,也特別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大多氣急敗壞(除了劉姥姥),讓人能感覺到那一個個的人物,好像活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