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名將,不可謂不多,白起、王翦、司馬錯、蒙恬,一舉成名。但是從身世來看,最曲折的還是蒙恬,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蒙氏家族。由於蒙氏家族並非是秦國的土生土長的,所以他們從齊國一步步來到秦國,一步一個腳印地紮根。
而且這些曲折的經歷,應該從蒙恬的爺爺蒙驁開始(ao)。雖然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並沒有記載蒙驁的事跡,但我們仍能從部分的列傳中看到蒙驁的身影,看到他對秦國的貢獻。
沉靜之人,其先也。恬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起,官至卿。驁子日武,武子曰恬。以上兩段話,是出自《史記·蒙恬傳》,其中既有蒙恬的生平,也有蒙恬的祖父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的故事。
在秦昭王時期,齊國的君主是齊王。齊愍王就不用多說了,戰國時著名的暴虐無道之君。在他執政期間,齊國發生了許多大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孟嘗君的獨裁。
而且在孟嘗君為齊國時,由於其連續發動的戰爭,使齊國國力大傷,造成了「其民之力竭也」的局面。再者,齊愍王的殘暴統治,使當時齊國的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許多齊國的能人遭到迫害,如其子陳舉之死。而且蒙驁,是從此時的齊國帶著子孫後代離開的。
這一離開,蒙驁不但躲過了齊愍王的迫害,而且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因為他選擇了加入位於西部的大國秦國。從神的角度來看,蒙驁的這個選擇,不僅使蒙氏家族從此參與了秦國的軍事、政治活動,同時也順應了當時由秦完成統一大業的歷史潮流,使蒙氏家族成為歷史發展的推動者。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蒙驁到達秦國後,記錄了他的許多戰績:晉陽反賊。年,將軍蒙驁已下詔。3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十月份,將軍蒙驁攻下魏氏,有詭。5年來攻魏,攻酸棗,攻燕,攻虛,攻長平,攻雍丘,攻山陽城,取二十城。
在為秦而戰的時候,蒙驁的確為秦國佔領了不少領土,這一點,從上面列舉的記載中就可以看出。又在蒙驁的影響下,他的兒子蒙武也成為了獨霸一方的將領,蒙武曾在二十三年中與秦始皇一同攻楚,並殺掉了楚之將軍項燕,次年又領兵再次攻楚,俘虜了楚王,和他父親一樣,為秦的統一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莫斯死於公元前240年,那時他已年逾70。在那個時代,很少有武將能活得這麼久,更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在位時,武將都不能善終。在蒙驁死後,蒙家開始開枝散葉,尤其是他的孫蒙恬和蒙毅,對鞏固秦做出了很大貢獻。《史記·蒙恬傳》中有記載: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
在這些人中,「蒙恬因家世代為秦將」顯得尤為突出,變相地說,蒙恬能當上將軍,跟蒙驁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同樣是這樣,蒙恬不僅深得秦始皇尊寵和信任,蒙毅還被秦始皇重用,一直陪伴在始皇身邊。
儘管,蒙氏家族的結局是可悲的,但它的終結卻是不可避免的。那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趙高掌權天下,加上趙高和蒙毅本來就有點恩怨,蒙家沒有皇帝的靠山,又怎麼能生存?到了最後關頭,只會跟著扶蘇。秦國衰亡也是在蒙氏家族走向衰亡之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