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91號建議的答覆》 ,稱「關於全面推行『聚餐用公筷』『見面作揖禮』『不隨地吐痰』的建議」收悉,「你們關於『將三項舉措納為校園文化教育、家庭禮儀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黨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等建議,切合時宜,對中小學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具有借鑑意義。」
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一直以來,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和公共衛生知識普及,豐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傳承文明風尚,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課程,開展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教育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澎湃新聞注意到,從今年2月起,「聚餐用公筷」「見面作揖禮」「不隨地吐痰」的舉措就開始在浙江衢州被倡導推廣實施。
今年2月,為做好疫情防控,衢州向全體市民發出倡議:防疫情,少接觸;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提倡「公筷公勺、健康有禮」等。此後,衢州市委市政府還發出了打造一座「行作揖禮」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一座「不隨地吐痰」的城市的號召。衢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號「衢州發布」的簡介中稱:「南孔聖地·衢州有禮」,這是一座最有禮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禮、使用公筷公勺、不隨地吐痰的城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