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騙貸案件頻發拷問信貸風控

2020-09-21 金融界

司法機關近期判決並公布了多起銀行騙貸案件,涉案金額巨大,給相關金融機構帶來巨額損失,更為銀行內控風險敲響警鐘。

三類典型案件

為何騙子能夠屢屢得手?從這些銀行騙貸案件來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冒用他人身份、偽造客戶資料騙貸或者佔用客戶貸款;二是以買空殼公司、虛構材料等方式騙貸;三是騙子與銀行內部員工沆瀣一氣,團隊作案。

第一類案件大多以個人身份申請貸款,涉案金額往往不會太大,屬於小步快跑型。例如,貴陽銀行某支行客戶經理何某於2019年2月至5月期間偽造支行公章,後通過秘密竊取或騙取的方式,將7名客戶的貸款資金佔為己有。同時,利用客戶申請貸款資料並自行偽造「委託支付」等資料申請貸款。據統計,何某秘密竊取他人財物552.35萬元,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產14萬元並且侵佔單位財產80萬元。

買空殼公司、虛構交易及財務材料的騙貸方式更為常見。在近日公布的一起案例中,汝州農商銀行前員工王某於2012年至2016年期間通過利用空殼公司、偽造虛假會計資料、偽造供需合同等方式,騙取銀行700萬元貸款。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上述貸款到期、貸款人無法按時還款之際,該銀行為防止出現不良貸款,先後違規為相關貸款展期10個月,並多次續貸、更換貸款主體等,最終造成998.06萬元經濟損失。

部分案例還顯示,犯罪分子犯案手法不斷翻新,對於銀行風控體系精準籌劃,一切只為騙貸成功。今年6月的一則判決書顯示,被告人惠某剛以幫助企業辦理交通銀行貸款為由,要求企業經營者向交通銀行申請貸款,並提出分用貸款的條件,利用虛假購銷合同,通過「受託支付」的方式先後7次騙取銀行貸款合計人民幣4100萬元,被告人惠某剛獲得1982萬元。其中5家企業申請的貸款已逾期無法歸還。

「受託支付」本是風控方式,指將貸款資金支付給符合合同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對象,目的是為了減小貸款被挪用的風險。在這一案例中,部分款項受託支付至被告人惠某剛控制的無錫某商貿有限公司對公帳戶,由被告人惠某剛分配或使用資金。

銀行騙貸案件中,對金融系統危害最大的當屬第三類,銀行內外勾結,極易形成大案。這類犯罪往往有銀行內部人甚至是分支行領導深度參與,團隊化作案,短期內難以發現,一旦案發即是大案,往往會給銀行造成巨額損失。

在今年披露的銀行騙貸相關案件中,有數起案件涉及金額超過億元,均為團夥作案。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民泰商業銀行違法放貸案件。今年7月,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披露,2012年年初至2015年期間,民泰商業銀行杭州蕭山支行共計向333名企業或個人違法放貸約7.38億元,其中超過7.22億元的貸款未能收回,收回率僅約2.06%。

內外勾結終釀大案

以民泰商業銀行騙貸案為例,時任杭州蕭山支行行長沈某,時任杭州蕭山支行業務三部總經理、行長助理、副行長謝某,指使該支行業務二部總經理、主辦客戶經理及杭州分行委派蕭山支行的原風險經理等10人,先後以「不進行貸款調查」「讓貸款人在空白貸款材料上簽名捺印」「虛構貸款理由」「偽造銷售合同」「偽造收款收據」「不實質審核貸款資料」等手段,共同炮製了巨額的違法放貸案。

另一起涼山州商業銀行騙貸案中,被告人為了騙得貸款,多次向涼山州商業銀行副行長陳盛文(已判刑)、涼山州商業銀行小客戶中心主任毛某(另案處理)行賄,金額共計303.6萬元。此案中,涼山州商業銀行被騙資金共計28120萬元。案發前,尚有本金27428.48萬元及利息13813.86萬元未歸還。

另一起令人震驚的大案涉及阜民村鎮銀行,則暴露出銀行高管對銀行風控體系「赤裸裸」的破壞。近期公布的判決書顯示,2015年5月至11月,阜民村鎮銀行董事長劉某在任職期間為給好友韓某放貸,不僅違規插手幹預銀行貸款業務,甚至威脅時任行長張某「若不能辦,趕緊滾蛋回家!」。隨後,張某因害怕失去工作而默許,安排工作人員製作貸款資料、貸款合同等文書並發放大額貸款,之後又多次進行倒貸,累計倒貸達23筆,貸款金額共計7.2億元,形成不良和逾期貸款1.2億元。

拷問銀行內控漏洞

有律師對記者表示,層層風控背景下,銀行騙貸行為仍時有發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貸款三查不到位。貸款三查是銀行信貸管理的基礎工作,若是職責沒有履行到位,很容易引發漏洞。二是銀行內部管理出現疏漏。一旦出現內部人員尤其是高管與借款人勾結,風險管控措施就極易淪為擺設。

子洲農商銀行騙貸案中,原職工蘇權違規操作騙取子洲縣農商銀行資金達91筆,實際詐騙貸款共計4282萬元。令人吃驚的是,因為下崗,蘇權失去了發放貸款的資格,蘇權便利用其弟擔任子洲縣農商銀行馬岔分理處主任職務的便利,通過同樣的手段共同召集、串通他人替其非法獲取貸款。

有銀行業人士指出,從今年公布的騙貸大案來看,這些案件大多發生在不發達地區的城商行和農商行,這些銀行大都由本地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資產質量和內部風控多少有些「瑕疵」,易形成風險事件。此外,城商行和農商行層級少,組織機構扁平,信貸和風控的負責人權限大,決策流程短,一旦形成內部人控制,極易出現內外勾結的風險事件。這些案件大多發生在幾年前,彼時正是信用社改制的高峰期,轉軌期間各類風險多發。「不過總體來看,隨著銀行金融科技水平、風險防控和內部治理水平提升。我國銀行業公司治理和合規性正在不斷提升,預計未來騙貸案件的數量將會下降。」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相關焦點

  • 巨額騙貸案件頻發,銀行風控形同虛設?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司法機關近期判決並公布了多起銀行騙貸案件,涉案金額巨大,給相關金融機構帶來巨額損失,更為銀行內控風險敲響警鐘。— 1 —三類典型案件為何騙子能夠屢屢得手?「受託支付」本是風控方式,指將貸款資金支付給符合合同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對象,目的是為了減小貸款被挪用的風險。在這一案例中,部分款項受託支付至被告人惠某剛控制的無錫某商貿有限公司對公帳戶,由被告人惠某剛分配或使用資金。銀行騙貸案件中,對金融系統危害最大的當屬第三類,銀行內外勾結,極易形成大案。
  • 4200萬元騙貸案當事人被判15年,子洲農商行連遭巨額騙貸
    14200萬騙貸案,有人事發後尋短見 近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份刑事裁定書,事關一家地方農商行——陝西子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子洲農商行)的一起巨額騙貸案。小型農商行被局限於縣(區)內,信貸集中度很高,行業風險較難分散,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區域性風險很高。」 那麼這些特點,與子洲農商行騙貸案頻發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 籤名按手印就能「被貸款」 中業興融風控空城記
    風險控制是P2P網貸平臺的核心,更是保障投資人利益的根本防線,而中業興融在此次騙貸事件中風控缺失嚴重。中業興融在此次騙貸事件中,對借款人信息的真實度幾乎沒有任何有效審核,另外對18—20歲年齡期間的借款人隨意放款,甚至還出現了放縱空白合同隨意借款的情況,中業興融的風控體系在本次集中發生的21起騙貸案件中為何沒有發揮原有的作用呢?
  • 農商行員工自貸自批700餘萬去賭博,還有員工騙貸再續貸!
    近幾年,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全國大部分農信社已改制為農商銀行,但一些農商行由於管理落後,內部監控不嚴,造成內部風險事件頻發,騙貸、以貸養貸等成為農商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文書顯示,黃某平於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間,利用其擔任潛山農商行黃柏支行信貸會計的職務之便,冒用其父親黃某、其妹妹黃某珊名義以及使用本人的名義在黃柏支行共73次以自貸自批的方式貸出共計730萬元小額信用貸款供其本人賭博揮霍。
  • 中信證券計提50億元巨額減值,股票質押業務風控或有缺陷
    中信證券公告稱,股票質押業務的風險上升是中信證券計提巨額信用減值的主要原因。不過,股票質押業務風險的持續暴露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風控能力仍有缺陷。專家認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化,未來資產定價和風控等能力將是券商們的核心競爭能力。
  • 風控面前屢屢失守 醫美分期「富貴險中求」
    相繼出現多起黑中介利用徵信空白的農婦,勾結風控負責人和醫療機構進行騙貸的案件。而騙貸的「進階版」也完成了從為蠅頭小利蜂擁而來的村野大媽到物慾橫流的夜場小姐的無縫銜接,行業變得聲名狼藉。就在騙貸亂象曝出後,大批參與騙貸的醫美機構被分期平臺列入黑名單,一些業務量大的分期平臺開始調整風控。多數分期平臺都將審核通過率降至50%左右,有些平臺甚至低至30%。
  • 銀行巨額存款"失蹤"案頻發 儲戶的錢去哪兒了?
    然而,最近多地頻發的銀行儲戶存款丟失案件卻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存款安全」問題也深陷輿論漩渦。  據新華社等媒體公開報導,儲戶的銀行存款不翼而飛事件層出不窮,近期發生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就有兩起,均是成百上千萬的巨額存款離奇失蹤,待儲戶知曉的時候,帳戶內已僅剩幾百元。
  • 周歆明:資產端不合規致網貸風險事件頻發 當前出清符合金融規律
    昨日,美股上市網貸平臺——和信貸執行長周歆明表示。今年六月以來,網貸行業風險事件頻發。周歆明認為,出問題的平臺大都是因為資產端不合規,比如標的造假、自融、超額大標等。為此,和信貸於近日推出了「和芯」資產保障體系,以應對行業難題。據悉,「和芯」將從資產獲取、風險定價、貸後管理、風險轉移四個環節全鏈條保障資產安全。
  • 專注批量案件處理 「律軍風控」以標準化服務平臺「案多多」提升效率
    大幅提升了案件處置效率。」5月25日,成都律軍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律軍風控」)投融資總監張定誠向36氪四川說道。 「律軍風控」於2016年1月成立,是首家經天府新區特批成立,專注於提供一攬子個人小額信用不良資產批量訴訟處置服務解決方案的法律科技公司。「律軍風控」則通過構建標準化服務平臺案多多,瞄準長尾市場,專注處理銀行、金融機構的批量案源(金額小、類型相似)。「像這種案件,大律所看不上,小律所處理不了。」張定誠表示。
  • 信貸風控中也有「倖存者偏差」?
    很多人得出「讀書無用」的結論,是因為看到有些人「沒有好好上學卻仍然當老闆、賺大錢」,卻忽略了非常多的因為沒有好好上學而默默無聞,甚至失魂落魄的人;又比如你可能聽到朋友推薦某個「偏方」說他的親戚用這個偏方治好了重疾,但實際上這個偏方到底治好了多少比例的人,有多少人用了這個偏方沒有痊癒卻沒有人知道……02 金融風控中的倖存者偏差效應
  • 廣大持卡人曾經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案件」有過的六點疑慮
    疑問一申請是每個人的權利,難道審核人員、風控部門都是擺設嗎?如果申請人的資料是流浪人員,你們為何要放款?如果填寫的高大上,比如世界500強企業高管,你們的判斷力放假了嗎?騙貸、壞帳事件頻發,作為守護人,擺正自己的位置了嗎?疑問三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相關人員的配合、瀆職,騙貸和所謂的「惡意透支」就沒有發生的大可能、多頻次。在大額貸款方面,有「騙貸」和「非法放貸」。為何在信用卡方面,就只追究單方面的「惡意透支」呢?
  • 專案組進駐南海 74億騙貸案有望真相大白
    據《民營經濟報》記者了解,這宗號稱佛山迄今為止最大民企騙貸案,從案發到由李金華的口中說出已經1年有餘,而事件的真相也許還遠未到大白於天下的時候。  事實上,在佛山南海當地,有關華光板材騙貸事件一直是各界茶餘飯後的必聊話題,「賣魚佬」出身的華光板材老闆馮明昌也是當地褒貶不一的人物,而馮明昌被司法機關收審距今也是半年有餘,由中央有關部門組成的調查組進駐南海也逾6個月。
  • 廣西柳州銀行董事長被砍案12人獲刑,牽出超三百億元騙貸案
    目前,柳州檢方已將該騙貸案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將於近期擇日開庭審理此案。柳州銀行董事長當街被砍案件材料顯示,血案發生在2014年5月10日15時許,在柳州市城中區曙光東路,柳州銀行董事長李耀清步行去他家小區門外的修鞋攤修補運動鞋,後與司機一同原路返回小區。
  • 晉州恆升銀行成隱形大股東私人金庫被騙貸26億 發起行毫無察覺?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旗下村鎮銀行成隱形大股東私人金庫 三年被騙貸26億元 浙江甌海農商行毫無察覺?銀行成了大股東的提款機趙強等人的騙貸行為可以說是觸目驚心、肆無忌憚。法院審理查明,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間,晉州恒生銀行股東趙強指使銀行內部和銀行外部人員,以多戶聯保的形式,冒充他人名義,製作虛假貸款合同從晉州恒生銀行騙取貸款26億元由其使用。
  • 海發醫藥騙貸細節:就在醫藥冒充醫院員工蓋假章確認虛假債權
    原標題:海發醫藥騙貸細節:就在醫藥冒充醫院員工蓋假章確認虛假債權
  • 性侵案件頻發,原因何在
    性侵案件頻繁的出現在各大新聞頭條中,最可怕的是,被害者的年齡段在不斷減小。兒童性侵案件頻發,也給為人父母敲醒了警鐘,多關心、注意思想未發育成熟的兒童的成長,在長成自己的羽翼之前讓他們在父母的懷抱裡健康茁壯的成長,健全的人格會使未來他們的有勇氣、信心和能力面對風雨。保護好自己,大家都要好好的。
  • 場景分期喜憂參半:現金貸退潮後,資金來了,但騙貸大軍也來了…
    從現金貸湧過來大量的騙貸者和中介,他們喊著「擼上一把好過年」的口號在集結,導致最近行業欺詐倍增。對於場景分期來說,他們最近真算得上「喜憂參半」……01騙貸大軍來了「最近的壓力有點大」,某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風控負責人趙冰捷發現,「異常的進件」在半個月內瞬間暴漲。
  • 「史上最大金融騙貸案"資產降價兩成再叫賣
    因此,在每筆股權拍賣公告中,均附有銀行向柳州中院出具並加蓋公章的每股淨資產價格說明,其中提及「為配合中美天元刑事案件執行」。這也是中美天元集團控制的銀行股權第二次集體掛拍。與2019年12月底舉行的首次拍賣相比,單筆股權的起拍價均降低20%,且掛牌的銀行股權標的有所調整。
  • 脅迫銀行員工PS身份證騙貸26億 這家銀行大股東為所欲為
    脅迫銀行員工 PS身份證 騙貸1.7萬筆、26億元 這家銀行大股東為所欲為  「分清上下級!讓你幹你就幹,幹不了就回家!」  為了順利騙貸,銀行股東居然如此脅迫工作人員。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一份刑事判決書,揭開了一樁銀行巨額騙貸大案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