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從小做錯事就要被挨打,才能得到教訓,如果一味地放縱,反而會被孩子慣壞。確實,在孩子小時候,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一本育兒經,用他們自己獨特的育兒理念來教育孩子。
「我兒子只能我打,不能讓別人打」
對於相聲演員郭德綱,大家應該很熟悉,他的兒子郭麒麟近年來也活躍在各種電影和綜藝上。
在一次採訪中,郭德綱被問及怎樣教育孩子的問題,他表達了自己的育兒經:「我兒子只能我打,不能讓別人打」。
因為郭德綱認為只有讓孩子在家學會吃苦,受委屈,當踏入社會才能夠有更強大的抵抗力,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打擊。
在綜藝《見字如面》中,何冰念了郭德綱寫給郭麒麟的一封信,儘管郭德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的育兒經裡面還是蘊含很多中華傳統優良品質,書信中字字句句都蘊含著父親對孩子的期望,也讓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郭德綱的教育比他的相聲更精彩。
確實,郭德綱的育兒經是值得很多父母去借鑑的,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也應該從小抓起,才能把他們塑造成品質優良的人。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可以來學習一下郭德綱的育兒經。
分析
郭德綱的育兒經
1、因材施教
郭德綱不管對兒子還是對他門下的弟子也採用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和為人處事來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為他認為「一個人一個活法,沒有一定之規,」沒必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標準衡量其他孩子。
2、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郭德綱對兒子的管教很嚴格,當郭麒麟小時候蹺起二郎腿也會被斥責,因為郭德綱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一些行為舉止要從小抓起,不能鬆懈。
3、沒傘的孩子要學會奔跑
據郭德綱回憶,小時候家裡很窮。有一次下雨,別的同學都有父母送傘過來,只有他巴巴等了半天,最後只能冒雨跑回去。
這件事啟發他的一個育兒啟示就是「沒傘的孩子要學會奔跑」,暗喻社會上沒有背景的孩子們更要靠自己努力奮鬥來獲得成功。
4、順其自然
在郭麒麟18歲的時候,作為相聲演員郭德綱並沒有急於為兒子鋪路進入相聲界或者演藝圈,沒想到後來郭麒麟在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下開始涉獵演藝圈和相聲界。
說明父母想要培養孩子有時候是不必很刻意去為他們鋪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法
關於孩子,我們該培養他哪些品質?
1、學會吃苦耐勞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溫室裡的花朵,父母的這種過度保護,導致孩子遇到挫折時就一蹶不振。想要孩子能夠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克服重重困難,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2、學會獨立自主
如果孩子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長大後就難以學會獨立自己生活。所以父母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漸漸地,就學會了怎樣去獨立自主,適應陌生的環境。
3、學會禮貌待人
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如何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想要孩子在人群中受歡迎,在社交關係中如魚得水,父母就要注重教育孩子學會禮貌待人,同時也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總結
郭德綱的育兒經確實給其他父母帶來一些育兒經驗,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有經濟條件的父母都會富養孩子,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教育的方式方法,切記不要過度溺愛孩子,適當讓孩子學會吃苦,才能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心。
今日話題:你從郭德綱的育兒經中得到怎樣的啟示?關於這個話題歡迎留言參與我們的討論。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