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時候,北漂郭德綱在琉璃廠邊上的一個小茶館結識了一幫說相聲的小孩,這批小孩就是後來的王月波、應寧、李菁、孫越等人。 茶館很小,擠滿了觀眾也不過六七十人,這些人就是郭德綱在北京最早的相聲觀眾 ,其中有一位觀眾就是侯寶林的長子侯耀中。所以說侯家三兄弟最早知道有郭德綱這號人的其實是大爺侯耀中,侯耀中喜歡逛琉璃廠,逛完了就進小茶館喝杯茶歇腿順便聽段相聲,時間長了也就相互混個眼熟。
侯耀中不是曲藝行的人,他兒子侯震是美院文憑,說好聽點是畫家自由職業,說不好聽的就是閒散,再加上玩心太重,沒什麼進取心,老爺子也挺操心的。後來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後,三叔就把侄子託付給了郭德綱,意思就是想侯震安穩的找份工作上班,不要整天在家打遊戲。 因為是師父的託付,再加上侯家大爺的關係,郭德綱對侯震相當信任,徒弟都不能隨便進的書房歸侯震跟郭德綱共用。
在德雲社舞臺上郭德綱也試圖捧紅侯震,並且幫他塑造出一個碎嘴逗貧的形象,但是侯震的心思並不在相聲。侯震第一愛好打遊戲,第二愛好收集手辦,第三是專業畫畫,相聲一直排後面,他在上了幾次臺後就不說相聲做主持了。大家都知道其實德雲社的主持一般都是後臺演員家屬女眷,所以侯震的日常工作主要還是郭德綱專用司機。
至於郭德綱為什麼在舞臺上老提侯震,一方面是相聲裡抓包袱,另一方面是鞏固侯震的舞臺形象,萬一哪天侯震性格成熟,有上進心想說相聲了,重返舞臺方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