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三大家族已逐步沒落,新的相聲格局逐步顯現

2021-03-05 全球娛樂大熱門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全球娛樂大熱門」,再點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說起相聲我們大家可能都會隨口說出自己心目中的相聲偶像,但是我相信說的更多的依然是在中國相聲界威望極高的相聲三大家族。侯寶林為代表的侯派相聲,以柳活見長。以馬三立為代表的馬派相聲,單口見長。再就是以常連安為代表的常派相聲。

作為近代中國相聲的三大不同風格的相聲家族,都為中國傳統相聲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侯寶林為中國相聲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讓原本街頭巷尾看不起的「下三爛」的藝人翻身成了人人羨慕的藝術家,相聲由原來的低級,少兒不宜也變得高雅、乾淨,老少皆宜。常家相聲著名代表人物常寶堃,為中國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是大家公認的人民英雄。馬家相聲也是為中國各項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貢獻了很多力量。他們三大家族幾乎是培養了中國目前大多數的相聲傳人,目前大多數的相聲演員師承都離不開這三大家族。

現如今再看曾經輝煌的相聲三大家族,卻有點讓人失望。首先看侯家相聲,作為曾經中國相聲界威望最高的相聲家族,如今卻沒有像樣的傳人。其中最有才華、最有希望發揚光大侯派相聲的侯耀文英年早逝,給諸多相聲觀眾留下了遺憾。其他的後代比如侯耀華雖然拜師常寶華,晚年有了名分和輩分,但是可以說基本不會說相聲。再就是侯寶林長子長孫,一直是郭德綱驕傲的侯震,如今基本是在德雲社給郭德綱打雜的,相聲方面並沒有很高天賦,基本是上屬於「打醬油」的。

常家相聲自從常寶華去世以後,基本很少再有常家相聲代表人物出現在公眾面前,唯一健在的常寶豐幾乎不再出現在電視節目上。大家最熟悉的常寶華孫子常遠,主要就是演喜劇小品和電影、電視劇,相聲方面基本是不感冒。馬家相聲的代表人物馬志明,他確實是相聲圈內公認的大拿,無論是功底還是舞台風格,深受天津當地觀眾的喜歡和認可,但是從傳承角度來看,他的兒子馬六甲早年間雖然學過並說過幾年相聲,但是近幾年基本是不再搞相聲研究了。總體來說,昔日輝煌的相聲三大家族基本是沒落了。

再看如今相聲格局基本是被郭德綱的德雲社壟斷,縱觀國內相聲團體也獨郭德綱的德雲社發展的最紅火。郭德綱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相聲演員,這些演員大多數都已經離開了德雲社,但是他們的「能耐」確實與郭德綱是分不開的。他們這幫人可以統稱為郭家相聲隊伍,比如何沄偉、曹雲金、劉雲天、徐德亮等人,他們雖然目前是很多網友眼中的「白眼狼」,但是他們的相聲功底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德雲社臺柱子嶽雲鵬、張雲雷等人無法企及的。何沄偉成立了自己的相聲團體《紅門相聲匯》,曹雲金成立了《聽雲軒》,可以說個個都是把說相聲的好手。

還有一派就是主流相聲團體,他們中間相聲成員中也是人才濟濟,比較有名的如高曉攀、苗阜等人,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相聲社團,也都在相聲圈內和觀眾心目中有著很好的反響和地位。他們的相聲乾淨、舒服、幽默,與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味道,同樣深受很多相聲觀眾喜愛。還有最近幾年特火的高曉攀和他的《嘻哈包袱鋪》,確實是很有實力的一些相聲新人。

還有一派就是正在蓄力崛起的新相聲勢力,他們的代表人物則是盧鑫、玉浩。他們的相聲清新脫俗,沒有可以逗樂觀眾的低級包袱,也沒有讓人聽完面紅耳赤的段子,所用題材和道具打破常規,深受當代年輕人的喜愛。他們的相聲與時俱進,加入當代很多時尚元素,是很有潛力的相聲群體。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你認為哪類相聲群體才是中國相聲的未來代表,歡迎留言交流!

註:文中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一面是傳統相聲的沒落,一面是大學教授痛批相聲「病了」,咋整?
    相聲是我國文化特有,是一種我國民間曲藝表演藝術,始於明清,興盛於當代。一提起相聲會想到「沒落」兩個字。想當年,相聲那是相當的火。從人才上說,可謂人才濟濟,侯寶林、馬三立、馬季、姜昆、侯耀文、常貴田、師勝傑、笑林、馮鞏、牛群等大紅大紫。
  • 歐派家居:競爭格局逐步發生轉變,龍頭企業優勢開始逐步顯現
    原標題:歐派家居:競爭格局逐步發生轉變,龍頭企業優勢開始逐步顯現 2020年作為家居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新零售、新模式、新渠道層出不窮。之前「大行業、小企業」的競爭格局逐步發生轉變,龍頭企業在品牌、渠道、營銷、產品、人才等方面優勢開始逐步顯現。
  • 逐步形成什麼區三大空間格局
    18183首頁 青年大學習 逐步形成什麼區三大空間格局 逐步形成什麼區三大空間格局 來源:網絡
  • 郭老師是一座大山,成就了相聲也限制了相聲,新人超過他太難
    很難說郭德綱對於相聲這個行業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因為他有很多人喜歡上了相聲,也是因為他讓相聲這一門傳統藝術得到了發揚壯大。郭德綱就像是一座山一樣,他讓相聲被大眾看到,也讓相聲難以有新的突破,很難說他的存在到底是推動了相聲的發展還是阻擋了相聲的進步。看一個人有多麼的成功,並非是他個人的成就有多大,而是他為一個行業做出了多少的貢獻。
  • 正是因為郭德綱,快沒落的相聲迎來第二春,就憑一個人的出名
    正是因為郭德綱,快沒落的相聲迎來第二春,就憑一個人的出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帶給我們快樂的節目,不是只有小品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相聲開始慢慢被大家喜歡了。那些因為郭德綱從而喜歡上相聲的人就認為,是郭德綱成就了相聲,而那些跟郭德綱有利益衝突的就認為郭德綱拉低了相聲,把相聲變為了低俗的東西,拉低了身份。其實吧,明眼人都知道,沒有郭德綱,哪來現在的相聲。可以說在相聲行業,大家都知道郭德綱的重要性,現如今相聲成為一個潮流,甚至就因為郭德綱一個人的成功,從而將整個相聲界死而復生。
  • 如何用英語介紹相聲
    相聲源起於明朝,從清朝到20世紀20年代,逐漸發展成為單口相聲。Later Xiangsheng came to be performed as a dialogue and sometimes even in groups of three or more.
  • 知識點:相聲段子最初是沒有名字的!看一代相聲宗師張壽臣怎麼說
    在中國相聲史上,張壽臣與馬三立毫無爭議的被尊稱為一代宗師。兩人泰山北鬥級人物對於相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挽狂瀾於既倒的作用。張壽老在世時,曾是整個相聲界的精神領袖,不僅規範和傳承著門內行規,更為相聲的發展脈絡起到了引導作用。
  • 侯耀華稱相聲已到「危機關頭」,完全不把德雲社放在眼裡
    侯耀華發言時直指相聲行業已到了緊要關頭,對發展如火如荼的德雲社視而不見。【侯耀華參加活動,直言相聲到了最危急的時刻】74歲高齡的侯耀華以「侯門」相聲掌舵人自居,但背負著如此重任的侯耀華卻已多年沒有從事相聲行業。
  • 相聲在系統中的優勢都是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基本上控制生活在這種流行病中,並逐步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但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負面影響持續存在,許多行業遭受了重大損失,如餐飲業、娛樂業等。相聲行業作為一個娛樂行業也未能倖免。如今,許多相聲劇團仍然關門。為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民間相聲協會的格局將面臨一個新的洗牌,而能夠持續下去的是贏家。
  • 郭德綱的相聲,趙本山的小品!即將消失的四大「國寶」!
    一個行業的壟斷都是因為一個或者多個具有超強天賦的人的出現,他們改變了這個行業的格局,讓這個行業走向了巔峰,有時候還開闢了一個新的王朝,但隨著他們的老去,這個行業慢慢走向了沒落,甚至即將消失,今天就隨我一起盤點一下瀕臨滅亡的四大「國寶」吧!
  • 常寶華先生去世,相聲常氏家族痛失一人,幸有長孫常遠繼承衣缽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今天逝世,享年八十八歲。其長孫常遠工作室於今日13:07發布訃告,全文如下:「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及親明好友的關心,常寶華先生已於2018 年9月7日上午10點46分在北京海軍總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交大博士公式相聲李宏燁能否帶來與傳統相聲不一樣的新相聲
    李宏燁是個天津人,上海交大的博士,他妻子也是博士,倆人搭檔說相聲。先在上交大校園走紅,後來視頻傳到網上,成為網紅。李宏燁自稱自己的相聲是公式相聲,就是完全可以套路化,比如幾分鐘抖個包袱,加個梗什麼的。李宏燁還就這理論寫了書,頗有博士範。
  • 交大名嘴評公式相聲:典型「民科」行為,網友:民科又是啥公式?
    前傳:曾幾何時,相聲這門藝術瀕臨社會淘汰,主流相聲界眼看著相聲藝術沒落卻又無可奈何。哀之痛、嘆之切,此時一後生名曰郭德綱於北方崛起,幾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扛起「相聲藝術」大旗,並創立「德雲社」一門欲將相聲藝術持續發揚光大。時光荏苒,一恍十年光陰逝去,「德雲」一門在相聲藝術界已是中流砥柱,而郭德綱也「豹紋加身」穩坐相聲界「盟主」一職,多年來其地位無可撼動,「德雲」地盤更有海外擴張之勢。
  • 老舍相聲原聲:科學與迷信(附:相聲資料)
    1937年2月3日,濟南《中報》第二版上刊登了一篇「花邊新聞」,題為《老舍的老師是兩個濟南說相聲的》。文章開篇即「揭秘」雲:  說到老舍學幽默小說的地方和老師,是很有趣的。在濟南住過的人都知道濟南的趵突泉邊有個勸業商場,那裡邊有兩個「說相聲」的,叫吳景春、吳景松,「相聲」很有名!老舍是他們的好主顧,差不多每天必到。
  • 雙語相聲與眾不同:當相聲遇上「歪果仁」
    如今,這門地地道道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正受到越來越多「歪果仁」的喜愛,他們常常出現在各種相聲表演與大賽中,而且說起相聲來中文倍兒溜,繞口令、歇後語、傳統小段都和中國相聲演員一樣得心應手,他們說相聲別有「笑果」,獨具風情。
  • 「公式」相聲是脫口秀?李宏燁並不認同,發文解釋什麼才是相聲
    侯寶林大師曾經說過「相聲是一種紮根在最底層觀眾中最粗鄙笑聲中的一種藝術」,相聲的發展離不開觀眾的根本,離不開說學逗唱的根本,但隨著相聲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帶來了創新,相聲再也不像天橋下的相聲那樣靠著四門功課來取悅觀眾,加入了新的元素之後的相聲界可謂是百花齊放。
  • 這老兩口才是相聲演員的標杆吧
    的確,德雲社近年來在造星方面無疑是成功的,但是這些演員無論多火,每年的相聲演出依然必不可少,因為他們始終是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不忘初心。 對於相聲這種傳統藝術來說,其實能出圈是好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聽相聲,願意花幾十塊錢,去小園子坐下來喝杯茶,聽聽臺上的說學逗唱,讓傳統得以延續、發展。
  • 荷風竹露:相聲不再諷刺,難免要諷刺相聲
    (9月19日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相聲大賽正在進行,通過前幾天的比賽段子來看,諷刺相聲鳳毛麟角,更多的是隔靴搔癢、雞毛蒜皮式的相聲,插科打諢的純娛樂相聲佔據了一席之地,中央電視臺相聲大賽是檢驗全國相聲創作和表演最高水平的群英會,諷刺相聲的繼續缺少,不禁讓人擔憂,中國的相聲水平怎麼體現?失去了諷刺,相聲還是相聲嗎,相聲還能幹什麼?相聲的生命力何在?
  • 《歡樂喜劇人》淪為「歡樂相聲人」,觀眾笑點高還是小品缺人才
    這就跟講笑話一樣,第一次聽覺得好笑,第二次第三次笑點就被逐步淡化,聽的多了就覺得毫無新意。如同曹劌論戰左丘明說的那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牛群(左)和馮鞏《坐享其成》隨著觀眾口味的日益刁鑽,加上網際網路的逐步普及,好像相聲越來越滿足不了觀眾的胃口。
  • 「非遺」相聲大會 苗阜王聲《學外語》
    姜昆啞著嗓子能從老太太模仿到小孩;王謙祥翹起蘭花指,與李增瑞漫談京劇角色;苗阜飆一口中國味的外國話;高曉攀現場跳起了街舞……12月8日至13日,這些相聲名家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拉開了首屆「非遺」相聲大會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