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很久以前,一位老婦人去看望已嫁他鄉的女兒,到了中午該做飯時,女兒卻犯了難,按說母親來了該做點兒好吃的孝敬母親一番,可是母親來的突然走的匆忙,吃了飯就要往回趕路,一來自己來不及準備,二來婆家的日子也過得緊巴,這可做點兒啥呢?女兒靈機一動,有了辦法。她把家裡僅有的一點兒白面盛到碗裡,加入丁點兒的水,用筷子攪拌成小碎疙瘩糊進鍋裡,又搜尋一些土豆、蘿蔔、雞蛋、大蔥、香菜等放入鍋內,煮熟後烹了一勺油花,加入鹽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鍋不稠不稀香噴噴的湯飯,小心翼翼地端給娘親要娘親吃,不料母親品嘗後讚不絕口,女兒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母親問女兒這叫啥飯,女兒說這是我來到婆家後學會做的飯,名叫「疙瘩湯」。從此,這種經濟快捷而又方便的美食就傳遍了千家萬戶。
疙瘩湯可以做成素的蔬菜疙瘩湯,也可以做成有肉的葷疙瘩湯。用雞蛋、肉類等做成的疙瘩湯特別適合腦力工作者,可以補充蛋白質。而對於身體虛弱、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更適合清淡的、素的疙瘩湯,以油麥菜、生菜、西紅柿為主,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纖維素,能改變由於多食動物性食品而呈現的酸性體質,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食欲不振或經常有應酬喝酒的人也比較適合喝素疙瘩湯,而有肉的疙瘩湯會增加肝臟的負擔。
疙瘩湯
做法
1.疙瘩的做法多種多樣,總體分為兩類,一種是麵糊法,清爽不亂湯,另一種是乾粉篩面法,每個疙瘩表面都有乾粉,成品是黏稠厚重的。
2.在麵糊中加入半個蛋清和少許食鹽,做出的疙瘩爽滑利落。
3.剩下的蛋黃不會浪費,最後還要打蛋花。加入清水,把麵糊和成慢流動狀態。
4.麵糊需要靜置15分鐘。醒面的時候準備配菜,洗淨、切好。
5.炒鍋加入少量油,爆香蔥花,可以先炒一點番茄醬,味濃湯美。放入番茄煸炒,加入生抽和食鹽。
6.加入清水煮開
7.用撈餃子的小孔漏勺做疙瘩。
8.把麵糊倒在漏勺裡面,如果是稀麵糊會自動流入湯鍋,疙瘩口感軟嫩;如果是稠麵糊要用小勺壓一下,幫助麵糊落入湯鍋,這樣的疙瘩爽滑筋道。
9..麵糊順著漏勺的小孔漏進鍋裡。麵糊落入湯鍋,顆粒分明,爽滑又筋道。
10.把麵糊剩餘的蛋黃再加入一個雞蛋,打散撒在熱湯表面。撒一把綠葉菜,漂亮又營養,可以是香菜、香蔥、小油菜,我喜歡蒿子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