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馬爾地夫外交部發言稱,鑑於長期以來大英國協部長級行動小組及大英國協秘書處給予馬爾地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馬爾地夫政府決定脫離大英國協。
馬爾地夫風光
這是繼2013年10月甘比亞宣布退出大英國協後,又有國家宣布退出。據最新消息,在得知馬爾地夫宣布脫離大英國協後,蘇格蘭考慮進行第二次公投。在今天,大英國協的存在感真的越來越低了嗎?
大英國協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某種意義上,可以把它看成是大英帝國架構的延續,但是,它和主權國家不同,只享有國際組織的地位。
英國女王
目前,大英國協元首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她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大英國協」(中國大陸、港澳稱法)。在英語裡,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大英國協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
大英帝國在歷史上有對世界漫長的控制力。直到20世紀初,各殖民地總督仍舊由英國本土委派全權代表英國,直接控制其外交和國防的權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的版圖逐漸崩解,各殖民地爭相獨立。1920年代,英國開始考慮放寬政策,允許各殖民地自主。1931年,國會通過《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創設「大英國協」,要求其成員國基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彼此獨立但維持自由平等的關係。
「人們對大英國協的存在意義質疑已久」, 「在過去的八年中,大英國協已經死亡了,絕對的死亡」,英國皇家非洲學會會長理察· 道登(Richard Dowden)曾如是說。
據了解,馬爾地夫對於大英國協的不滿,在於大英國協一直努力成為馬內政問題的積極參與者,這違反了聯合國和大英國協憲章。
所謂大英國協憲章,它是一部闡述了大英國協國家價值觀的憲章,也是其54個成員國平權、民主等一系列原則的承諾。這部憲章於2012年12月19日通過後在2013年3月11日(即大英國協日)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正式籤署。
它被稱為「大英國協發展與革新曆程中一個重要裡程碑」,它總結闡釋了54個聯邦成員在民主、人權、法治、國際和平與安全、可持續發展等16個方面的核心價值觀和共同原則,它旨在維護聯邦成員間的緊密聯繫、維持英國在聯邦的影響力。
大英國協運動會
各個主權國都是自願加入大英國協的,也可隨時退出大英國協。附屬國在獨立後可自行決定是以主權國身份(若得到其他成員國的承認)留在大英國協還是退出大英國協。各成員國的總理或首相定期在不同地方舉行會議。但這些會議只是供他們交流意見和商討問題,並且所做決策對與會國沒有約束力。
對於成員國而言,加入大英國協可以與其他成員國在許多領域進行商討和合作,包括貿易、金融、國防、教育、技術、科研、法律、醫藥和農業。但是成員國享有的主要利益為各種貿易協議和資本投資配置帶來的經濟效用。
「海運倉內參」(ID:hycplb)整理了目前大英國協成員國中主權國家如下:
亞洲:孟加拉國 、汶萊 、賽普勒斯 、印度 、馬來西亞 、巴基斯坦 、新加坡 、斯裡蘭卡
歐洲:馬爾他、英國
非洲:波札那 、喀麥隆 、加納 、肯亞 、賴索托 、 馬拉威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奈及利亞 、盧安達 、塞席爾 、 獅子山 、南非 、史瓦帝尼 、 坦尚尼亞 、烏幹達 、尚比亞
美洲: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 、 巴貝多 、貝里斯 、 加拿大 、 多米尼克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牙買加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千里達及托巴哥
大洋洲: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吉里巴斯 、諾魯 、 紐西蘭 、巴布亞紐幾內亞 、薩摩亞 、索羅門群島 、湯加 、吐瓦魯 、萬那杜
編輯/青小評
資料來源:央視網、參考消息網等
本微信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並註明微信公號:海運倉內參( ID:hycplb)
如想閱讀更多評論,請訂閱微信號「中青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