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髖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治療之前應區分是原發性髖節炎還是繼發性髖關節炎。雖然晚期表現一樣,但前者的退行性變速度要比預想的慢而且輕。可能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無症狀,所以,應儘可能地長時間採用非手術治療。相反,若後者一臣出現疼痛或關節破壞,病情進展較快,而非手術治療常常無效。
1、非手術療法
(1)一般治療:適當休息很重要。除非疼痛十分嚴重,一般不需要臥床休息,僅限制關節活動,這樣可減輕症狀及延緩疾病進程。減輕關節負更是另一項重要措施。理療和體療應配合進行,以便減輕關節疼痛和肌肉痙攣,增強肌肉力量。
(2)藥物治療:適當的藥物治療對減輕症狀。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
2、手術治療
用於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手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保留患者自己的髖關節的手術;另一類是髖關節重建手術,包括關節固廣術。但近年來,全髖關節且換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開展。具體手術方法有:
(1)髖內骨資切除術:目前基本已放棄。
(2)股骨近端截骨術:此手術對減輕髖關節的疼痛、穩定關節和改善畸形有肯定作用。但其原理仍不清楚。適應證是:股骨頭沒有像缺血壞死那樣塌陷,股骨頭上應保留有一定的軟骨,髖關節保留有90°的屈曲活動範圍,最好有30°的內收外展活動度,骸關節的旋轉活動喪失不是禁忌證。截骨手術前應仔細研究X線片,以確定哪種位置下股骨頭與髖臼對合更合適。如果是外展夥對合合適,應做股骨上端內翻裁骨,反之,則做外翻截骨。如兩種位置均合適,應採用內翻截召。
(3)髖關節松解術:適用於不太嚴重的檢關傳骨性關節炎、股骨頭與髖臼無嚴重畸形、髖關節至少有50°的屈曲活動度、關節囊鈣化者,老年患者主要要求解除疼痛者,年老體弱,不能耐受髖關節成形術或戴骨術者。
(4)髖關節固定術:適用於病變僅限於一側髖關節、關節面破壞嚴重、活動明顯受限、疼痛嚴重、患者願意接受術後髖關節的強克狀態;或者其他手術未能解除症狀者。髖關哨固定術對年輕人,持別是對從事重體力勞動者是一個選擇方案。對於其他關節,特別是對側髖關節或脊柱關節或嚴重病愛者應視為禁忌證。
(5)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因隨診效果不佳,故目前不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來治療骨性關節炎。
(6)全髖關節置換術:對於50歲以上的患者,藥物及其他非手術治療措施不能解除患者的疼痛及活動受限者,應考慮行全破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