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的樂趣》:最成功的文學課程不僅能為孩子們大量閱讀創造條件,也會儘量把各種各樣的書展現給孩子。
有一次在圖書館,我家姐姐蹲在漫畫區看了很久,那次我才知道,她平時很喜歡看漫畫。而我平時不太來漫畫區,除了小時候看連環畫的閱讀體驗,似乎對漫畫有種說不出的抗拒。
當姐姐推薦一本漫畫書給我,翻開看,居然有種不知從哪開始看的迷茫。看到《兒童文學的樂趣》中的這句話,觸動了我心中的某根神經。
《叢林守護天使》是一本以漫畫形式,講述三位研究猩猩的女性人物故事。從她們的經歷中,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感受她們為目標而奮鬥的故事。
《叢林守護天使》的文字由美國的吉姆·奧塔維尼亞編寫,他創作過多部漫畫劇本,對大自然有著天然的熱愛,喜歡在林間和溼地公園奔跑。《叢林守護天使》的圖片,則是由美國的瑪麗斯·威克斯所畫,有意思的是,她是個工具迷。
《叢林守護天使》中講述的第一位女性珍·古道爾,從小就很喜歡閱讀有關猩猩的書,羨慕書中的人物,長大後遇到了自己的老師,帶著媽媽一起去森林觀察猩猩。
珍·古道爾剛到森林就生病,慢慢地觀察到猩猩用工具吃食物、吃肉;學會分析猩猩的糞便;為了更好地觀察猩猩,建立餵食站。意外收穫的是,珍·古道爾觀察到了猩猩的育兒方式。當小猩猩犯錯的時候,沒有打罵,有的只是溫柔制止。如果溫柔制止,抵擋不住小猩猩的頑皮,那就努力分散它們的注意力,或者撫摸,這樣能讓小猩猩安靜下來。珍·古道爾將這種育兒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效果很好。研究猩猩多年之後,珍·古道爾最後走上了講臺。
《叢林守護天使》講述的第二位人物戴安·弗西,有點悲劇色彩,老師說她「過去的人生是個悲劇,並將永遠是個悲劇。」
戴安·弗西一直對猩猩有著,常人沒有的熱愛。她總是先聞有沒有猩猩的味道,再聽有沒猩猩的聲音,跟著是看。到後來,只要是聽到猩猩的聲音,準能看到猩猩。和珍·古道爾一樣,戴安·弗西一開始觀察猩猩,遇到的自然環境也很惡劣,甚至因為膚色被當地驅逐;戴安·弗西也研究猩猩的糞便,觀察到了猩猩很多,從未被記錄的行為。
當戴安·弗西遇到偷獵者的時候,總是用強硬的方式對抗,因為長年累月的樹敵,最終被偷獵者殺害。
《叢林守護天使》講述的第三位比魯捷·嘉蒂卡斯,和珍·古道爾、戴安·弗西不同的是,她是和丈夫一起開啟研究猩猩之旅。7年之後,丈夫內心的失落,導致他們分道揚鑣。在後來的研究中,比魯捷·嘉蒂卡斯和當地的一位居民結婚。上帝關閉了一扇窗,同時打開了一扇門。
《叢林守護天使》中,三位守護猩猩的天使,為研究猩猩付出的不僅是時間,還有自己的生活,最終收穫了不同的人生。
現在的孩子,與自然的關係,遠了很多。像我女兒,總纏著我講述,小時候爬樹玩水、抓蚯蚓等等的事情,滿臉羨慕。偶然一次,去到外公田裡,看到滿地的蔬菜,那種興奮,飄蕩在田間。後來她就一直對外公的那塊地念念不忘,總想把吃出來的水果種子,種在裡面。
雖然現在的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觸,比起我小時候少很多,但孩子會自己連結與自然的關係。看到路邊的花,開得美,很自然地吸引過去,蹲下來觀察。在學校上好蝸牛的課,路上看到蝸牛,便抓來幾隻,當成寵物養。
《叢林守護天使》講述的三位人物,為了研究猩猩,融入大自然,不管風雨;為了能離猩猩更近,每天重複同樣的動作;為了讓猩猩接受自己,努力模仿猩猩的動作,將它們當成自己的朋友。
閱讀《叢林守護天使》,能讓孩子們看到,如何與大自然建立連結。如果要做研究,深入大自然,可能會碰到的困難與挑戰。當孩子們與大自然離得有點遠的時候,不如像《叢林守護天使》中的珍·古道爾一樣,通過閱讀,在心中種下一顆與大自然有關的種子。
《叢林守護天使》在後記向讀者提了四個問題:
我女兒的閱讀習慣是,要麼打開書,不管不顧地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要麼看到中途,發覺不好看,才放棄。即使我和她提過,序言和後記都重要,要記得看,閱讀時記得帶著問題閱讀。但她沒聽進去,依然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
《叢林守護天使》在書中提出問題,讓讀者帶著問題閱讀,比起我苦口婆心地訴說,有效果得多。作者給出的前三個問題答案:
那麼閱讀者,對這幾個問題,又會有怎樣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悟。
一個人除了熱情,遇到對的人也很重要。《叢林守護天使》中的三位,她們都遇到了伯樂,這位伯樂不看文憑不看外在,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才能。那時候,沒有學歷,她們做的研究,不會被重視,在導師的指點下,她們一邊做著研究一邊攻讀課程,最終獲得博士學位,做的研究,也得到世人的認可。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提到過閱讀人物傳記,讓孩子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人生不易。《叢林守護天使》的三位人物故事,她們的成功,都經歷了常人不曾遇到的困難,但是她們都堅持下來,因為真的熱愛。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並為之奮鬥一生,是一個人的榮光。
願孩子們以及已經長大的孩子們,都能找到自己所愛,並且耐得住寂寞,享受這種付出,收穫成長帶來的幸福感。
我是@彌小木,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歡迎分享,並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