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時候士兵都吃什麼?這個國家精挑細作,而他們卻只為果腹

2020-12-18 春秋點將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法西斯戰爭,它波及的範圍很廣,包括了61個歐洲和亞洲的國家,戰火從太平洋一直燒到了大西洋,主要的就是以德國、日本帝國和義大利王國三個軸心國以及其僕從國為聯盟的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上所有的反法西斯國家之間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法西斯國家為了自己的侵略目標,反法西斯國家為了自己的領土主權,展開了一場浩大的戰爭。

戰爭參戰人數超過了20億,如此巨大的士兵數量,每天吃什麼東西絕對是個大問題,而且根據國家之間的經濟狀況不同,士兵的夥食也絕對是不一樣的。既然作為敢於發動戰爭的國家,德國以及日本的後勤儲量自然是非常豐富的,在二戰期間,日本人竟然還有空講究士兵們每天精細的口味搭配,高級將領一般所食用的東西都是十分高級的西餐,仿佛他們所處的地方並不是硝煙四起的戰場,而是日本國內的一家西餐廳。

其餘的普通士兵也不遑多讓,他們的主食是大米和粗糧混合起來的米飯,配菜方面則結合了西方的西餐和日本的日式料理,如果是擔任重要職務的人,甚至還會下發一些巧克力和糖果來補充糖分,可以說非常精細了。而德國也差不到哪去,與美國類似,都是搭配好的一日三餐,從最根本的地方來保證士兵們的戰鬥力。同時,美國的後勤補給狀態也非常不錯,那時候的美國大兵的「痞子勁」可是傳遍了整個戰場,他們的夥食都是一份份分開放好的,裡邊包括黃油麵包、午餐肉以及一杯濃濃的黑咖啡,有時候還會下發可口可樂、口香糖和香菸,待遇超級好。

作為軸心國的成員,這三個國家的士兵們都吃得非常好,那麼作為反法西斯團隊的主要成員,前蘇聯和中國的士兵每天都在吃什麼東西呢?蘇聯軍隊當時的經濟水平可不怎麼好,於是他們的士兵吃的都是一種用麩皮製作的黑麵包,因為要補充鹽分還很鹹,如果不是這種特殊情況真的很難入口。不過蘇聯士兵卻有一個福利,那就是可以在極度寒冷或者疲乏的情況下,分到一口酒喝,果然是戰鬥民族,風格確實不同。

同樣作為反法西斯國家的中國,那時候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我們的士兵們因為清朝晚期經濟的衰落,此時已經沒有辦法保證每一頓都能吃飽了,經常是餓著肚子去戰場上與敵人拼刺刀,實在不行了就會接受老鄉的邀請去他們家吃一頓飯,但也會打上欠條,絕對不會白吃。而且即使是這樣的環境,我們也依舊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其中,中國軍人堅毅的品格絕對不容忽視。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士兵都吃什麼?
    要知道古代可沒有卡車這類的機械運輸工具,而且路況非常差這個難度跟搬一座山都差不多了,一百萬大軍的三年口糧,你想過沒有,你得讓多少人去扛去推呀。更重要的是這些民夫又吃什麼呢?牲畜的糧草又該怎麼解決呢?軍隊越多,糧草越多,需要的民夫就越多,行軍速度也會變慢,動作越慢,路上消耗的也就越多啊,這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所以呢即便是單純前往前線運糧,到最後呢能送去四五成就不錯了。
  • 最不擅長打仗的三個國家,一個比一個狗熊,投降都是說來就來!
    戰爭的走向從來都是選擇和變化非常多端的,特別是當國家領土被侵略的時候,戰爭就成為了唯一的解決途徑,在一場戰爭蔓延到國家層面的時候,唯獨用戰爭才能夠將戰爭結束掉,特別是二戰的時候,當納粹德軍的大炮已經兵臨城下時,其他國家就必須要聯合起來共同抗敵,用戰爭將德軍挑起的戰火,消滅殆盡。
  • 古羅馬士兵打仗吃的啥,肉乾與餅乾最常見,新鮮事物可遇不可求
    可普通的羅馬士兵一般都吃些什麼呢?他們是否也能吃到一些優質的食物呢,今天的文章裡,我們就好好地探討一下。一、好東西都是搶出來的首先要說一下,本文提到的"羅馬帝國",僅僅單一指沒分裂前的羅馬帝國,後期的東西羅馬不算在該範疇之內。根據現有查到的資料顯示,當時的羅馬軍隊裡面,士兵的夥食配比要求很簡單,主要是"主食7成,非主食3成"。
  • 芬蘭軍隊士兵每周吃兩頓素食,國防部長發火:士兵是靠胃打仗
    芬蘭軍隊士兵每周吃兩頓素食,國防部長發火:士兵是靠胃打仗 中新網8月25日引述外媒報導,芬蘭軍隊由今年秋天起,強制士兵每周吃兩頓素食。
  • 二戰時日本士兵都會背個包,他們的包裡都裝了些什麼?為何不離身
    「朝廷不使餓兵,目下邊報警急,若要打仗,我們是不去的。」李漁《奈何天·密籌》引言日本人此前發動了非正義的侵華戰爭,而這場戰爭中,日軍離開本土來到我國,到處燒殺搶虐。中國人民對這樣的為行為恨之入骨,最終全民族一致抗日,將作惡多端的日本人趕出了中國。
  • 古代打仗時,士兵想家了怎麼辦?最後一種讓人羞恥
    在古代,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通訊技術的,現在的士兵們打仗還能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向家中報平安,聊天等,但是在古代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可別小看了士兵對家人的思念,古人出來當兵打仗為了什麼?一就是保家衛國,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國家;二就是立下戰功,升官發財或者是賺些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無疑,為何還要往前衝?
    古代打仗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戰爭也是講究排兵布陣的,並不是莽撞的一堆人混打,那麼無論是在平地上還是攻城戰只要打仗就會有犧牲。而在打仗的時候,第一排的士兵死亡率幾乎為百分之百,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都知道這個道理。
  • 看看他們都吃的什麼,眾多國家士兵羨慕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確實在戰場上不僅僅武器裝備很重要,糧草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士兵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打仗,所以美軍士兵在執行任務時都會帶上充足的乾糧,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每名士兵日均卡路裡的攝入量可以達到日軍的兩倍,足以看出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補給的多麼強大,那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二戰期間美軍的夥食。
  • 古代士兵打仗時,軍糧標準都是什麼?宋朝明朝的夥食最好
    古代的百姓,無論家眷,還是百姓,飲食都很一般。今天普通百姓吃的東西,恐怕也是古代達官貴人無法比擬的。既然古人吃的是單一的食物,那麼古代的士兵在作戰的時候,一般都帶什麼樣的口糧呢?古代人吃的食物,自然要按朝代來劃分,朝代越後,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清末中後期,人們的飲食水平實際上已經很高了,我國現代的很多菜系,也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萬一想老婆了咋辦?朝廷的辦法有點無恥
    ,而古代動不動打仗,就是數10萬軍隊開赴前線,最早的也要有幾千騎兵,可以,對於一個軍人來說行軍打仗是非常辛苦的。   軍人有著自己的天職,以服從為命令為第一要務,但是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就算士兵也不例外,如果士兵長途行軍或者是駐守邊境的時候,想老婆了那麼會怎麼辦呢?
  • 古代打仗時,為什麼士兵喜歡站在第一排?是不是必死無疑?
    當然了,他們的威力十分的巨大,造成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在亞洲的戰場上,我們八路軍使用的是小米加步槍,當然了,並不是每一個部隊都能有武器的。我們八路軍大部分來自窮苦的農民,並沒有什麼錢購買大量的裝備,因此多數的武器都是從敵人的手中繳獲過來的。當然了,因為貧窮,在早期的時候還有很多士兵使用的是砍刀、紅纓槍等冷兵器。
  • 為什麼說古代打仗耗費糧草,難道不打仗就不吃飯嗎?
    受古時候農業生產力限制,日常雞蛋、豬肉等富含蛋白質與脂肪的副食品供應較為缺乏,士兵們基本是就著鹹菜湯吃白飯。這樣的吃法一個青壯年每天可以幹掉2斤米,1萬士兵每天就是2萬斤米,10萬呢?20萬斤!如此巨大數目的日消耗量,對國家的糧食供應能力可是巨大的挑戰!而且,這裡算的僅僅只是人吃的糧食,還沒加上軍中馬匹嚼的呢。
  • 古時候打仗時為什麼士兵願意犧牲替將軍去擋刀箭
    古時候兩軍開戰時,將軍是一隻軍隊的大腦,他要指揮著所有士兵的行動,應該用什麼戰陣去對敵,在古代動輒幾十萬人的戰爭中,散兵遊勇是絕對不可能打贏行動統一軍隊的,所以古代打仗講究令行禁止,而將軍是一隻軍隊的靈魂,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在很多影視作品或者歷史故事中,我們經常聽到擒賊先擒王這個說法
  • 二戰各國士兵的口糧,看完德國士兵,再看看中國感覺很心酸
    二戰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爭,其實參戰的國家超過61個。各國的武器裝備不盡相同,但是在飲食習慣上卻意外的一致。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二戰各國士兵的口糧,來看看當時二戰的人們打仗時都吃一些什麼?其實中國的士兵條件最為艱苦,吃的東西現代人估計接受不了。
  • 古代沒有午餐肉罐頭,也沒有壓縮餅乾,那行軍打仗都吃些什麼?
    但說實話,跟我們日常現燒現吃的炒菜比起來,午餐肉、紅燒帶魚、四喜丸子之類的罐頭食品,吃起來味道都不算好,即使是什麼紅燒肉罐頭,也比不上家裡面「媽媽的味道」。畢竟嘛,這些軍糧是行軍打仗時用的,量大、耐放才最重要,口味什麼的都排在其次了。
  • 成吉思汗有一支神秘精銳部隊,隨便挑一個普通士兵,都是將軍級別
    在他帶領蒙古騎兵徵服世界的時候,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可以說明一切。此句名言雖然很殘忍,但很勵志:打仗時,我若是率眾逃脫,你們可以砍斷我的雙腿;戰勝時,我若把戰利品揣進私囊,你們可以斬斷我的手指。可以想像,一個統帥都如此的神勇,還能有懦夫嗎?
  • 古代打仗的時候,士兵們是怎麼解決生理需求的?一般用這4種方法
    一般用這4種方法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動戰爭,,那麼這些戰爭中會動用到很多的男性,男性是戰爭中的主要戰鬥力,而且這些男性一般都是今年,拖著壯年的人,對生理需求是很旺盛的,,那麼他們行軍途中或者是在打仗期間,是怎樣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 古代打仗都吃些什麼?明朝就已經有了「方便麵」?
    以前看網絡小說經常看到有寫什麼冷兵器時代,一百萬大軍帶上三年口糧踏上徵途。當時我就想,如果你寫玄幻小說呢,有儲物法寶什麼的,那麼沒問題,不然你算算一個人三年口糧是多少斤,一萬人又是多少斤,一百萬人呢?歷代兵家都推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乃是行軍打仗第一要義。那麼講到這問題來了,古代戰爭頻繁,行軍打仗那真是家常便飯,軍糧如此重要,那我們的將士們的軍糧當時都吃些啥呢?縱觀古代軍糧供應史,從先秦至隋唐有一個王牌軍糧,始終佔領著軍糧界的頭把交椅,甚至抗戰時期加步槍還打敗了日本鬼子。講到這答案呼之欲出,沒錯,它就是小米。
  • 英國士兵有幸吃過一餐,後來哭了出來
    食物是戰爭中最不可缺少的東西,士兵們只有填飽肚子才能有力氣打仗,最強的戰鬥力才能發揮出來,但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能夠有吃的已經很不多了,壓根就沒有挑選的資本。一些有實力有底蘊的國家還好說,沒有實力的有啥就吃啥,甚至兩天才能吃一頓飯,士兵打仗完全都是靠毅力支撐。
  • 古代打仗士兵願意犧牲自己去幫將軍擋刀擋箭。這是為什麼呢?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為了爭奪地盤或者資源之類的,戰爭時常發生,通常都是將軍帶領士兵一起打仗,今天小樹跟大家聊一聊士兵為什麼會代將軍去擋刀和擋箭呢。相信我們小夥伴從一些電視劇看到將軍帶領士兵去打仗,在戰場上,可謂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士兵為了保護將軍,前赴後繼地為將軍去擋這些暗刀和暗箭,可能有些小夥伴就會說了,將軍待士兵如子呀,所以士兵才會為將軍去擋呀,這些小夥伴也說的不是不對,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