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時,士兵想家了怎麼辦?最後一種讓人羞恥

2021-01-09 遙似星河

在古代,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通訊技術的,現在的士兵們打仗還能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向家中報平安,聊天等,但是在古代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可別小看了士兵對家人的思念,古人出來當兵打仗為了什麼?一就是保家衛國,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國家;二就是立下戰功,升官發財或者是賺些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哪個都和家人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可以說古代人出來打仗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為了家人。

那麼要是連打仗的動力來源都失去了,士兵們還會有什麼心思繼續打下去呢?所以說幫助士兵們處理好思念家人的事情也是古代行軍打仗一個十分重要的措施。處理好了的話能夠幫助軍中提升士氣,增強軍隊戰鬥力,而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士氣低落,從而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那麼古人沒有我們現在的這些科技手段,是用什麼方法來慰藉軍人們的思鄉之情的呢?

1. 家屬在軍中安家

是的,古代打仗的時候,軍人們的家眷是可以跟著軍人一起留在軍隊之中,前往戰場的。在士兵打完仗之後,直接就能夠回到安置家屬的地方看望家屬以及報平安等,簡單粗暴的解決了軍人思鄉的問題。

而這項規定在漢代就已經開始實施了:「妻大女付年三四用谷二石一鬥六升大,子使女年十用谷一石六鬥六升大……第大女待年三十用谷二石一鬥六升大,子使男相年用谷二石一鬥六升大。」

從這裡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漢朝的士兵不但能夠讓自己的妻子兒女隨軍出徵,就連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能夠隨軍出徵。而漢朝時長期駐守邊疆的士兵們家眷基本上都會隨著他們一起來到邊疆居住,等到換班或者士兵休息之時,這些士兵們就能直接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

2. 家屬跟隨軍隊行動

這種處理方式和上邊那種差不多,只是這種離軍營裡的比較遠。因為南宋時期金人騷擾不斷,所軍隊也都是在一片區域之中到處流動,而在如此高強度的行軍之下,家屬就顯得有些過於累贅了。所以南宋時期的嶽家軍便想到了不將家人安置在大營之中,而是找一個最近的城池讓家人直接在其中設立營地專供家屬們生活。

而這種方法比起上面那種,大大的提高軍隊的機動性,缺點是士兵們只能等整場戰爭結束之後才能夠看到家人,但是家人們也因此更加的安全,所以士兵們也不用那麼的擔心家人由於離戰場太近而受到傷害了。

3. 軍妓

聽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知道是個什麼情況了吧。在軍隊之中,軍人由於長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妻子,寂寞難耐,為了排解士兵的焦慮,某些朝代的統治者們便想出了這麼一個難以啟齒的方式。在軍中專門設置妓營,而妓營之中一般都是些罪犯的家屬或妻子。留在軍隊之中給士兵們排遣寂寞。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的時候想家怎麼辦?一種比一種無恥!但更多的是無奈!
    古代打仗是經常見到的,對於百姓跟士兵來說都很痛苦,百姓家鄉變成戰場,百姓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士兵還得遠離家鄉,不能盡孝,有妻子的在外對妻子的思念。打仗的時候要走很遠的路,如果思念親人,思念妻子他們該怎麼辦?
  •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萬一想老婆了咋辦?朝廷的辦法有點無恥
    中國古代就是一部戰爭史,歷朝歷代都打了不少戰爭,從三皇五帝到清朝覆滅,中國的士兵都是以冷兵器為主,雖然其中也出現了火器,但也只不過是在明朝時期而已,大部分都是以騎兵和步兵為主
  •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無疑,為何還要往前衝?
    古代打仗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戰爭也是講究排兵布陣的,並不是莽撞的一堆人混打,那麼無論是在平地上還是攻城戰只要打仗就會有犧牲。而在打仗的時候,第一排的士兵死亡率幾乎為百分之百,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都知道這個道理。
  • 古代打仗時,為什麼士兵喜歡站在第一排?是不是必死無疑?
    當然了,因為貧窮,在早期的時候還有很多士兵使用的是砍刀、紅纓槍等冷兵器。實際上,冷兵器在人類的兵器史上,是戰爭使用時間最長的兵器。在古代的時候,兩軍對戰,用的常常就是刀、劍、斧頭之類的近戰冷兵器。那麼,古代打仗的時候,被安排站在第一排打頭陣的士兵一般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是不是必死無疑了?
  • 古代士兵打仗時,軍糧標準都是什麼?宋朝明朝的夥食最好
    古代的百姓,無論家眷,還是百姓,飲食都很一般。今天普通百姓吃的東西,恐怕也是古代達官貴人無法比擬的。既然古人吃的是單一的食物,那麼古代的士兵在作戰的時候,一般都帶什麼樣的口糧呢?古代人吃的食物,自然要按朝代來劃分,朝代越後,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清末中後期,人們的飲食水平實際上已經很高了,我國現代的很多菜系,也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 古代行軍打仗,為什麼做飯時得往鍋裡放塊布?沒它士兵疲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皇帝不差餓兵,這兩句俗語說出了,古代行軍打仗後勤保障的重要性,但古代社會因為地廣人稀而且生產力極度低下,使得貨物的運輸成本極高,所以有「百裡不販樵(柴火),千裡不販糴(買入糧食)。」當然軍隊出徵運送戰爭物資是不需要考慮賺錢的,只要考慮需不需要的問題。
  • 古代行軍打仗,如何解決士兵需求?朝廷支了四招,第四種最人性化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國家為了壯大自己,就會不斷地向外擴充領土,這就導致到處都是戰爭。而且當時的交通並不發達,如果要外出打仗,行軍都靠將士們兩條腿,根本就沒有什麼交通工具。所以要發動一次戰爭就需要長時間在外徵戰,更何況那些常年駐守在邊關的士兵了。
  • 古時候打仗時為什麼士兵願意犧牲替將軍去擋刀箭
    古時候兩軍開戰時,將軍是一隻軍隊的大腦,他要指揮著所有士兵的行動,應該用什麼戰陣去對敵,在古代動輒幾十萬人的戰爭中,散兵遊勇是絕對不可能打贏行動統一軍隊的,所以古代打仗講究令行禁止,而將軍是一隻軍隊的靈魂,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在很多影視作品或者歷史故事中,我們經常聽到擒賊先擒王這個說法
  • 古代打仗士兵都吃什麼?
    當時我就想我的天吶啊,寫稿子的請動動腦筋哪,一個人三年口糧是多少斤,一萬人又是多少斤,一百萬人吶。要知道古代可沒有卡車這類的機械運輸工具,而且路況非常差這個難度跟搬一座山都差不多了,一百萬大軍的三年口糧,你想過沒有,你得讓多少人去扛去推呀。更重要的是這些民夫又吃什麼呢?牲畜的糧草又該怎麼解決呢?
  • 戰場神操作:古代軍隊成千上萬人,打仗時怎麼解決如廁問題?
    尤其是在古代,行軍打仗的途中,成千上萬人聚眾扎堆,那麼單是排洩物的數量就會十分驚人,甚至能達到「噸」的級別,如果要集中起來,說是「堆糞如山」也不為過。 以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北伐途徑祁山時所率「八萬大軍」為例,整整八萬人的滿編部隊,最極端的情況下,姑且算每名士兵每天只一次出恭,一次250克,那麼最少也有將近四萬斤排洩物,整整20噸。
  • 為什麼說古代打仗耗費糧草,難道不打仗就不吃飯嗎?
    非戰爭時期軍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古代有一種特殊的農業生產方式叫屯田,由官府負責組織經營,安排士兵和屯民耕作官田,採取大面積耕作的方式和利用先進生產工具。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生產大量的糧食,足夠滿足非戰時的軍隊糧食需求。唐朝時期,藩鎮使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起到很大的功勞,節度使的軍隊就是通過屯田實現自給自足。
  • 古代打仗士兵願意犧牲自己去幫將軍擋刀擋箭。這是為什麼呢?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為了爭奪地盤或者資源之類的,戰爭時常發生,通常都是將軍帶領士兵一起打仗,今天小樹跟大家聊一聊士兵為什麼會代將軍去擋刀和擋箭呢。相信我們小夥伴從一些電視劇看到將軍帶領士兵去打仗,在戰場上,可謂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士兵為了保護將軍,前赴後繼地為將軍去擋這些暗刀和暗箭,可能有些小夥伴就會說了,將軍待士兵如子呀,所以士兵才會為將軍去擋呀,這些小夥伴也說的不是不對,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人有三急,古代打仗時,幾十萬軍隊的排洩物是怎麼處理的?
    不過,集結幾十萬大軍之後,就不禁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古人這支幾十萬的大軍,究竟是如何上廁所的?這個問題乍一聽有幾分好笑,其實,這是一個關乎整支軍隊生死命運的嚴肅問題。俗話說得好:「人有三急」,如果連上廁所這個基礎問題都解決不了,不但大軍的秩序會毀於一旦,甚至有可能引發瘟疫等災難。那麼,古人打仗時,幾十萬軍隊的大便究竟怎麼處理的?
  • 古羅馬士兵打仗吃的啥,肉乾與餅乾最常見,新鮮事物可遇不可求
    在古代的歐洲大陸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有戰鬥力的,很多人都會想到地域龐大的羅馬帝國。在其最強盛的時候,羅馬帝國的士兵也是亞歐大陸上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攻城掠地、擴大疆域就是這支部隊最好的證明。如此龐大的部隊,麾下士兵的日常生活也是讓後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羅馬貴族和軍官們奢侈的生活場景,尤其是宴會上琳琅滿目的食物讓人目不暇接。
  • 古代遊牧民族的軍隊,打仗前會模仿狼的叫聲,戰後才發現真高明
    對於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來說,狼是一種讓他們感到愛恨交加的動物。因為在草原上,狼是各種牲畜最危險的「敵人」,它們常常對牧民的羊群進行襲擊,許多牧民都曾因此蒙受損失。但是另一方面,狼群似乎也傳授了遊牧民族許多經驗,牧民通過觀察狼群進行狩獵,從而學到了一些打仗時的戰術。
  • 為什麼古代打仗贏的一方總是要燒殺搶掠,侮辱婦女,甚至是屠城?
    不知道關注古代戰爭歷史的朋友有沒有發現,在古代打了勝仗、或者攻進了地方的城池,勝利的一方總要燒殺搶掠一番,甚至是屠城。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曾屠過徐州、興國、宛城等地,孫權曾屠過皖城、江夏等地。只有一向仁義的劉備,沒有做過屠城的惡行。為什麼曹操、孫權以及後世的首領要屠城呢?
  • 古代軍營管吃管住,士兵拼命賺的軍餉怎麼花,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我國封建時期,王朝招募軍隊,給軍隊的軍人每月發放的俸祿,就是士兵的工資。自古以來參軍吃糧,它是上千年來始終不變的老規矩。歷代王朝要徵募士兵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便是錢,因為這些人是要花錢換食物的。那您也清楚,在我國古代的錢幣主要是笨重的銅幣和銀兩,並且那時候交通出行不方便,那 古時候的士兵是怎麼領軍餉的呢?這些人領了錢以後又會幹些什麼?
  • 古代打仗的時候,士兵們是怎麼解決生理需求的?一般用這4種方法
    古代打仗的時候,士兵們是怎麼解決生理需求的?一般用這4種方法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動戰爭,,那麼這些戰爭中會動用到很多的男性,男性是戰爭中的主要戰鬥力,而且這些男性一般都是今年,拖著壯年的人,對生理需求是很旺盛的,,那麼他們行軍途中或者是在打仗期間,是怎樣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 古代士兵出徵前,都會放一天假回家「辦事情」,可謂是粉色的一天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戰爭、古代士兵。戰爭是一種最後的解決方式,直到今天都是這樣,世界的某些地方都還在用這樣的方式解決問題,又有人把戰爭比喻成「絞肉機」,確實!就算是現代的戰爭,都還有這樣的說法,古代的時候那麼就更加可以想像了,古代是一個冷兵器時代,說是戰爭其實就是靠人力攻打人力,雙方只要是人比較多,那麼勝算就會大很多,所以古代的戰爭一旦爆發那麼就真的是一臺「絞肉機」,古代士兵只要是面對的敵人,那麼就是陣亡的多!
  • 古代打仗時以斬殺敵軍首級數量計算軍功,如何防止官兵殺良冒功?
    換句話來說,即便高等級將領認為某個士兵的表現非常優秀,那麼又如何能夠證明他們的表現非常優秀呢?總歸得找個證據吧。而古代沒有攝像頭,又沒有高清探頭,想找到證據似乎非常的困難。但是商鞅找到了,而且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那就是首級。商鞅明確規定:只要能夠拿到敵方的首級,拿到一個就算你斬殺了一人,拿到十個就算你斬殺了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