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人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明,也使得古代中國有足夠的能力承載眾多的人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總人口就已經超過千萬級別,也正是拜人口眾多的所賜,早在數千年前,中國的戰爭就已經達到了數十萬的規模。波瀾壯闊的東周時期,諸侯徵戰,動輒徵發數10萬人,場面之宏大,與在千年之後戰爭依然與村民械鬥無異的日本、歐洲等國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集結幾十萬大軍之後,就不禁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古人這支幾十萬的大軍,究竟是如何上廁所的?這個問題乍一聽有幾分好笑,其實,這是一個關乎整支軍隊生死命運的嚴肅問題。俗話說得好:「人有三急」,如果連上廁所這個基礎問題都解決不了,不但大軍的秩序會毀於一旦,甚至有可能引發瘟疫等災難。那麼,古人打仗時,幾十萬軍隊的大便究竟怎麼處理的?
也有人說,古人地廣人稀,打仗又大多在一些荒郊野嶺的地方,隨地解手不就解決了大便問題嗎?其實,對於軍隊排洩物的處理,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如果處理不好大便問題,還有可能會威脅到這幾十萬大軍的性命。
第一,沒有合理處置的排洩物,會導致軍隊衛生習慣欠佳,甚至會讓官兵們感染疾病。大量的排洩物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士兵們隨地大小便,就會導致蠅蟲滋生,從而導致各種消化道疾病,一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就會發展成為一場在軍隊之間快速傳播的瘟疫,古今中外因瘟疫而吃了敗仗的隊伍不在少數。
為了杜絕這一問題,即便野戰條件艱苦,即便是隨時安營扎地的古代戰場上,臨時廁所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古代正規的軍隊在安定下來以後,就會尋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挖建簡易廁所,這個廁所要避開水源、糧倉,以此避免排洩物中的細菌造成疾病的傳播。
當然,這個廁所也不能離營地太遠,因為,以強制徵發甚至拉壯丁而來的士兵,很可能會趁著廁所的時候逃離軍隊;而且,如果距離營地太遠,又容易被敵方偵探發現,給軍隊招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所以,軍隊臨時廁所的修建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第二:有經驗的敵軍,會根據對方排洩物的數量、顏色,推測出敵軍規模的大小,士兵們身體狀況、衛生條件,飲用的糧食水源質量如何。這些軍事機密一旦落入敵軍之手,很有可能會對接下來的作戰計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古代行軍打仗,極少出現隨地大小便的情況。
如果是機動性較強的騎兵,由於不會在某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基本都是二三天就更改營地,所以這種時候就可以在特定地方,快速挖坑掩埋排洩物,然後拔營出發。比如《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過也只有機動性較強的騎兵,才具備這種隨地解決排洩物的條件。
第三: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安營紮寨以後必然會搭建臨時廁所,拔營之後,也會對廁所進行掩埋,以免軍隊感染瘟疫,更避免了軍情洩露。比如在唐朝初年《衛公兵法》一書中記載,就提到了士兵每次安營紮寨共掘廁所之事;戚繼光的代表作《練兵實紀》一書中,對於軍營廁所的規模、使用時間都作了詳細規定。從這一些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出,幾十萬人行軍的過程中上廁所,是軍隊的頭等大事,因為只有處理好基本的生理衛生問題,士兵們才有心情、有條件繼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