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致小兒慪氣 法庭公審解贍養紛爭

2020-12-27 中國網財經

  周超文廖勝春彭仲芳

  近日,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江寧法庭就棉花坡鎮金鳳村70歲的李時華夫妻狀告大兒子李幫銀、小兒子李幫華不盡贍養義務一案,在全鎮100餘名幹部群眾的見證下進行公開審理。最終在法官和村幹部的勸解下,不僅妥善解決了李時華夫婦的贍養問題,還化解了兩兄弟之間沉積了10年的家庭矛盾,一家人終於可以過個舒心的團圓年了。

  拒付醫療費兩兒子被父母告上法庭

  早在2005年大兒子李幫銀、小兒子李幫華分家時,兩兄弟就約定,二老單獨生活居住,但在生活費和醫療費方面,父親李時華由大兒子負擔,母親曾成德由小兒子負擔,而原有的六間樓房兩兄弟各得三間。老兩口在單獨生活幾年後,為了生活上相互照料方便,就選擇了與大兒子李幫銀一起生活。那時二老年歲不是很大,身體也還健康,平時的生活費和偶爾的傷風感冒引起的少量藥費也不是太大的負擔,大兒子李邦銀就自己承擔了,沒有讓弟弟分擔,一家人過得相安無事。

  不久後李幫銀外出創業,家中的田地和養豬、養雞等家務活就由李時華夫婦倆承擔起來。2014年6月,老父親李時華在家幹活時左手意外受傷,1萬多元醫藥費全部由大兒子李幫銀支付。禍不單行,2015年11月,老母親曾成德又突發腦梗塞,花去醫療費8000餘元。李時華認為父親受傷時的醫療費按照當初的約定,全部由自己承擔了,這次母親生病就該由弟弟負擔。但小兒子李幫華在支付了2500元後就不願再承擔,這筆醫療費至今未結帳。

  為了徹底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李時華夫婦倆一紙訴狀將兩個兒子告上納溪區法院江寧女子法庭,要求兩個兒子履行贍養義務,承擔醫療費及以後的生活費。

  小兒子慪氣只因父母「偏心」大哥大嫂

  「不是我不盡贍養義務,我只是想當著這麼多人來評一下理,同為兒子,父母為何這樣偏心大哥大嫂?」在法庭上,小兒子李幫華向法官訴說了自己的「委屈」。李幫華說,大哥一家長年在外創業,掙了不少錢,卻把父母放在自己的老屋幫自己看家守院,不僅如此,父母還要幫他種地耕田,每年能收稻穀一兩千斤,此外還餵養了好幾頭肥豬和不少雞鴨,這些收入全都給了大哥一家,這次不管是父親受傷,還是母親生病,都是幫大哥一家幹活勞累所致,因此發生的醫療費理應由大哥來承擔。

  而大哥李幫銀卻認為,同樣是父母的兒子,都應該履行贍養義務。他辯稱,父母與自己住在一起,是二老自願,他從沒有要求二老從事高強度勞作,只因他們一輩子辛勞慣了閒不住,況且這10年來二老的生活開支和偶爾傷風感冒的小額醫藥費他也沒找弟弟分擔過,只是最近這兩次醫療費用數額太大,才讓弟弟履行分家時的約定。

  一碗水端平父母單獨生活平息紛爭

  庭審中,小兒子李幫華堅稱自己沒有不贍養老人,也願意承擔已產生的醫藥費用和履行贍養義務,但前提是父母不能再只選擇與大哥一家生活,應該一碗水端平,選擇到兩個兒子家輪流居住。但老父親李時華卻稱小兒媳脾氣不好,跟她過不到一起,堅持要與大兒子、大兒媳一起生活。

  法官在找到這一糾紛癥結後,見李時華夫婦目前的身體狀況尚好,有自理能力,便找來村支書和村主任一起進行庭外調解。最終,在法官和村支書、村主任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人就要一碗水端平」的勸解下,老兩口終於答應以後單獨生活,並就單獨生活期間的生活來源和醫療費用與兩個兒子達成了四條協議:一是李幫銀、李幫華自2016年1月起每人每月給付李時華、曾成德贍養費每人每月280元,每月1日前給付;二是李幫銀、李幫華自2016年1月起每人每年給付李時華、曾承德稻穀共500斤,每年9月30日前給付;三是已產生的醫療費用平攤,李幫華支付李時華、曾成德醫療費6645元;四是李時華、曾成德今後產生的醫療費由李幫銀、李幫華各承擔二分之一。

  就這樣,法官合法合理合情的調處不僅徹底解決了李時華、曾成德老兩口的贍養問題,還消除了李幫銀與李幫華兄弟之間長達10年的隔閡,讓重拾的親情在寒冬顯得格外溫暖。一家人還表示要在一起過一個久違的團圓年呢。

相關焦點

  • 小兒不滿父母「偏心」法庭巧解贍養糾紛(圖)
    (原標題:小兒不滿父母「偏心」法庭巧解贍養糾紛(圖))   廖勝春
  • 張店法庭:贍養老人起糾紛 巡迴審理化心結
    10月12日,金安區法院張店法庭來到轄區東河口鎮華山村部,巡迴審理一起贍養糾紛案。在法庭的主持下,原被告成功達成協議,協議約定由每名子女每人每月給予500元贍養費,若當事人高某因病住院,由每名子女分攤醫療費。
  • 【法庭內外】父母離異鮮有聯繫 ,子女可以拒絕履行贍養義務嗎?
    【法庭內外】父母離異鮮有聯繫 ,子女可以拒絕履行贍養義務嗎?於是他希望子女能夠為他提供贍養費用,但是卻遭到拒絕,無奈之下鄧大叔只能向龍川縣龍母法庭提起贍養費訴訟。法官在調解過程了解到,由於長期分開生活,鄧大叔的子女對父親並沒有太多感情,且鄧大叔的子女也表示他們自己的生活條件也不好,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不過經過法官一再做工作,兩被告最終同意支付相應的贍養費。
  • 李莊法庭:巡迴審理贍養案 解紛普法兩相宜
    經李端鎮及高石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多次組織調解,籤訂調解協議,羅乙均不認帳,並以各種理由拒不履行贍養義務。無奈之下,羅某某將兩個兒子訴至翠屏區法院,請求判決羅甲、羅乙履行贍養義務,共同承擔生活費和醫藥費。考慮到天氣炎熱,老人行動不便,承辦法官決定將法庭「搬」到事發地,公開開庭審理此案,並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 三個兒子拒絕贍養父母,年近70老人無奈訴至法院
    子女贍養父母天經地義,可現實生活中,不贍養老人引發的家庭矛盾比比皆是。7月30日下午,陸良縣人民法院在茶花社區巡迴審理了一起因三個兒子不贍養老人引發糾紛的案件。餘某與王某系夫妻關係,共同養育三個兒子均已成家立業。
  • 兒子拒絕贍養父母被狀告 稱未見父母贍養祖父母
    既然老豆不贍養自己的老豆我替你贍養但不會再養你了  老豆狀告兒子不肯贍養,兒子說你自己的老豆也沒見你贍養,還是我代你贍養的,你憑啥要我養?  這天,雷雨交加,年近八旬王老伯夫婦相互攙扶著,來到法院,狀訴他們的大兒子阿華。
  • "坑孩"的父母,子女可以不贍養嗎?
    導語:這個世界上不止存在&34;,還存在&34;,如果父母很過分,超過子女的忍受程度,子女不想履行贍養父母的責任,算不算是違法行為?但是站在法律的角度來講,贍養義務是不能附加任何條件的,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在父母年老時,子女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 八旬老母病重入院兒子5年不曾看望 稱母親偏心
    對此,陳六則認為已經完全盡了義務,自己不去看望母親,完全是因為母親偏心,沒有幫自己帶小孩,並且在處理父親1萬元的遺產時偏幫大哥。  聽到小兒子這樣說,黎婆婆非常生氣,當庭指責其說謊,「我幫你帶了五年的孩子只吃了你四年的飯,如果不是我幫忙帶,你的老闆會讓你帶著孩子上班嗎?」  法庭上雙方互相指責對方。
  • 【法庭視角】巧借「佳節」調解贍養糾紛
    但在法庭上,多少人又將這句溫情演繹成了「你養我長大,你自己老去」的辛酸。10月8日,豐城市人民法院尚莊法庭在中秋國慶雙節之際成功將一起特殊的贍養糾紛案在庭前圓滿調解。9月18日,原告以其子被告鄢某某不履行贍養義務為由訴至法庭
  • 營山法院城南法庭化解一贍養糾紛
    2020年8月26日,營山縣人民法院城南人民法庭成功調解一起贍養糾紛。庭審中,承辦法官剛柔並濟,對子女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批評教育,經過講理說法,成功化解一起贍養糾紛,獲得了到庭當事人及旁聽人員熱烈的掌聲。陳老太現年77歲高齡,育有兩女一子,兒子是老么。老伴去世後,陳老太一直和兒子媳婦住在鄉下老家。早些年,陳老太能夠自己勞動,加之有子女照拂,其養老不成問題。
  • 90歲老太無人贍養無奈將4個兒子告上法庭,為何多子卻不能多福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雖然是兒女雙全、子孫滿堂,卻沒有兒女願意贍養,只能在養老院悽慘地過完自己的人生,而無法頤養天年。杭州的一位90歲高齡的老太就因贍養問題將自己的4個兒子告上了法庭!據悉,老太太共生養有4兒1女。一開始是由四個兒子輪流贍養照顧老人,一家人也還算和氣。但就在去年12月,老二阿勇私自使用老人名下的一塊承包地為自己媳婦購買了一份養老保險,這下幾個兄弟可急了眼。
  • 面對偏心的父母:兒子、女兒誰更應該贍養老人?
    在網友看來,老人的360萬全部分乾淨了,兒女自然覺得養老就只是一個付出而沒有回報的過程;而且嚴重的分配不均,當然就會出現相互推卸責任、誰都不想贍養老人的情況。01 父母一直說男女平等,真的做到了平等嗎?
  •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極度偏心只會有一個「下場」,可別太糊塗
    如果父母心中孩子處於不同等的地位,給予的也是不同等的愛護,那麼在孩子心中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身邊的朋友中,很多都是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也都承認會有偏心的情況在,但都是小事,偏心不嚴重的話孩子是可以原諒父母的。畢竟在孩子心中父母是很重要的,只是不要做得太過分。
  • 慶安法院「老李調解工作室」豐收分站成功調解一起贍養糾紛案
    9月17日,焦老漢在豐收法庭道別時對人民調解員鄒吉忠連連稱謝。而就在幾天前,老人還因自己的贍養問題而愁眉苦臉。 焦老漢和老伴兒都已年近八旬,老兩口靠一晌地的收入來源獨自生活,由於年事已高,身體又每況愈下,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
  • 淳化法院:贍養老人起紛爭 法官調解皆滿意
    日前,淳化法院方裡人民法庭審理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經辦案法官耐心調解,各子女表示要盡好贍養義務可是,自老伴因病去世後,老人生活困難,無人問津,沒有人自願承擔起老人的贍養費用,老人一紙訴狀將三被告訴至法院。在辦案法官的主持調解下,被告承認錯誤,賠禮道歉,老人也不計前嫌,表示諒解,自願達成和解協議。老人隨其三子共同生活,由各子從2020年8月起,每月15日前給付原告當月贍養費人民幣300元。
  • 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 贍養老人要跳出誤區
    所以其父找到兒子賀某,要求他盡些贍養義務,並負擔部分治療費用,但賀某拒絕履行贍養父母義務和承擔治療費用。無奈之下,賀某之父於2005年4月訴求法律解決,要求兒子盡贍養義務並承擔醫療費用。    法院經審理,依法確認了賀與其父的父子關係,賀是法定的贍養人。其以與劉某結婚時不要財物和放棄繼承權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違反了法律規定,與父母籤訂的協議不受法律保護,屬無效協議。
  • 【以案釋法】老人贍養引糾紛 巡迴法庭來破解
    贍養老人是中華傳統美德可是現下有不少年輕人卻讓年邁的父母寒了心兒子則認為贍養老人是他應盡的義務,不同意輪養,也不希望老人租房或者寄養,但是東邊的住房是為老人孫子準備的,家中房屋簡陋,根據現狀,老人只能住在西邊的房屋。三個女兒則對老人提出的訴求沒有異議。在庭審過程中,兒媳及老人的矛盾逐漸激烈化,最後兒子兒媳離庭走了。由於兒子兒媳的缺席,巡迴法庭調解未成功,最後做了缺席宣判。
  • 通化市輝南縣人民法院探索家事解紛新路徑
    通化市輝南縣人民法院探索家事解紛新路徑 作者:王忠先 李銘    編輯:奚暢波    來源:吉林日報    2020-12-23 08:10
  • 父母從小就偏心,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
    父母從小就偏心,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我公婆就偏心小兒子,前幾年公公生病做手術,我們都在外地工作,我跟老公知道後第二天就回來了出錢給他做手術照顧一個月!小兒子知道後一分錢不出也不回來看望還把手機關機了怎麼都找不到他!
  • 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65歲阿姨坦言:沒什麼親情可言
    我母親今年88歲了,父親90歲時去世了,我們兄弟姐妹因為贍養父母,大家關係鬧僵,從此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我父母年輕時重男輕女,在他們眼裡,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兒子就是家裡的頂梁柱。所以我和我姐從小就不受待見,父母的偏心讓人心寒。我和我弟相差不到兩歲,小時候,我吃雜糧,我弟吃米飯,我睡地板,我弟睡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