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解讀

2020-12-17 中國工商報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是運用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技術,按照相應的檢驗方法檢測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並根據國家微生物限量標準,評價食品衛生、質量與安全的一門應用性學科。GB 4789.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規定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基本原則和要求,適用於所有食品的微生物學檢驗。

一、實驗室基本要求
  1.檢驗人員微生物檢驗應由具有相應的微生物專業教育或培訓經歷,掌握包括常規微生物檢測、無菌操作、消毒知識、生物防護等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並具備相應檢驗資質的人員實施檢驗。
  2.環境與設施
  食品微生物檢驗應在潔淨區域進行。潔淨區域的級別應按照GB 50687《食品工業潔淨用房建築技術規範》中「附錄A食品生產良好衛生生產環境」中規定的「Ⅱ級背景下的Ⅰ級」,即傳統意義上10000級背景下的100級。病原微生物的分離鑑定工作應在二級或以上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生物安全實驗室應按照GB 50346《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技術規範》設計和施建,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草案)、GB 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以保證人員與環境的生物安全。
  3.實驗設備
  實驗室應配備滿足檢測工作要求的儀器設備,如天平、培養箱、水浴鍋、冰箱、均質器、顯微鏡、生物安全櫃等。其中培養箱的配置應考慮到用途、控溫範圍、控制精度和數量的要求。對結果有重要影響的儀器的關鍵量或值,如培養箱溫度及其均勻性和穩定性等指標,應納入設備的校準/檢定計劃,並保證校準/檢定設備的修正因子/誤差得到及時更新和正確使用。
  4.檢驗用品
  無菌採樣容器、試管、平皿、錐形瓶等在使用前應保持清潔和/或無菌。無菌工器具和器皿應有明顯標識以與非無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區別。
  5.培養基和試劑
  培養基和試劑的製備和質量要求按照GB 4789.28的規定執行。
  6.質控菌株
  實驗室必須保存有滿足試驗需要的標準菌種/菌株,除檢測方法中規定的菌種外,還應包括應用於培養基(試劑)驗收/質量控制、方法確認/證實、陽性對照、陰性對照、人員培訓考核和結果質量的保證等所需的菌株。標準菌株應可溯源至微生物菌種保藏專門機構或專業權威機構。

二、樣品的採集
  1.採樣原則
  採樣是食品檢驗過程中首要而且極其重要的環節,其對檢驗結果的有效性有著直接影響。因微生物分布的不均勻性,採樣應遵循隨機性和代表性原則,過程遵循無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來汙染。
  2採樣方案
  根據檢驗目的、食品特點、批量、檢驗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確定採樣方案。採樣方案分為二級和三級採樣方案。二級採樣方案設有n(同一批次產品應採集的樣品件數)、c(最大可允許超出m值的樣品數)和m值[微生物指標可接受水平限量值(三級採樣方案)或最高安全限量值(二級採樣方案)],三級採樣方案在二級採樣方案的基礎上設有M值(微生物指標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對於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等危害程度高的微生物,GB 299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規定均為二級採樣方案:n=5,c=0,m=0。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危害程度較低的微生物,GB 29921規定均為三級採樣方案,如水產製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限量標準均為:n=5,c=1,m= 100 CFU/g,M=1 000 CFU/g,含義是從一批產品中採集5個樣品,若5個樣品的檢驗結果均小於或等於m值(≤100 CFU/ g),則這種情況是允許的;若≤1個樣品的結果(X)位於m值和M值之間(100 CFU/ g<X≤1 000 CFU/g),則這種情況也是允許的;若有2個及以上樣品的檢驗結果位於m值和M值之間,則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若有任一樣品的檢驗結果大於M值(>1 000 CFU/g),則這種情況也是不允許的。
  3.採集樣品的貯存和運輸
  採樣後應在接近原有貯存溫度條件下貯存樣品,或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樣品中微生物數量的變化,儘快將樣品送往實驗室檢驗,並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樣品完整。

三、檢驗
  1.樣品處理
  實驗室接到送檢樣品後認真核對登記,並按要求儘快檢驗,若不能及時檢驗,應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樣品中原有微生物因客觀條件的幹擾而發生變化。各類食品樣品處理應按相關食品安全標準檢驗方法的規定執行,GB 4789系列(17-25)共有包括肉與肉製品、乳與乳製品、蛋與蛋製品等9個食品類別的樣品處理方法。
  2.樣品檢驗
  按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驗,一般食品中微生物指標都採用GB 4789系列進行採樣、前處理和檢驗。但也有些產品類別在相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明確要求,如GB 853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 149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蜂蜜》中的嗜滲酵母計數、GB 1493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等,如GB 1740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方便麵》微生物限量明確適用於麵餅和調料的混合檢驗。
  3.過程質量控制
  實驗室應根據需要設置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和空白對照,定期對檢驗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同時也應定期對實驗人員進行技術考核,加強實驗室各要素風險評估和過程質量控制。

四、記錄與報告
  實驗室應按照檢驗方法中規定的要求,準確、客觀、及時記錄實驗現象並報告檢驗結果。日常抽檢微生物原始記錄也有相應的信息要求,如應包含樣品編號、檢驗時間、檢測地點、檢測項目、檢測依據、檢測關鍵設備名稱和編號、關鍵培養基名稱(追溯至具體品牌、批號及配製記錄)、關鍵試劑信息、檢驗過程中使用的標準菌株信息、樣品具體取樣量及所使用稀釋液名稱、培養箱溫度及培養時間、詳細結果記錄、空白、陰性和陽性對照結果記錄等信息。

五、檢驗後樣品的處理
  檢驗結果報告後,被檢樣品方能處理。檢出致病菌的樣品要經過無害化處理。鑑於微生物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動態變化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頒布的《食品微生物標準的制定和應用原則》規定,不合格批次不得通過復檢否定初次檢驗的結果。同理,GB 4789.1規定「檢驗結果報告後,剩餘樣品和同批產品不進行微生物項目的復檢」,《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總局15號令)也明確規定「檢驗結論為微生物指標不合格的食品不予復檢」。

□崔學文 餘曉琴
  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

相關焦點

  • 行標解讀: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採集和轉運
    為規範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標本採集和轉運技術要求,國家衛健委於2018年12月11日發布了《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採集和轉運》(WS/T 640—2018,2019年6月1日正式實施),在「2019全國感控與耐藥感染大會」——微生物標本全流程管理專場上,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的王輝教授對本行業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相信會為臨床醫護人員實際執行提供指引。
  • 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注意事項解讀(下)
    繼上篇分析了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中樣品採集與保存、樣品製備、檢驗方法的採用、檢驗結果準確性保證、判定依據應用的合理性等注意事項,本篇繼續分析判定標準基本原則、食品分類、結果評估以及如何防控風險等。
  • 董明盛——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學與食品發酵工程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食品科學 研究領域: 微生物學與食品發酵工程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上)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食品檢驗要嚴格按照食品檢驗標準(或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的檢驗方法)對食品進行檢驗,保證對外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理化檢驗方法總體參照GB/T5009.1-2003(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總則,該標準正在修訂中)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下)
    本期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延續上兩期內容,重點闡釋技術要求中的其他內容和方法使用的注意要點。  分析步驟  儀器參考條件:方法中會給出儀器參考條件,如色譜儀、色譜柱、流動相、程序升溫條件、檢測器、質譜參數等。
  • 微生物學檢驗必考50點
    點擊連結了解圖書詳情考前必備:密押兩套卷考前必備:必背考點記憶冊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副/正高)模擬題已上架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副/正高)模擬題已上架臨床基礎檢驗(副/正高)模擬題已上架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知識點整理來自《必背考點記憶冊》1.非細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亞病毒、朊粒。
  • 微生物檢驗方法實操視頻
    本系列視頻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科技標準司組織為提升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微生物檢驗人員操作水平,有關單位和專家系統梳理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商業無菌檢驗》(GB 4789.26-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 2020食品質量控制與檢驗技術論壇邀請函
    疫情之下,如何快速檢驗檢測,保障食品和生物安全,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檢測技術和產品是關鍵。   為提升我國相關企業的食品檢測和質量控制能力,助力食品行業健康良性發展,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如何實現快速、高效、精準的對汙染食品的檢測,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實現檢測的廣泛應用和推廣。
  •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框架
    微生物學檢驗食品安全標準主要為GB 4789系列。截至2020年8月,現行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共有除GB 4789.32、GB 4789.33、GB 4789.37外的GB 4789.1—4789.43共40個方法。
  • 食品安全標準中沙門氏菌解讀
    沙門氏菌的檢驗標準及限量要求  沙門氏菌的檢驗原理為根據其在特定培養基上的生長、形態和生理生化特徵,首先用非選擇性的液體培養基進行前增菌,使受損的沙門氏菌細胞恢復到正常而穩定的生理狀態並進行一定程度的增殖;然後轉接到含有選擇性抑菌劑的促生長培養基中,抑制大部分的非沙門氏菌,促使沙門氏菌得以持續增殖;之後用選擇性分離培養基進行分離,以得到肉眼可見的疑似沙門氏菌菌落,並利用生化試驗進行初步鑑定
  •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安全與檢驗方向)專業介紹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安全與檢驗方向)專業  (理工類,四年制本科,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檢測、監督和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高級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行政管理、進出口食品的監督檢驗、食品生產和流通中的質量安全控制以及相關的食品教學和科學研究等工作
  • 臺灣地區第二次預告修訂食品原料阿拉伯樹膠的檢驗方法草案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地區「食藥署」消息,9月13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部授食字第1051901651號公告,擬修訂食品原料阿拉伯樹膠的檢驗方法草案。     修訂內容如下:     一、修正中英文標題。
  • 微生物學和感染性疾病學相關書籍介紹之臨床微生物學英文教材
    從事臨床微生物學工作的前提,是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基礎。在建立這個基礎的過程之中,在獲得專業精神食糧的要求面前,書籍不可或缺。我自己曾經遇到過不知道衛生部規劃教材的檢驗人員,群裡的老師也遇到過不知道微生物學圖譜的同仁。我想我們的驚訝,是相同的!所以不惴淺陋,我把我所知道的專業書籍,給大家介紹一下。有同道會問:「你都知道嗎?」顯然,這不可能。
  • 2017考研專業解讀:083201食品科學
    2017考研專業解讀:083201食品科學   一、專業介紹   1、專業簡介   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實務權威讀本來了!
    如何強化承檢機構出具檢驗報告的法律責任?復檢處理流程是怎樣的?……讓我們來看看總局食品抽檢司給出的解讀吧!一現場抽樣有哪些具體要求要遵守?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GB 4789.1—2016)的三級採樣方案中要求預包裝食品的樣品數量滿足相同批次的5個獨立包裝;檢驗食用植物油中的黃麴黴毒素B1項目時,檢驗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GB 5009.22—2016)要求樣品數量不少於1L且不少於3個包裝。
  • 民法典解讀 | 總則、人格、繼承篇的亮點梳理
    民法典解讀 | 總則、人格、繼承篇的亮點梳理 2020-07-23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理論)期末複習02
    參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第5版)》  分枝桿菌屬是一類細長、略帶彎曲、呈分枝狀生長的細菌,革蘭染色陽性,無芽胞(三)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A型、C型產氣莢膜梭菌、敗毒梭菌(C.septicum)、諾維梭菌(C.novyi)為氣性壞疽主要病原菌。微生物學檢查:塗片染色鏡檢、厭氧分離培養、鑑定試驗、動物試驗。
  • 以「典」明「踐」|李永軍教授解讀民法典《總則編》
    6月1日,應大成律師事務所邀請,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永軍,為所有關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內容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以『典』明『踐』」的民法典《總則編》分析講座。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中)
    本期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延續上期內容,重點闡釋技術內容中的分析步驟。  分析步驟:  1)試樣製備:試樣製備作為分析步驟的前端,要求關聯抽樣、制樣、檢驗、復檢等具體實施情況,涉及抽樣數量(包含檢驗數量、復檢備樣數量)、包裝個數、樣品預處理(冷凍、加入抗氧化劑、加熱熔融、含維生素類樣品避光等)、樣品製備部位、製備後樣品數量、製備後樣品存儲條件、制樣均勻性等。
  • 食品安全標準試題(三)——答案解析!
    C、六六六 D、金黃色葡萄球菌解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2016年6月7日發布的「食品安全風險解析:關於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的科學解讀」中指出,DON是各國穀物中檢出率最高的一種真菌毒素。A、甜味劑 B、相同色澤著色劑 C、防腐劑 D、抗氧化劑解析: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附錄A中,8、下列(D)不可以作為食品監管抽樣檢驗判定時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