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第二次預告修訂食品原料阿拉伯樹膠的檢驗方法草案

2021-01-08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據

臺灣

地區「食藥署」消息,9月13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部授食字第1051901651號公告,擬修訂

食品原料

阿拉伯樹膠的檢驗方法草案。

 

    修訂內容如下:

 

    一、修正中英文標題。

 

    二、增列「外觀」、「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及「參考文獻」,另增列「汞」、「鎘」依衛生福利部公告「重金屬檢驗方法總則」進行分析。

 

    三、修正「性狀」及「灰分(酸不溶)」。

 

    四、修正「乾燥減重」,區分樣品為粒狀及噴霧乾燥樣品。

 

    五、修正「總灰分」之熾灼溫度。

 

    六、修正「不溶物」為「酸不溶性物質」。

 

    七、修正「砷」及「鉛」,改依衛生福利部公告「重金屬檢驗方法總則」進行分析,另修正其限值單位,由「ppm」修正為「mg/kg」。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第二次預告修正食品原料阿拉伯樹膠衛生標準
    2016年1月27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51300035號公告,第二次預告修正「食品原料阿拉伯樹膠衛生標準」,並更名為「食品原料阿拉伯樹膠規格標準」,60天內接收公眾意見和建議。    該草案系參考國際相關規格,修正阿拉伯樹膠的定義、性狀描述、鑑定及純度等要求,以保障相關原料的衛生安全及質量。
  • 關於修訂《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一、修訂的必要性及總體思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為《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樣檢驗,並依據有關規定公布檢驗結果,不得免檢。
  • 阿拉伯樹膠:木乃伊和可樂都需要它(圖)
    阿拉伯樹膠是樹木所分泌的膠質,只有金合歡樹和阿拉伯膠樹這兩種植物才會分泌這種膠質,它們因此被籠統俗稱為「阿拉伯膠樹」。據說在距今5000多年前,人們偶然發現,一些樹皮破損的「阿拉伯膠樹」樹幹上,會自然凝固一些橢圓形、琥珀色半透明的膠塊,人們發現這種膠塊可以很容易地溶於水,可以持久保持食品、飲料的香味。
  • 歐盟批准辛烯基琥珀酸阿拉伯樹膠用於部分產品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網站消息,8月29日歐盟發布(EU)No817/2013號委員會條例,就辛烯基琥珀酸阿拉伯樹膠(Octenyl succinic acid modified gum arabic)修訂(EC) No 1333/2008號法規附錄II、III以及(EU) No 231/2012號法規附錄
  • 臺灣地區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方法》
    食品夥伴網訊  2018年9月20日,臺灣食藥署發布公告,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方法》,並自即日起生效。     臺灣食藥署發布了6條公告,對以下物質的檢驗方法進行了修正:     1、聚甲基戊烯塑膠類之檢驗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膠類之檢驗     3、以甲醛-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類之檢驗     4、以甲醛為合成原料之塑膠類之檢驗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第二十六 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共同制定。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 臺灣地區第二次預告制定奶油、乳脂、人造奶油與脂肪抹醬的品名及...
    2016年8月30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51302682號公告,第二次預告訂定「奶油、乳脂、人造奶油與脂肪抹醬之品名及標示規定」,60天內接收公眾意見和建議。     「衛福部」前於2016年3月10日第一次預告訂定「奶油、乳脂、人造奶油與相關產品之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經評估各界所提意見及參考國際法規,修正人造奶油與相關產品的油脂含量界定及品名標示規定:針對以食用油脂製成人造奶油且油脂含量達80%以上的產品,其品名應標示為「人造奶油」;油脂含量達10%以上未達80%的相關產品,其品名應標示「脂肪抹醬」,且均不得使用表彰其為植物性奶油的文字作為產品外包裝的標示
  •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修訂草案)
    第十二條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計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抽樣檢驗的食品品種;(二)抽樣環節、抽樣方法、抽樣數量等抽樣工作要求;(三)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判定依據等檢驗工作要求;(四)抽檢結果及匯總分析的報送方式和時限;(五)法律、法規、規章、標準、技術要求規定的其他內容。
  • 臺灣地區擬修訂《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
    食品夥伴網訊  2019年3月11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部授食字第1071303538號通知,發布預告《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第六條、第三條附表一及第五條附表三修正草案。   本次草案修正重點如下:   1. 增訂水產動物(魚類、貝類、甲殼類、及其他水生軟體動物)油脂之無機砷限量0.1 mg/kg規定。   2. 現行三項「煙燻」水產製品之苯(a)駢芘規定修正為「煙燻或燒烤」,以擴大其管理範圍。
  • 食品安全法將首度修訂 擬嚴格追責違法作業檢驗人員
    本報記者昨日獲悉,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23日已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據了解,此次修法是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施行以來的首次修改,草案從現行法律的104條增加到159條,旨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 臺灣地區發布修訂7項食品衛生標準
    2019年8月15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071303671號令,修訂《一般食品衛生標準》等7項食品衛生標準,即日生效。修訂內容是:在《一般食品衛生標準》中納入原《冰類衛生標準》、《飲料類衛生標準》及《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有關原料水水質的相關規定;納入原《飲料類衛生標準》中有關咖啡因含量的規定;納入原《嬰兒食品類衛生及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中有關農藥殘留的規定
  • ...修改行政預告:黃粉蟲幼蟲及雙斑蟋允許作為所有加工食品的原料...
    食品夥伴網訊 1月27日,韓國KFD發布了《食品法典》部分修訂案行政預告,以往作為暫定食品原料使用的黃粉蟲幼蟲及雙斑蟋,可作為所有加工食品的原料使用,且所有營業者均可將其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2015年11月6日召開的第4次規章制度改革長官會議上,提出了所有營業者可將黃粉蟲幼蟲及雙斑蟋用於食品製造、加工、烹飪的建議事項,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相關部門經協商,根據獲得認證企業的要求,特制定了此修訂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於公布《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
    為規範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加強化妝品監督管理,保證化妝品質量安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起草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 稿),報送國務院。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立法質量,現將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報送國務院的送審稿及說明全文公布,徵求意見。
  •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正式撤回!
    23日,香港立法會召開大會,會上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布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的草案。據《明報》報導,李家超指出,政府今年2月提出《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草案4月3日在立法會首讀,他5月27日向立法會預告6月12日將草案恢復二讀;由於公眾對草案意見分歧、社會出現矛盾,政府經研究及檢討,決定暫緩修例,他因此在6月15日致信立法會,收回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預告,立法會大會處理修例的工作因而停止。
  • 臺灣地區制定原料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使用限制
    2018年5月29日,臺灣地區發布衛授食字第1071300082號公告,制定原料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使用限制的草案。內容包括:     (1)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未經確認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 臺灣地區擬增修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非班太爾等的最大殘留限量
    2012年12月7日,臺灣地區「行政院」衛生署發布署授食字第1011303784號公告,預告「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第3條修正草案,預告終止日為2013年2月5日。本次修正要點如下:  一、增訂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貝他美沙松)在家畜類的肌肉、肝、腎、脂及乳等五項殘留容許量。
  • 臺灣地區預告《輸入蛋品、乳製品及明膠及其衍生物、其他動物膠與...
    食品夥伴網訊  2018年10月26日,臺灣食藥署發布FDA食字第1071303013號公告,預告《輸入蛋品、乳製品及明膠及其衍生物、其他動物膠與消化蛋白質及其衍生物產品供食品用途,應檢附官方證明文件之規定
  • 臺灣地區預告修正包裝食用鹽品的氟標示規定
    食品夥伴網訊  2019年11月12日,臺灣衛生福利部預告修正包裝食用鹽品的氟標示規定第二點草案。   (三)應依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辦理營養標示,且應加標產品之總氟含量。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 臺灣現工業原料添加食品新案例 統一等中招
    黑化學製劑、工業原料都成了食品添加劑  「毒澱粉」重創臺灣美食形象  順丁烯二酸酐、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這些普通人完全沒聽說過的工業原料、化學物質,最近曝出竟被臺灣不法廠商加入澱粉等食品中。  也和兩年前「塑化劑」事件類似,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直到5月13日才發出新聞稿,對外公布結果。表示不合格產品是因使用未經核准的順丁烯二酸酐化制澱粉,涉及的劉記粉圓等相關澱粉製品,原料分別來自臺南和新北的澱粉生產企業。兩家企業被勒令立即停產,25噸原料也被封存。
  • 臺灣地區修定《原料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的使用限制》
    2018年11月6日臺灣地區法源法律網訊,11月6日臺灣地區「生福利部」發布衛授食字第 1071302587 號公告修訂《原料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的使用限制》全文 3 點;並自2019年7月1日生效.主要內容包括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