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冷風,秋天突然間就匆匆離去,上海的冬天清掃了最後一絲熱氣,路上的行人都裹緊了外套,不願再逗留在冰冷的街道上。只有馬路兩側的餐廳變得鮮活起來,在寒風中冒著熱氣,透過玻璃窗戶散發著溫暖的黃光。腳步開始變得不由自主,無法拒絕的美味伴隨著日益增長的肥肉悄悄走近。啊,暖和起來了。啊,去年的裙子怎麼縮水了?駐足懊惱之時,身後那座略顯恐怖詭異的場坊深處似乎傳出了某種危險的聲音「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陣陣陰森低沉的呻吟將我的視線引向了背後那座神秘的房子,與周圍的高樓大廈不同,這座建築僅有5層高度,入口門廊上掛著「19叄Ⅲ」的招牌,伴隨著悽風瑟雨,一股恐怖陰森感撲面而來。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慕名前來,相較於豔陽高照,陰雨天下的1933更顯滄桑,也多了一絲詭異的神秘感。
恐怖的神秘感伴隨著「會被殺掉的,殺掉的,掉的,的」將我的目光完全吸引。1933老場坊本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也是現存唯一一座完好的屠宰場。由於建築功能的缺失,後被改建為創意產業集聚區,現在的1933儼然成為了一個網紅聚集地。各大網紅咖啡館,創意遊戲館均入駐其中。
陰冷血腥的歷史背景並沒有阻止年輕人的好奇心,亦無法阻止我略帶膽怯的腳步。走進大樓內部,戴上耳機,滴答的音樂裹挾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時間倒轉回到1933……
電影《初吻》
老場坊融匯了東西方特色,整體建築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外方內圓的空間布局暗合了中國風水學中「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穿過中間一座24邊形的主樓走向場坊任意一側,抬頭仰望便可看見錯落布置廊橋空間和高低不一的斜橋相互連接,縱橫交錯。
循著倚靠牆壁緩緩向上的坡道往上探去,地面上赫然印著「19叄Ⅲ」的字樣,即使隔著鞋底似乎也能感受到地面的粗糙質感,看似普通的坡道其實是老場坊的牛道,主要被用來屠宰過程中動物行走使用,這些粗糙不平的防滑設計,配合著具有分流作用的廊橋,實現人畜分離的制度,使整個生產工藝井然有序。
手指觸摸手邊高過腰間的混凝土護欄,眼前的精緻也不斷變化:橫豎交錯的混凝土構架,層層向上的垂直樓梯,高低不同的護欄扶手,整座建築像迷宮一般讓人剛步入其中就找不到出口。滄桑厚重的混凝土粗糙質感配合著散發鐵鏽味的金屬杆件讓人不僅想像到多少年前在這裡發生過的血腥故事:穿著膠皮靴子,圍著膠皮圍裙的屠夫們揮舞著手中的砍刀啪啪的剁碎檯面上的骨頭,鮮紅的血液在檯面上漫延開來隨後滴落到地面上,配合著滴答滴答的聲音;地面上不時出現的下水井蓋,稀稀拉拉帶走地面還沒來得及積攢起來的雨水,雨水倒映,另一個屠夫手持厚重的水龍頭衝刷著地面,打亂了平靜的水面,血液被衝散衝淡然後沒有痕跡……
坡道,樓梯延續向上,細雨逐漸消散,地面的水波閃著昏黃的微光,繞過一圈圈樓梯拾步向上,牛道連接廊橋空間,廊橋外側房間一字排開,這些房間現被用作商業空間以及部分創意工作室使用,常年舉辦各類創意藝術活動及公益活動,由於陰雨天的緣故,屋內星星點點亮起燈光。
牛道一旁的垂直樓梯上一個畫著精緻妝容舉著透明傘的姑娘站在轉交平臺一側擺著冷酷的pose,而廊橋另一側的大哥扛著長槍大炮的人咔嚓咔嚓的拍攝著,不時低頭檢查一下滿意的點點頭;遠處屋頂平臺上零星駐足著幾個孤獨的身影,眺望遠方,像是在思考些什麼;窗戶裡面的人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著書,或是品著手裡冒著熱氣的咖啡,雙眼迷離的望向窗外滴答的雨落。
持續向上探索,來到位於老場坊四樓的空中舞臺,整個舞臺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8米挑高的空中舞臺的中央600平米麵積懸空而設,全部用鋼化玻璃製成。走向舞臺正中央,低頭望去,透明玻璃下方偶有行人走過,不少有恐高的小夥伴只敢站在玻璃四周探頭往下望去,然後又瑟瑟的往後退了幾步。抬頭仰望,圓形的穹頂被鋼架結構交錯覆蓋著,通過穹頂中間圓形天窗看到室外些許光亮,突然間一縷陽光傾瀉而下:玻璃舞臺上瞬間聚滿了人,熙熙攘攘地圍繞著中間的什麼東西交流著,身邊也有不少舉著酒杯的人竊竊交流著,背後還不時有閃光燈閃過,伴隨著咔嚓的拍攝聲,場面熱鬧極了;人群散開,藏在人群中間的保時捷也露出其酷炫的外表,寶石藍色的車身,灑脫流暢的線條,自由激情的敞篷設計……
圖源來自於網絡
不知何時開始窗外的小雨已經停止了,從擁擠的舞臺空間走出回到室外,陽光穿過雲層透射出絲絲光線,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幾分暖意;絲絲陽光透過中庭縱橫交錯的廊橋空間,打在粗壯的傘形柱上,最後又落在冷灰色的地面上。光線時明時暗,建築光影也不斷交替變幻,使得整個空間神秘而富於變化。整個外廊橋空間含有4層外廊和交替連接的26座斜橋,是當初動物進入屠宰區域的必經之路,空間交錯疊替,走在寬度各不相同的廊橋之間,仿佛看到不同大小的牛在不同寬度的廊橋上悠哉的穿行,不時還發出哞哞的聲音,殊不知在廊橋另一端等待的卻是血淋淋的死亡。廊橋兩側護欄高低不一,有時僅微微高過腰間,有時又與胸口齊平,有時竟只能踮起腳尖才可看到對面的景色,對面廊橋上還不知死亡臨近的黃牛也因此忽隱忽現。
攝影:金小小。
走在商戶外側的廊道之間,偶與幾個遊人擦肩而過,廊道寬度也有所不同,商戶外側相對較寬,配合擺放著可供休憩的桌椅,中間一排整齊排列的傘形柱將廊道分隔。整棟建築採用無梁樓蓋的結構設計,僅由300根寬大傘形柱均勻分布在建築方形的外圍體量中,獨立支撐起雄偉的建築。視線聚焦到眼前的傘形柱上,仔細觀察會發現傘形柱帽極具特色,區分八角形和方形兩種不同形狀,其中八角形傘形柱帽主要分布於建築外圍的西側,而方形傘形柱帽主要分布於建築外圍的其他部分。
攝影:金小小。
循著傘形柱排布找到八角形的傘形柱帽,隨之也走到了老場坊的西側。光線穿過立面窗洞透過透明玻璃攝入眼帘,地面上投射出圓形方形的立面陰影。抬頭看去是一整片水泥花格窗,並不常見的鏤空設計便於空氣流通,主要源於對宰牲工藝氣味濃重的考慮。花格窗主要位於老場坊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西端,眼前的這一片窗戶正面朝西,與上海長年風向一致,可以更好的達到通風的效果。除此之外,朝西窗戶的設置也暗含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寓意,讓動物死後可以得到更好的輪迴和超度。
攝影:金小小。
穿過某一斜橋,走回老場坊中心園區域,正片區域廊道交錯,空間豐富,樓上的人看著樓下的故事,而樓下的人抽著煙愜意的聊著天。站在中心園3樓抬頭看去,通過4樓玻璃舞臺透出半點光亮,似乎隱約還能聽到樓上噠噠的腳步聲。
沿著法式旋梯順勢而下,旋梯僅有一人寬左右,優美的弧線旋轉出巨大的圓弧角度,扶著階梯欄杆端莊的向下走去,仿佛是童話故事裡的公主慢慢進入大眾視野。然而這樣一個優雅的地方確是當初為工人逃生所設計的,中心園三層是當初進行屠宰工藝的車間空間,動物到此處難免驚慌於眼前的恐怖場景,為避免因動物受到驚嚇而傷到人,特設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慶幸的是殘忍恐怖的場景早已停留在了過去,現在的中心園區域一掃當年的陰森,被改造成為創意項目活動區使用,各類藝術活動,公益活動常年入駐,為公眾提供一個零距離接觸藝術和享受時尚生活的目的地。順著物流樓梯再次往下走去,回到場坊一層,迷宮也終於走向了重點。
圖源來自於網絡
天色已悄然暗淡,場坊外側的高樓大廈也開始了夜晚的故事,而這一座1933年的老場坊默默地繼續埋藏著沉寂了幾百年的恐怖秘密。
推 薦 閱 讀
上海工作室地址:
上海市虹口區哈爾濱路160號1913老洋行C-101
北京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建外SOHO東區B座 B901室
武漢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煙霞路萬達環球國際中心萬達尊B座20F
聯繫方式:
① 400-863-5573
② 021-614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