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來 林萃路通車、清華附小開學……「回天地區...

2020-12-11 北京市人民政府

  原標題: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來,林萃路通車、清華附小開學……「回天地區」37項民生工程年內投用

  過去「觀裡人」常說:「回天計劃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2020年6月底,盼了十多年的林萃路全線通車,老百姓感慨:「回天計劃很實際,惠民項目接地氣!」

  不僅僅是林萃路,「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以來,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建成開學,霍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開業,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正式開園……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有一批重點項目如期建成運行。2020年年底前,還將有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樓以及霍營公園、賀新公園等37個民生項目投用。

  與此同時,「回天有我」社會志願服務在社區抗疫實踐中得到不斷深化,「五方共建」「社區議事廳」等治理模式結出新果,「回天環保聯盟」等社會服務力量興起,「回天」三級社會組織治理體系逐步健全。在市區兩級政府以及廣大居民一起努力下,「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正加速落地,健康美麗、和諧活力的「回天」幸福家園逐步完善。

  疏堵效果顯現

  林萃路的開通,對於家住龍澤苑東區的張智來說,是上下班路上實實在在節約下來的一小時。

  「以前奔望京,路上怎麼也得一個多小時,現在不到40分鐘,下班回來還會更快。」張智說,「過去常走黃平路,不僅向西兜了個反方向,而且堵得厲害。林萃路打通後,開車到五環一馬平川,上班的心情都舒暢了許多。」

  對於回龍觀地區的出行環境,張智直言變化很大。自打2005年搬到龍澤苑東區後,他沒少在路上堵車,有一次早上去西二旗,短短6公裡路堵了兩個半小時。2012年,聽說林萃路很快就將打通,張智一家人還特意在國風美唐置業,就是為了儘快享受交通便利,可誰知,這一盼又是8年。

  2020年6月30日,林萃路全線通車的首日,張智早已做好準備第一時間嘗鮮,就連他退休多年的父母也特意前去感受了一番,並拍照發給兒子,囑咐他,「林萃路通了,以後別走冤枉路了!」

  這是數萬回龍觀居民日常出行的縮影。林萃路北延的開通,對周邊路網分流效果明顯,尤其是幫助京藏高速減負。「林萃路一開通,北郊農場橋車少多了。」在回龍觀社區網論壇上,網友發帖感慨,立即引來不少「觀裡人」跟帖:東部分流明顯,疏堵效果顯現。

  距離林萃路不遠處,還有全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現已建成開通一周年。數據顯示,一年間總騎行量超過140萬輛次,每個工作日早晚高峰有約1500人通勤打卡,成為了回龍觀居民出行的新時尚。不僅如此,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也已於7月底完工通車,「回天」居民可通過自行車專用路直達中關村軟體園,並在騎行中享受「左轉優先」等多項路權。

  與此同時,「回天地區」還有多項交通基礎設施正穩步推進,「一縱一橫」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緊張施工,京都兒童醫院等3處地下停車場開工建設,回龍觀公交保養場站正式開工等。

  「回天地區」交通環境改善還體現在細節,在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東南方向的文化路與龍騰街交叉口,不僅換上了全新信號燈,還施劃了導流安全島,充分保障行人與自行車安全。回龍觀東西大街等主幹道還施劃7000多個路側停車位,杜絕違規停車亂象等。通過重點工程與精細化治理相結合,困擾「回天」居民多年的交通問題正得到顯著改善。

  從「有學上」到「有好學校上」

  「回天」另一區域天通苑,也有一項工程牽動著大家的心。位於太平莊中街與立水橋東二路東北角的空地上,兩年前還是荒地雜草和爛尾樓,如今現代化的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拔地而起,2019年9月首期6個班招生開學,張智宇成為首批受益的家長之一。

  「2018年的時候聽說過這裡要建小學,可沒想到這麼快,更沒想到孩子真的能上清華附小,現在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高興。」張智宇家住天通中苑6號樓,走路到校只要十幾分鐘。「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完成文化課,更重要的是培養完整的人格、高尚的品德。現在孩子回家,會主動要求做全天學習計劃,這在以前是沒有的。」張智宇說。

  隨著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進駐,以及通過名校「手拉手」交流合作,「回天地區」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地區適齡兒童從「有學上」逐步向「有好學校上」過渡。此外,在學前教育方面,據昌平區教委學前科張媛媛介紹,通過多途徑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回天地區」的幼兒園和社區辦園點已擴大到95個,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及社區辦園點共計68個,普惠率佔比達到83%,而一年前,這個數字還是76%。

  不僅僅是增加學位,「回天地區」的醫療水平也得到顯著改善。前些天,來到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正在建設的住院樓項目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2個月內就能完工,將於10月投入運營。副院長楊林介紹,新住院樓啟用後,將安排婦產科、兒科、外科、骨科、ICU、CCU、心內科、腦病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腫瘤科、消化內科、呼吸科、檢驗科共14個科室遷入大樓。「屆時,505張床位將大大緩解醫院空有技術能力而缺乏設備、空間的尷尬局面。」

  社區治理精細化

  在社會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回天地區」百姓對社區治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樓加裝電梯、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做好垃圾分類和健康社區等等,都是居民熱點關注的民生訴求。各鎮街積極發揮「回天有我」作用,以黨建引領帶動各方參與,不斷改變大型社區面貌。

  前些天,回龍觀藍天嘉園社區東門一條自建路通暢了,存在6年的非法佔道和交通擁擠問題得以解決。原來,社區利用「五方共建」機制,發動駐社區企業北京德辰創夢農產品有限公司為社區贊助4.3萬元,購買500米隔離欄杆規範交通秩序。如今,不僅路面環境迎來大變樣,物業與居民矛盾也得以改善,小區居民滿意度、幸福感持續增強。

  在龍澤園龍澤苑社區,由支部牽頭、黨員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社區議事廳」,為社區「議」出了一個全民健身小廣場。由北京市體育局提供的13件智能健身器材不僅有健身車、轉腰器等,而且每件設施都是智能化的,運動量、速度、熱量以及周圍環境PM2.5值、噪音等數據,均能在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讓社區居民不出家門口就能運動健身。

  與此同時,昌平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也積極發揮作用,聯合「回天」7個鎮街成立了「回天環保聯盟」,目前,該聯盟已聯合20餘家垃圾分類上下遊企業及各類組織策劃並實施線上線下活動10餘場,成為鎮街、社區推進垃圾分類的有益補充。(孫雲柯)

相關焦點

  •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人大附中昌平學校……發改君探營回天地區學校...
    2018年8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回天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其中提到,要有效滿足地區新增入園入學需求,天通苑原有的一些配套幼兒園移交至教育行政部門,其中就包括東方劍橋天通東苑幼兒園。
  • 「回天之力」喚醒一座「睡城」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
    科星路作為林萃路北延,是連接「回天地區」和北京主城區的重要通道。早在2009年,大部分路段就已建成通車,唯獨中間930多米成為「斷點」,而且一斷就是11年。「主要問題卡在五星啤酒廠。」昌平區「回天專班」副班長薛巖介紹,有400米路段要穿過該廠廠區,涉及複雜的徵地拆遷等問題,而且啤酒廠地處鄰區,協調難度更大。
  •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人大附中昌平學校……發改君探營回天地區學校帶來最新消息
    2018年8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回天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其中提到,要有效滿足地區新增入園入學需求,天通苑原有的一些配套幼兒園移交至教育行政部門,其中就包括東方劍橋天通東苑幼兒園。(詳情戳《就在這個月!
  • 海澱名校入駐「回天」 32個教育項目完成近半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的學生校服與清華附小本部一樣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一批新學校陸續獲批並開建,家門口的城市森林公園正式開放,養老短板得到提升……2018年8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
  • 人大附中、清華附小入駐 回天地區多所新建校迎來開學
    我本身也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感覺到這學校的體育精神是一脈相承……」,今天上午,回天地區多所新建校舉辦了開學典禮,在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270名一年級小豆包第一次感受小學的開學場面,家長們對這所家門口的優質校則讚不絕口。同一時間,位於回龍觀地區的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今年也正式遷入建好的一期校園內,並迎來了首屆兩個班的初中新生。
  • 回天教育項目已完成14個,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二期即將開工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9月1日,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開學,270名一年級新生走進校園。同樣位於回天地區的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也於同日開學。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回天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來,32個教育項目已完成14個,已完成新增幼兒園學位4020個,小學學位1680個,中學學位360個。
  • 探訪回天名校開學首日:每個學生都要學會遊泳
    在家門口上清華附小、人大附中這樣的名校,曾是過去不少回天地區家長夢寐以求的願望。隨著回天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一批名校落地回天,讓回天的小孩不僅有學上,還有好學校上。9月1日,北京日報客戶端探訪回天名校開學首日。
  • 今年「回天計劃」項目增至74個:天通苑清華附小9月投用
    回天地區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公布7個多月來進展如何?今天(4月3日),北京市政協圍繞「落實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大型居住區精治共治」主題實地調研。據介紹,昌平區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安排」的要求,把今年計劃實施項目由原來的33個增加到51個,再加上去年的23個延續實施項目,今年共計實施74個項目。據介紹,74個項目中有教育項目19個,包括10個幼兒園、9個中小學。
  • 「回天地區」老百姓—— 含飴弄孫賞美景 樂享服務心舒坦
    自行車道最擁堵地鐵站客流減少一年來「回天地區」的交通出行也大為改觀,連接上地與回龍觀的自行車專用路則為每天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在上地一家製藥企業工作的小李,已經成為這條自行車專用路的忠實擁躉。「太方便了啊!不用擠地鐵,還能順便健身,工作、生活兩不誤!」
  • 人大附中來了!回天這所中學年內開建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學校的建設對於完善回天地區基礎教育資源布局、提升教育資源品質,均有重要意義。從選址來看,項目周邊坐落著紫金新幹線小區1-4期,華龍苑南裡、北裡、中裡,藍天園,霍營家園,天鑫家園等多個居住小區,建成後將填補該區域中學的空白,滿足學生就近入學需求。按照計劃,紫金新幹線學校二期將於年內開工建設。
  • 具備通車條件倒計時一個月,林萃路延長線現在什麼樣了?
    從地鐵回龍觀東大街站向南走一公裡,便來到了黃平路與林萃路延長線(科星路)交叉口,放眼望去這裡已企足而待,按照計劃的7月底前具備通車條件來看,打通這條「最後一公裡」的道路大約還有一個月。記者在現場看到,路側停了不少的大型工程車輛,兩邊的圍擋上印有不少「林萃路工程掠影」的照片。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路有三個交通指示標誌,顯示限速40公裡/小時、限高4.5米、禁止運輸危險物品車輛駛入。
  • 回天兩年之變:實施32個教育項目 名校落地讓孩子「有好學校上」
    太平莊中街與立水橋東二路東北角,原本是一座荒廢了近十年的建築,卻在263天裡協調多方關係、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基礎建設改造、校園文化建設、招生、家長培訓等工作。去年9月1日,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如期開學。
  • 小康之治的北京樣本 | 提供學位1.25萬個 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回天」
    九月伊始,北京第二批約40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學。早上10點,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北校區)270名一年級小學生迎來了開學典禮。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是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回天」的一個縮影。針對回天地區教育領域學位缺口的問題,「回天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群眾對回天地區基礎教育、學前教育的期盼,共安排實施32個教育項目,總投資約23.1億元,包括幼兒園20個,提供學位約6900個,中小學12個,提供學位約12500餘個。今年也是「回天計劃」的收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