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新中國成立,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8位總統,蔣介石只能排第七

2021-02-10 拇指雜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拇指雜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第一任民國總統(臨時):孫中山孫中山(1866-1925)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廣東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之一。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第二任民國總統:袁世凱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雲一時,叱吒中國政壇。

第三任民國總統:黎元洪黎元洪(1864-1928北洋政府總統。字宋卿。湖北黃陂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曾在海軍服役。

第四任民國總統:馮國璋老照片馮國璋,河北河間人。青年時代到保定蓮池書院求學,後因貧困輟學。1884年到大沽口投淮軍當兵。次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1890年畢業留堂充當教習。1896年被袁世凱任為新建陸軍督操營務處幫辦兼隨營步兵堂監督,不久又升督操營務處總辦。1903年調升北京練兵處軍學司正使,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

第五任民國總統:徐世昌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號菊人,原籍直隸天津,出生於河南省汲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多次出任國務卿,1918年10月至1922年10月任民國大總統。

第六任民國總統:曹錕1862年,出生於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1890年,於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毅軍哨官;1919年,被擁為直系軍閥首領;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第七任民國總統:蔣介石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第八任民國總統(代):李宗仁老照片 李宗仁(1891-1969)廣西臨桂人,字德鄰。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總負責人。國民黨高級將領,軍事家。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前民國的8位總統,第七位貢獻巨大,對中國有深遠影響
    民國時期可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時期。各行各業的人才湧現,今天我們來說說民國時期的八大總統,第三人可以說是幸運的,連續當了兩任,第七人實至名歸。第一任國民總統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
  • 中華民國37年經歷的8位總統
    中華民國(簡稱民國),1912年元月正式建立。民國初期北洋政府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蕩不安,孫中山南下建立國民政府,1926年國民政府出師北伐,2年後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1949年,中華民國時期結束。中華民國共存在了短短的37年時間,共經歷了8位總統,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8位?
  • 在中國歷史存在37年的中華民國 八位大總統分別是誰 有何背景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
  • 老照片:1912—1948,中華民國的8屆總統
    1905年,赴日本成立同盟會。1911年,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月13日,清帝遜位後一天,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袁世凱,北洋軍閥創始人,1859年出生項城。1892年—1894年成名於朝鮮,1895年受命在天津操練新軍,1898年參與鎮壓白日維新。1908年,手握大權的袁世凱被清朝皇室排擠出閣。
  • 中華民國「八位大總統」一覽!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1911年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京政府第一任總統——袁世凱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黃陂人,字宋卿,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中國惟一的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副總統。
  • 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
    前言 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來講,就是 1912 年到 1949 年的中國,國民政府為合法政府;從中國歷史的角度來講,指的是中國歷史從 1912 年到 1949 年的這段時期,是我國近代現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華民國的八位大總統名單一覽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1911年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京政府第一任總統——袁世凱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黃陂人,字宋卿,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中國惟一的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副總統。
  • 中華民國時歷八位總統,最後一任總統不是蔣校長?
    從1912年到1948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他們是:孫中山(暫時總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代總統)、徐世昌、曹琨、蔣介石、李宗仁(代總統)1905年成立中國聯盟會。1911年辛亥反動後被舉薦為中華平易近國暫時大總統。1940年,國平易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平易近國國父」。1929年6月1日,依據其生前遺言,將陵墓永世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他是一位在海峽兩岸都遭到敬仰的反動家,中華平易近國尊其為國父、中國國平易近黨尊其為總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稱其為「中國近代平易近主反動的龐大先行者」。
  • 中華民國是怎麼成立的
    1908年8月27日,清朝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各省成立諮議局,北京成立資政院,聲稱要實行「君主立憲」,成立「責任內閣」。公布《諮議局章程》、《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諮議局是向地方議會過渡的臨時性機構,資政院是清朝政府仿效西方議會模式設立的全國性輿論機構,是西方代議制在中國最早的嘗試)。1909年,清朝政府命令各省一律成立諮議局。至9月,除新疆外,各省先後宣告成立諮議局。
  • 【俊德堂論壇】王立華/中華民國的三個歷史貢獻
    本來我們的成就舉世矚目、舉世公認,由於思想方法的極端片面性,過分誇大錯誤導致全盤否定,一開始是個別的,後來變成主流,最後徹底否定黨和人民千辛萬苦奮鬥來的共和國。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將面臨滅頂之災,它不只是思想文化的災難,更是國家和民族的災難。其實,歷史虛無主義並不虛無,而是虛無和「虛有」結合。
  • 民國歷屆總統史——八位民國總統的悲喜人生
    從歷屆民國總統的歷史中,系統的可見中華民國的辛酸悲憤史。中華民國的歷史,其基本特徵就是軍閥政治。除孫中山以外,從北洋軍閥統治到國民黨執政,民國的總統們無一不是軍閥出身,無一不是靠強權政治,無一不是靠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嚴格地說,1912年到1948年的民國史上共產生了八位大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代)、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
  • 盤點辛亥革命至新中國成立期間發生的歷史重大事件
    1、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到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個行省中宣布獨立自治的達到17個。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正式成立。1912年1月至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臨時憲法,南京為臨時首都。
  • 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的歷任總統(組圖)
    從1912年到1948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緝的影響,自1907年起孫中山便長期居留歐美各國。武昌起義時,孫中山人在美國丹佛而不在中國。
  • 【每日一案】高中歷史《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
    (板書:中華民國成立)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中華民國成立 過渡:1911 年底,孫中山從海外回國,各省代表聚會南京,推舉孫中山為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那麼,中國民國成立的基本概況是怎樣的呢?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中華民國成立的視頻,提問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是哪一 年?
  • 八上歷史第3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真題專練
    「星標」統編歷史,就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公眾號推送的優質文章啦。具體操作只有三步:1.(2019·濰坊中考)1901年「建設新中國」一詞在報刊上頻繁出現,有人還倡言「推翻舊政府」「立黨救國」。這反映了(     )2.(2019·九江模擬)《中華民國史》寫道:「他提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力從事反清革命。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成。」
  • 歷史上清朝的那些守陵人,在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去哪了
    在我神州大地的五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200多位個性迥異的君王,而在這些帝王的潛意識裡始終有著這麼一個想法,就是他們的權利不僅僅是建立在他的生前,就算死後也要向世人們深深地體現出他的帝王之威。於是就產生了皇陵這種獨特的歷史文化。
  • 從胡適與蔣介石的一張合影說起,蔣介石對他高度評價
    1938年9月17日,中華民國政府特命胡適為駐美利堅大使,當年中華民國危難岌岌,蔣介石不考慮用職業外交官,而選擇胡適這樣一個文人來擔當駐美大使,是因為胡適以他的美國留學背景和與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是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同窗好友的關係並得到熱烈歡迎和極高信賴作為出發點的。蔣介石是想通過胡適在美國思想文化界名氣,進而影響美國政界乃至美國的對華政策。
  •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意義: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3月至1928年)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佔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府,於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正式形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什麼不能簡稱「中華民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名稱,成為新中國的國號,響徹世界。中共早期的建國構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建立新中國作為奮鬥目標。二大時,面對軍閥割據混戰局面,黨提出了建立共和國的構想。到了1931年,囿於當時的情形,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 老蔣當選總統後,三位副總統分別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答案:點擊手指上方的藍色字體「八戒看歷史」,再點擊關注即可!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際網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如果您對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