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簡稱民國),1912年元月正式建立。
民國初期北洋政府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蕩不安,孫中山南下建立國民政府,1926年國民政府出師北伐,2年後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1949年,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中華民國共存在了短短的37年時間,共經歷了8位總統,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8位?
1、孫中山
任職時間:1911年12月29日——1913年10月10日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字載之,號日新,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開拓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倡導者。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領導發動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2、袁世凱
任職時間:1913年10月10日——1916年3月22日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河南項城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12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此舉遭各方反對而引發護國運動,使其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病故。
3、黎元洪
任職時間: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人稱「黎黃陂」,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中國北洋政府大總統。
黎元洪在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死後他開始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民國十二年退出政壇,移居天津投資實業。民國十七年,其因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歲。
4、馮國璋
任職時間: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馮國璋,字華符,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直系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袁世凱稱帝後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徵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並聯合五將軍發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的通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闢,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1918年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1919年返回河間故裡。
5、徐世昌
任職時間: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號水竹邨人、弢齋。出生於河南省衛輝府(今衛輝市)府城曹營街寓所,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慶親王內閣的協理大臣(副總理)。
徐世昌早年中舉人,後中進士,1905年曾任軍機大臣,1916年3月任國務卿,1918年10月,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1922年6月通電辭職。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享年85歲。
6、曹錕
任職時間: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曹錕,字仲珊,清末直隸省天津府天津縣大沽口人,中華民國政治及軍事人物,直系的領導人之一。
1890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任毅軍哨官。1894年赴朝鮮參加中日甲午戰爭,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馮玉祥等人發動的北京政變趕下臺,囚禁於中南海,1926年獲釋,到河南投奔吳佩孚。1927年曹寓居天津盧溝橋事變後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1938年5月17日病逝,1939年12月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7、蔣介石
任職時間: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之前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不是總統稱呼
蔣介石,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等職。
蔣介石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
8、李宗仁
任職時間:1949年1月21日——1949年10月1日,代總統。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
李宗仁在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力,在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李宗仁先後指揮參與了徐海會戰、豫南會戰等,在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1965年7月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