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向善必然讓商業走得更遠

2020-09-11 高新教育

以下文章來源於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作者CGPI

5月22日,廣州高新教育集團董事長、DBA2020級學員張天培參加國際公益學院舉辦的「重塑後疫情時代可持續發展新生態」論壇暨DBA2020級雲開學典禮。


在論壇上,張天培表示,商業向善必然讓商業走得越來越遠,在此基礎上,廣州高新教育集團正在從三個維度助力當地教育行業可持續發展。

張天培發言摘錄:
關於公益與商業關係的問題,也是我們全體學員想來國際公益學院探尋的一個問題。有一種說法,商業就是最大的公益,我覺得講得有點絕對。但是關於公益和商業的關係,我是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共融共生的。

其實,我們來到國際公益學院學習,主要是探尋商業如何向善,讓我們用慈善之心去做商業,讓更多的人共同關注善與公益,從而也能夠引發更多的人關注到自己商業中的產品和服務。我想,商業向善必定能夠讓商業走得越來越遠,甚至是越來越寬。

當然,我們很多同學是公益機構的負責人。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受,就是在純粹做公益的時候,到底有多少力量可以持續地做下去,能撐到什麼時候。所以,假如公益能用商業的邏輯,激發它更多的動力或者更多的動能,就有可能讓公益走得更遠,產生更大的力量。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公益和商業是一種相輔相成,共融共生的關係。對於社會問題是不是只有用商業的方法才能得到最好的解決?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社會問題分很多種類型,有短期的,有長期的,有社會經濟的,有人文的等等,當然,我是贊成用一種有利可圖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因為這樣可以激發更多人參與這件事情,讓這件事情積聚更多智慧,但也有些社會問題不能用商業或者一種有利可圖的方法來解決的。

比如,教育問題。我是從辦職業學校開始的,在十三四年前,我所面對的學生和今天所面對的學生,即便讀的同樣是我們一所學校,但也有很大不同。十三四前的學生,雖然都來自廣東,但通常粵西和粵東的同學一來到學校,就先問你哪裡的,我哪裡的,先分成兩派,動不動大家擺一擺。但現在,我發現沒有這種現象了,大家來了以後,和平相處。


我感覺,導致我們學生發生的改變,不是學校的努力,而是他們家庭的改變。雖然這些孩子依然沒有考上高中,來讀我們學校,但是他們家長的素質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也提升了,進而化解了這個地域問題。而這個問題,很難用一種商業的手段或者其他有利可圖的方法來解決的。

再回到此次疫情,中國面對疫情能夠解決得這麼好,是因為我國有很好的動員力和組織力。所以,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商業手段更有效。

我們整個教育集團從2016年就開始探尋商業向善。我是2016年加入國際公益學院,現在是二度進來學習。通過之前兩年的EMP學習,我們升級了集團戰略,把構建生命成長共同體作為每一個高新人的共同追求,不僅僅關注我們的學生、老師、家長,還關注我們學生的家庭,關注社區。

從2016年探索到今天,而且在這個過程裡,我們重新梳理了我們使命,把「建校一所,造福一方」作為整個企業的使命和願景。在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們希望為整個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三件事情:

第一,關注行業的發展、所在地區的發展。推動整個集團的高管和校長加入或者是建立我們的行業協會,叫民辦教育協會。目前我是擔任了廣州市花都區民辦教育學會的會長,我們還有一些校長也擔任了當地一些市民辦教育學會的會長,從而推動我們當地行業的發展。

第二,基於我們受眾,根據我們的業務類型,建立更多公益機構。比如,剛剛我們成立了由EMP的學員一起發起的創夢高新家庭教育公益社,主要專注於家庭教育,更好地服務我們的社區。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教師發展平臺,為所在區域裡學校的教師做培訓。

第三,很有幸入讀DBA,可以帶動集團層面讓更多人學習專業知識,讓我們的工作更具有專業性。
文章來源 | 國際公益學院

相關焦點

  • 中國社企論壇2019年會倡導商業向善
    中國社企論壇2019年會倡導商業向善 2019-09-21 10: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記者 王祖敏)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以下簡稱社企論壇)2019年會將於10月15日--17日在成都舉行,其主題是「科技賦能、資本助力、商業向善
  • 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戴吟弛:為商業「向善」而奮鬥不息
    「畢業後,我的短期規劃是去非政府組織(NGO)完成有關弱勢群體賦能和環境保護的項目,之後會去國際組織發展,積累經驗後再專注於一個社會議題,最後落腳創建社會企業,再用商業的模式去解決社會問題。」在她的眼中,商業「向善」將在未來成為大趨勢,而「社會企業」的群體也將壯大。這個來自寧諾的女孩,在四年中對於這類議題時刻保持著關注和熱愛,通過自己的實踐不斷為理想加碼。
  • 環保藝術 商業向善 「2020自然夢想家」在歡樂海岸落幕
    活動為期10天,以「做喜歡的事,持續環保」為主題,從環保藝術、商業向善等角度,攜手「藝虛亦實」環保藝術IP,同歡樂海岸30家品牌、商戶一起共同發出環保倡導!讓更多人通過藝術的表達,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讓環保生活方式真正深入人心!
  • 商業向善,企業利用科技解決社會痛點問題成共識
    2020年會閉幕論壇暨2020向光獎頒獎典禮上,浙江科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科茂能源」)和廣州騎安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以廢塑料化學回收項目和青桔高精度分體鎖項目榮獲2020向光獎|年度商業向善TOP10獎項。
  • 讓農村「幸福食堂」走得更遠
    7月27日中午11時,驕陽似火,郭河鎮楊洲村「幸福食堂」飯菜飄香,一派火熱景象:30多位老人吹著空調吃著午飯,10張方桌坐得滿滿當當,不時響起歡聲笑語。(7月30日 《仙桃日報》)  民以食為天。對農村獨居老人而言,「吃」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 商業向善!普渡科技榮獲「2020向光獎·抗疫特別貢獻企業獎TOP10」
    作為在疫情中有突出貢獻的普渡科技榮獲了「2020向光獎·抗疫特別貢獻企業獎商業向善TOP10」獎、「向善企業證書」,同時也成為榜單中唯一一家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作為社會企業和影響力投資行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盛會,社企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出席者有全球善學研究發起人何日生、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公共和公益事務部總經理、社企論壇副理事長慕林杉等。
  • 「循環公益」讓愛心走得更遠
    100多萬元,「成績」喜人;通過「自循環」造血,永春「公益超市」同樣辦得紅紅火火。連日來,記者多方走訪不同公益模式樣本進行調查,探尋如何讓愛心走得更遠。  本報記者 王樹帆 實習生杜莘妍 文/圖  瓶頸篇  日前,記者盤點了近年來多個遭遇瓶頸的公益項目,它們或缺乏專業運作,或缺少資金扶持,在發展中面臨難以為繼的困難,一些項目甚至夭折。  樣本一  愛心饅頭店:獨資苦撐難以為繼「資金還是很緊張。」
  • 商業分析能力是怎樣煉成的?怎麼訓練商業邏輯?
    其實讀書與否,與成功不是必然的,只是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增加了讓生活過的更好的機會是肯定的。但如果想像很多企業家那樣成功,那麼並不只是靠讀書了。因為成功的人群裡,有學歷高的,也有學歷不高的。像現在很多有名的企業家,大多學歷都是中等水平,本科居多。那到底什麼決定著會不會掙錢呢?他們其實就是有獨到的商業邏輯、商業分析能力。不管是學渣,還是學霸。
  •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成都繼續「招商招才」內生性成長可走得更遠
    原標題: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成都繼續「招商招才」內生性成長可走得更遠 摘要 7月2日,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
  • 「2020第二屆中國益公司責任力年度論壇」舉行,探討商業向善之道
    十餘位社會各界傑出人士、學者出席,從扶貧創新、綠色發展、抗擊疫情、公益慈善等多個角度出發,探討商業向善之道。「責任力」是2019年騰訊首次推出「中國益公司」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時提出的概念。近兩年來,「中國益公司」倡導企業關注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創新中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
  •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記馬亞麗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 精打細算,才能走得更遠
    量力而行的人,才能走得穩。只有穩,才能走得更遠。凡事需留三分力,不可拋卻一片心。孤注一擲的人,即便是僥倖贏了一次,也會倒在未來的某一次計算失誤上。世間各類競爭,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誰擁有的底牌越多,就可以佔得先機。人在做,天在看,浪費可恥。
  • 學會思考,你才能走得更遠
    假如你撞上了一個好運氣,努力讓這個運氣飛得更久,而不是試圖再去複製另一個類似的運氣。最好的老師是願意和你分享失敗經驗的成功者。成功者說起自己的失敗時會精心挑選,就像明星主動流出所謂「素顏照」。不符合這兩點的都不算真正的商業模式。生活要把複雜的事情搞簡單,思索要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所謂眼界,不會改變一個人的聰明或愚蠢,只會強化一個人的聰明或愚蠢。科學的後果之一,是讓很多人以科學的成果來反科學。
  • 伊頓紀德吳偉鋒 把行善設計到商業模式中
    本屆年會舉辦了主題為「教育向善 企業向善」的跨界閉幕論壇,共吸引了校長、教育行政工作者、企業界、公益機構、創意機構、媒體等千餘嘉賓線上線下參與,從理論到實踐多維度地探討教育與企業共通的「以人為本」的長期主義價值。  論壇期間,《公益時報》採訪了江蘇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偉鋒。
  • 與城市一起脈動——龍湖商業20年的蝶變之旅
    中新網重慶新聞10月27日電 從無到有,從0座到49座商業中心,這串數字的背後,是龍湖用20年的時間,將「天街」為主要標籤的商業地標,寫在全國26座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傳奇。夜色中的時代天街  如果購物中心數量的增加,只讓人看到領跑全國的「龍湖速度」,而商業年銷售267億則是龍湖商業傳遞溫度與共情所結出的幸福果實。
  • 星匯商業鄭亮迪:商業重在資源整合 小而美已成趨勢
    可以說,藝術走進購物中心已成為商業發展的一種趨勢。同樣,星匯商業CEO鄭亮迪向記者表示,「未來的商業業態一定會細分,能存活下來的一定是那些有思想、有核心靈魂的商業模式。」星匯商業CEO鄭亮迪星匯商業,一個致力於小而美商業的品牌締造者。
  • 就是益田旅遊商業
    目前,益田旅遊商業籤約的旅遊商業項目覆蓋深圳、西安、陽朔、黃山、張家界等多個熱門旅遊城市。未來我們將繼續開拓國內主要二線以上城市的地標性商業項目,並注重城市軌道交通連接商業項目和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商業項目的拓展。
  • 素樸三思孫愛思:藝術跨界商業地產、文旅地產,是一種必然
    出於對中國文化創意生態的觀察,素樸三思用獨特、創新的思維重新詮釋了視覺藝術與商業、大眾消費之間的關係。  這場全新的沉浸式視覺藝術博覽會匯聚了30+知名藝術機構,協同新銳藝術家,在3000平方米的場館探索無儘可能。  擔任執行長的孫愛思說,藝術是包羅萬象的,他跟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等各行各業都能有很好地嫁接。
  • 天蘭尾貨以「左鄰右舍」商業模式搶灘京郊
    左鄰右舍商業新模式,打好親民服務牌  歲末年初,當大多數企業在冬季固守陣地,緊盯終端市場銷售業績時,天蘭尾貨出其不意開赴遠郊,以三足鼎立之勢打出京郊三張王牌——天蘭尾貨石景山店,天蘭尾貨順義店,天蘭尾貨密雲店。
  • 有底氣讓中國價值觀走得更遠
    有底氣讓中國價值觀走得更遠 發表時間:2016-08-26   來源:威海文明網  有底氣,方才有能力去發聲,方能讓我們的價值觀走得更遠、更有力。多些底氣,發出中國的時代強音,讓世界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展示一個大國崛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