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向善,企業利用科技解決社會痛點問題成共識

2020-12-12 網易新聞

(原標題:商業向善,企業利用科技解決社會痛點問題成共識)

近日,在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閉幕論壇暨2020向光獎頒獎典禮上,浙江科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科茂能源」)和廣州騎安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以廢塑料化學回收項目和青桔高精度分體鎖項目榮獲2020向光獎|年度商業向善TOP10獎項。

2020向光獎|年度商業向善TOP10

商業向善正成為全球商界潮流。主辦方表示,2020向光獎|年度商業向善獎的設立,目標就在於發現和鼓勵更多企業追求社會價值,希望能找到依靠創新思維和機制,利用其主營業務和產品,顯著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商業公司。正如社企論壇第六屆聯席輪值主席、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丁健在年會開幕式致辭中所說:「疫情有可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種考驗。從財富效益層面來看,也更是告訴我們不能再簡單地只考慮財富怎樣聚集,而應該考慮怎樣讓財富創造的效益能夠普惠整個社會。」

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的主題是「重啟美好生活」。那麼,上述獲獎企業是如何給社會帶來真正美好的效果和影響,同時實現自身企業的價值觀呢?

公開資料顯示,科茂能源是一家提供廢塑料化學回收技術方案的高科技企業。利用自主開發的創新技術,提供整套集成設備、催化劑和技術運營支持,使垃圾處理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水平大幅提升。

滴滴青桔則是滴滴平臺推出的共享單車品牌,利用強有力的技術研發優勢,採用「智能中控+分體鎖」的技術方案,有效保全單車資產,降低車輛破壞率,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城市單車治理難題,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

一家為環保企業,專門針對廢塑料處理提供技術輸出,另一家為共享單車行業的一員,專門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問題,兩家企業身處兩個不同行業,看似行業相差巨大,卻有共同的特性,即都利用了科學技術手段來解決社會痛點問題。

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的統計,2019年,我國產生6300萬噸以上塑料垃圾,在垃圾中佔比15%左右。其中只有30%被回收,70%被焚燒、填埋或者遺棄。因此,治理塑料汙染成了近幾年固廢處理中的一段旋律。傳統處理廢塑料的方法,如回收造粒、填埋和焚燒發電等方式依然存在資源化經濟收益低、環境汙染大等問題。科茂能源董事、COO 李金城對和訊網表示,與傳統處理方法相比較,公司將廢塑料變廢為寶,使垃圾處理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水平大幅提升,公司產品對塑料垃圾進行分子級拆解和重組,出油率為50%-60%。

浙江科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OO 李金城

在解決治理廢塑料汙染方面,成立已有10年的科茂能源具備了自身獨創的核心競爭力。李金城進一步解釋稱:

一是擁有多項全球領先的顛覆性創新技術。整套技術工藝涉及催化劑、設備集成、自動化、垃圾資源化等多項重大技術成果。截止2019年底,公司已獲得28項智慧財產權,另外有12項正在審理中。

二是公司能夠適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公司自研發開始就以客戶應用場景為導向,將數十個技術節點融入集成設備中,擁有日處理量3-100噸的小中大型解決方案能力,對生活垃圾進行一站式處理,輸入混合垃圾,分選出廢塑料並進行化學回收,全程自動化。目前多個項目已處於落地之中。

三是公司擁有特製催化劑配方及生產工藝。經4年研發,千次實驗攻堅,科茂能源研發出了特製無害催化劑及其生產工藝,實現了反應條件低、催化效率高、使用和處理成本低的優秀特徵。公司對催化劑配方及生產工藝實現嚴格保密。

同樣,近幾年爆發的共享單車,雖然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問題,但其依然存在單車亂停亂放,車輛被破壞、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如何能夠實現車輛資產保全,降低運營成本,單車企業也在不斷地利用技術進行產品的推陳出新。

廣州騎安科技有限公司

滴滴青桔北鬥高精度分體鎖單車項目負責人祝振江

滴滴青桔北鬥高精度分體鎖單車項目負責人祝振江對和訊網表示,在技術應用領域,滴滴青桔通過創新性的車鎖形態以及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應用,解決了城市單車亂停亂放的秩序問題,還有效降低了因人為破壞、偷盜車輛造成企業資產損失,提高資產使用率,節約了運營成本,提升了用戶找車/停車滿意度;實現了三方共贏的結果。

此外,祝振江還表示,滴滴青桔北鬥高精度分體鎖單車項目核心技術就是高精密定位技術在共享單車行業中的應用,尤其是在動態的城市環境中大規模的使用,在各個維度上都有一個創新。

事實上,無論是科茂能源,還是滴滴青桔,在他們推動項目過程中都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但經過了長時間的技術突破和產品的迭代,最終都得以應用落地,有效的解決了社會痛點問題,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企業的價值觀。

科茂能源董事、COO 李金城在年會發言中倡導,對於硬科技,我們稱為向善的發心,商業的模式、金融的手段,還要有前沿的技術,才會徹底解決一些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馬翔宇表示,設立商業向善獎是要鼓勵和表彰那些已在此領域做出實際成績的企業。目前全社會對「商業向善」的認同趨向一致,很多企業和企業家加入「商業向善」行列。今年申請「2020向光獎|年度商業向善TOP10」的企業項目多達100多個,就是很好的說明。

馬翔宇認為,2020向光獎|年度商業向善獎順應了國際潮流,尋找中國企業踐行商業向善的成功案例,尤其是要找出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創新實踐,引導更多商業企業走上向善之路。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中國社企論壇2019年會倡導商業向善
    (以下簡稱社企論壇)2019年會將於10月15日--17日在成都舉行,其主題是「科技賦能、資本助力、商業向善」。  在20日於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社企論壇輪值主席代表、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公共和公益事業總經理慕林杉表示,「科技賦能」旨在集中展示中外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社會痛點問題集中的領域,倡導科技向善;「資本助力」是指藉助資本的力量,提升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能力;「商業向善」則是引導商業成為一種向善的力量。
  • 騰訊發布科技向善白皮書科技向善是一種「產品力」
    騰訊主要創始人、原首席技術官張志東分享了四個案例研究:網絡棋牌遊戲的「健康約定系統」、美團青山計劃、面向兒童的圖形化編程工具Scratch和Edovo美國監獄平板教育,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是嘗試用科技和產品來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向善而為 逐光而行
    數夢工廠供圖數夢工廠:「數智戰疫」仍在進行時作為國內數據智能領軍企業,數夢工廠自今年1月21日起,針對疫情突發亟需全面高效控制傳播軌跡等問題,發布了一系列數智戰疫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疫情分析防控決策系統、智能疫情情報分析系統、交通卡口防疫系統等,助力各地政府聯防聯控、精準決策。同時,其提供的法人大數據解決方案,也助力於各地精準復工復產。
  • 商業向善!普渡科技榮獲「2020向光獎·抗疫特別貢獻企業獎TOP10」
    作為在疫情中有突出貢獻的普渡科技榮獲了「2020向光獎·抗疫特別貢獻企業獎商業向善TOP10」獎、「向善企業證書」,同時也成為榜單中唯一一家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作為社會企業和影響力投資行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盛會,社企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出席者有全球善學研究發起人何日生、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公共和公益事務部總經理、社企論壇副理事長慕林杉等。
  • AI向善,科技賦能弱勢群體
    科技的終極價值落腳於人文關懷,體現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正如曠視職康站項目負責人桑寧所說,「我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商業項目。對企業而言,AI幫助各行各業實現降本增效,是商業價值的體現。而這背後的深層邏輯在於——科技與人類的關係。科技正在改變世界,也在重塑著人類社會,面對疾行的科技,我們需要正視影響、規範發展、合理使用,平衡商業性與社會性,最優化其價值。」
  • 向上向善,喔趣科技榮獲「2020年度臻善企業大獎」
    鑑於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以及抗擊疫情期間的突出貢獻,喔趣科技榮獲「2020臻善獎——年度臻善企業」。據了解,第五屆【臻善獎】從啟程時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案例提報,到引發社會各界熱切關注的網絡投票,逾200家企業機構、近百位商業領袖以自身卓越的向善實踐脫穎而出,進入到專家評審環節的最終選拔。
  • 王和:航延險風險是一次極好的「向善」教育機會
    「航延險」本是一個創新型產品,它針對現在社會的「痛點」,很好地分散了消費者的「延誤和取消風險」,同時,對於緩解因航班延誤可能導致的矛盾和糾紛,也起到了一定的化解和積極作用。由此可見,保險詐騙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它不是簡單的合同條款問題,也不是保險行業憑「一己之力」就能夠解決的,需要相關部門的齊抓共管,需要全社會的共識與共治,因為,保險是現代社會風險管理和保障人民生活安寧的基礎制度。
  • 北京金控集團董事長範文仲:當前首都文化金融發展要解決三大痛點問題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最喜歡透明度高、產品標準、商業模式清晰的產業。在文化和金融的發展中,我們面臨三大痛點問題。」12月24日,在2020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上,北京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範文仲談到文化與金融的融合發展問題。據悉,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文化產業在總體規模、企業綜合實力、居民文化消費、國際文化貿易等多項指標上領先全國。
  • 科技向善,科技能否度善?
    撰稿|吳俊宇 琨珸編輯|吳俊宇我們都聽說過「科技向善」這樣一個詞彙。2019年,「科技向善」成為一面旗幟被騰訊展開。事實上,追根隨緣,「科技向善」這個詞彙來源於歐美科技界在2016-2018年之間的一系列媒體和社會自發討論,當時「科技向善」這個詞在歐美輿論場往往有三個說法:Tech For Common Good;Tech For Social Good;
  • 當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交織,企業如何權衡、謀得共贏?「益心·永續...
    在新商業文明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CSR(企業社會責任)在公司內部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在踐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明白扶貧和公益不是單純的給錢,要找準痛點,短期「授人以魚」,長期「授人以漁」。
  • 金兼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科技向善大咖說
    這就是科技向善的時代大背景。騰訊研究院:科技向善是否可以兼顧商業利益和社會價值?為什麼?金兼斌:科技向善是否一定是反生產力的?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從長遠看,任何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定會把向善這一發展倫理視作其可持續成長和發展的前提條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偉大的公司需要在這方面有率先垂範的自覺意識,不能等著社會來提醒和鞭策。企業秉承向善之理念,常常與其經營上的繁榮昌盛互為因果,並行不悖。世界上大量偉大的公司的存在已經雄辯地說明了,科技向善是成立的,科技向善本身並非逆人性或者反商業的。
  • 所謂向善:科技與AI工作者的初心
    這一計劃希望針對大眾所面對的技術演進帶來的重大問題,邀請政府、企業界、學術界、大眾與媒體一起,對新技術帶來的一切變化保持覺察,讓社會各方真正意識到科技給社會帶來的諸多問題,尋求最大範圍內的共識與解決方案,並引導技術和產品放大人性之善
  • 商業向善必然讓商業走得更遠
    張天培發言摘錄:關於公益與商業關係的問題,也是我們全體學員想來國際公益學院探尋的一個問題。有一種說法,商業就是最大的公益,我覺得講得有點絕對。但是關於公益和商業的關係,我是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共融共生的。
  • 驪住集團出席《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20未來峰會
    實踐企業的共益理念,打造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共生體系  (2020年12月11日,廣州)全球衛浴與家裝的領導企業——驪住水科技集團大中華區Leader陶江應邀出席《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20未來峰會,並圍繞「重新發現商業價值與企業的共益理念實踐」這一主題發表演講。
  • 騰訊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力報告》
    騰訊原子智庫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力報告》,該報告從「責任力即競爭力」視角,聚焦100家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企業,通過對入圍的樣本企業在「責任力」方面的特徵研究,呼籲全社會關注企業「責任力」,推動「商業向善」。
  • 北京金控範文仲:首都文化金融發展要解決三大痛點問題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北京金控集團董事長範文仲日前在2020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上表示,當前首都文化金融發展要解決三大痛點問題。文化產業發展必須和金融結合,但從金融的角度看,最喜歡透明度高、產品標準、商業模式清晰的產業。  具體看,範文仲認為,第一個痛點問題是文化產業不透明,文化產品難估值、難定價。
  • 自貿區濟南片區這樣解決社會痛點
    1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整合和發揮社會專業服務資源,創建「母愛無憂之家」和「父母居家樂」,為嬰幼兒提供就近專業看護、為幼兒園及小學學生提供接送看護、為老人提供居家照料,為企業提供行政、財務、人力資源、會務等全方位、人性化、智能化新型服務,解決社會難點痛點問題
  • 人民日報: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新知新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重視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記錄當前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反映社會變遷和人們對事物認識的變化。一些網絡流行語在流傳使用中逐漸穩定下來,進入社會日常生活,甚至進入詞典。網絡流行語屬於大眾文化的一種,其語料來源具有廣泛性,使用群體具有多層次性。這些與時俱進的新詞新語為漢語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利於更好發揮漢語創造新文化的作用。
  • 李虹邑:在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路上不斷探索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分論壇與時代共生——生命、自然、科技、資本的大協同,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李虹邑表示:「社會企業的核心是基於自我創造,在我的認知中,社會企業首先是企業,其運營的主要業務模式,或許是產品,或許是服務。從這樣一個角度出發,取得社會或者環境影響力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獲取商業價值、財務回報等等。」
  • 區塊鏈各種垂直行業應用的痛點與解決方案,超級實用!
    市場對於區塊鏈應用的落地太過急切,並且希望一步到位實現區塊鏈的所有技術特性,現狀是底層去中心化的公有鏈對於各行業不能通用,智能合約太過簡單不能支撐複雜的商業場景,現在已有很多聯盟鏈形式的底層平臺致力於解決效率、擴展性、智能合約複雜度等問題,但應用的落地應當是和底層技術不斷磨合互相促進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