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交織,企業如何權衡、謀得共贏?「益心·永續...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企業的社會責任邊界在哪?在踐行社會責任時,如何將自己的能效最大化?如何將業績指標和踐行社會責任有機結合?11月28日,在人民日報社《國際金融報》主辦的「益心·永續」2019第二屆CSR先鋒論壇上,來自文創、地產、證券、保險等行業的企業家代表圍坐一堂,就此進行探討。

在新商業文明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CSR(企業社會責任)在公司內部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在踐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明白扶貧和公益不是單純的給錢,要找準痛點,短期「授人以魚」,長期「授人以漁」。

1

以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作為文創龍頭企業的英雄互娛,2017年將公司註冊地遷到了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並積極響應國家大力扶貧的政策,在當地採取了一系列精準扶貧措施。

英雄互娛CEO應書嶺回憶稱,在三年前到延安時就被上了一節很生動的扶貧課。當時,因為倒春寒,延安當地的領導幹部怕果農種的蘋果樹苗被凍死,在和應書嶺吃飯吃到一半時匆匆離席,去幫助果農「暖樹」,這讓他深有感觸。應書嶺稱,如果過於寒冷,樹苗會死掉,第二年結不出蘋果,果農沒有蘋果賣就會直接變貧困。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應書嶺希望在未來三年到五年通過某種方式能夠創造出好的就業,而不是給點錢,希望能夠真正幫助他們,真正脫貧,在就業方面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而作為金融機構的申萬宏源證券也在積極踐行著社會責任。據申萬宏源證券董事會秘書陽昌雲介紹,申萬宏源證券參與了六縣一區一村扶貧工作,在扶貧方面投入1.2億元,為貧困地區的企業發行債券,累計融資200多億元,目前扶貧項目有60多億元的融資額度。

陽昌雲表示,扶貧有幾個點很重要。第一,要有愛心;第二,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第三,要有具體的行動;第四,要堅持下去。

天風證券董事會秘書諸培寧表示,天風證券近幾年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進智慧扶貧和產業扶貧,每年投入過億元,為各個貧困地區融資超過67億元,同時天風證券和7個國家級貧困縣做了結隊幫扶,也希望進一步在社會責任公益扶貧上做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2

探討可持續「輸血」模式

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如何直擊痛點,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尋找到業績指標和踐行社會責任的平衡點,建立長效、可持續的幫扶機制是關鍵。

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表示,企業首先要明白貧困地區真正的需求,「早前我們做基本的扶貧,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了一些問題,後來從原來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改成滴灌式的,通過培訓的方式讓當地的原住民逐步建立起當地的產業」。

在陽昌雲看來,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和追求商業利益之間,兩者短期來看有矛盾,因為企業資源畢竟有限,企業參與扶貧的前提是本身的經營做的不錯。如果企業每天忙於自己經營的事情,還要做扶貧、做環保,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但從長期來看,這兩者是一致的。大家越來越認為兩件事可以融合在一起,是相得益彰的。從企業發展的目的來看,以前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現在是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這已經是社會上眾多機構越來越認同的。而從我們國家來講更加突出,我們還有脫貧攻堅的政治任務。」陽昌雲表示。

諸培寧表示,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組織,組成社會微量因子,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業績在相關性上是共生共榮的。天風證券把企業經營和企業社會責任統統放到了企業周期規劃、戰略規劃當中。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相對精細的操作路徑,以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同時又找到適合的業務路徑。

據了解,2016年,七部委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同年,天風證券和中央財經大學共同組建了全國首個由高校牽頭、社會參與,同時配備強大研究力量的中國首個產學研用的金融智庫。該金融智庫從氣候金融、綠色金融、能源金融等一系列研究出發,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完成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此後,天風證券成功發行了全國首隻民營上市公司綠色債券,完成了深交所首單國企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綠色金融產品。

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董事長特別助理周嬿也指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和追求商業利益之間並不是矛盾關係。「我們的產品跟過去傳統產品不一樣,不是有了問題才賠,而是深入到過程管理中,給予支持。保險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與人民群眾接觸最廣泛、最密切,特別是在民生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承擔著重要作用,所以在踐行社會企業責任方面具有天生的屬性」。

英雄互娛在落戶延安後,也希望將新經濟帶到延安,吸納延安的人才,讓延安當地的優秀青年融入到網際網路大潮中。今年9月,英雄互娛與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延安實驗小學籤署了關於人才定點培養工作的協議,通過獎學金、助學金、有益於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項社團科技活動、重點學科建設、學術交流活動、支持科學實驗室的發展等方面全力支持學校新經濟人才的培養,支持延安實驗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同時向延安實驗小學捐贈多項科學實驗器材,並將每年在延安實驗小學舉辦科技項目比賽活動。

3

融聚「商業向善」力量

為了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證監會於2018年修訂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有分析指出,在不久的將來,上市公司的CSR信息披露將會從CSR報告升級為ESG報告,CSR在公司內部的價值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披露要求也將更嚴格量化。

對此,姚科分析稱,特別是在國內市場,CSR相對來說是一個廣域的概念,它的目標受眾群體是各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監管部門、員工、合作夥伴、社區、NGO(非政府組織)等,更聚焦於財務指標以及公益指標等。而當由CSR升級到ESG,報告內容可能更多聚焦的是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方向三個方面。「它(ESG)的目標受眾群體主要是資本市場參與方,即從原來的PR(公共關係)轉換到IR(投資者關係)。在變化過程當中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關注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對社會而言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周嬿則強調要呵護向善的力量。她表示,眾惠相互始終倡導金融向善,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發揮社會性企業責任,推出了多款針對「中低收入、高風險、弱勢群體」的保險產品。特別是在成都,針對兒童看病難的問題,眾惠相互聯合當地的三甲醫院發起兒童互助計劃——「華西婦兒聯盟家庭醫生互助計劃」,其願景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找到好醫生。

家庭醫生從何而來?周嬿介紹,不是從三甲醫院來,而是通過當地最好的三甲醫院培訓社區醫生,通過相應的培訓考核,提升技能後又回到社區,帶給社區群眾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既降低了家長負擔,同時也能緩和優質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

周嬿分享的數據顯示,在成都試點兒童互助計劃後,家長社區就診的比例比過去提升了78.9%,同時醫療費用、就診費用同比下降了34.2%。這個計劃符合國家「健康中國」戰略,落實了分級診療政策。同時,服務基層社會治理,也體現了金融企業服務社會民生、踐行社會企業責任的特點。

此外,針對帶病人群,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還會推出專門的產品,緩解帶病人群的經濟負擔,維護其正常的生活。「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呵護向善的力量,我們倡導從善出發,回歸保險本源,踐行社會企業責任,推動商業向善、金融向善,用一顆公益心做相互保險。」周嬿稱。

記者 餘繼超

—— /

相關焦點

  • 《管理世界》|| 肖紅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作者:肖紅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文章刊發:《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摘要: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試圖破解企業與社會關係中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互衝突的難題,受到許多世界一流企業的青睞與推崇,但這一範式固有的理論缺陷和經常出現的實踐困境也招致了諸多質疑和批判
  • 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作為一個超越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新概念,「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摒棄權衡取捨觀(Trade-offs),將社會問題視為和轉化成企業的商業機會,力求在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增進社會價值創造,從而試圖破解企業與社會關係中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互衝突的難題(Porter and Kramer,2011)。
  • 如何衡量「企業社會責任」?一次看懂 4 種 CSR 評估標準
    來源:倡議家 作者:倡議編輯室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通常泛指企業以超越道德、法律與一般公眾認知的標準對自身建立規範,在從事與事業體相關的商業活動時,將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者列入考量,評估自身可能對其造成的影響,關係者向內可包括員工、向外則有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等等。
  • 三生肩負使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對於致力追求永續發展的企業而言,責任不是額外的負擔,而是融入到企業戰略和日常運營之中。顯然,社會責任已經構成三生企業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生2015-2017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則是最好的證明,展現出三生對員工、對夥伴、對顧客、對行業、對社會、對自然,都不忘來路,銘記責任,以行動贏得尊重。
  • 梁譯睿丨共益企業的中國化:法律定位和發展路徑
    內容摘要共益企業以承擔社會責任為使命,與傳統公司法中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相違背,且共益企業作為一種新型組織形態,缺乏立法上的清晰定位,因而實踐中共益企業不僅在成立時面臨行政手續繁瑣的負擔,且在運營過程中常常在獲取最大利潤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搖擺不定。
  • 經濟學家金碚: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競爭力的內在因素
    企業要將承擔社會責任感變成其競爭力的內在因素,而不是簡簡單單地搞捐贈、搞福利。11月27日,由人民日報社《國際金融報》主辦的「『益』路同行再出發-第三屆CSR先鋒論壇暨2020先鋒獎項頒獎典禮」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隆重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金碚發表主題演講稱:「有了社會責任以後,企業才有競爭力。」
  • 一起了解「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0)》發布!
    11月13日,「第三屆北京責任展」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0)》,藍皮書對國有企業100強、民營企業100強、外資企業100強、中央企業以及20個重點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水平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和評價。了解一下何謂企業的社會責任?
  • 「2020第二屆中國益公司責任力年度論壇」舉行,探討商業向善之道
    藍鯨TMT頻道11月28日訊,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騰訊研究院主辦的「2020第二屆中國益公司責任力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十餘位社會各界傑出人士、學者出席,從扶貧創新、綠色發展、抗擊疫情、公益慈善等多個角度出發,探討商業向善之道。
  • 香港大學:商業倫理對現代企業至關重要
    Peter Yam)來與同學們分享一個作為領導必須要認識的課題──「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這也是企業能否永續生存的重要課題。  任錦漢先生在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校內工作坊」上開始以大家都很熟悉的案例來說明,缺乏企業道德的公司會得到什麼結果。
  • 社會創業者如何看待「社會企業」?
    在實際創立、經營社會企業過程中,社會創業者會有哪些思辨和學習、立基於過去的經驗,他們又將如何展望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的發展呢?通過 3 位社會創業圈活躍的創業者——「鮮乳坊」共同創辦人郭哲佑、「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涵睿,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的觀點分享,我們期待呈現社會創業者心中真實的想法。究竟何謂社會企業?
  • 中國人壽獲「2020中國益公司」和「年度企業社會責任獎」兩項大獎
    日前,由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騰訊研究院主辦的「2020第二屆中國益公司責任力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摘得「年度中國益公司」獎項。喜事逢雙,捷報頻傳。
  • 香港大學校內工作坊:如何以商業倫理保持企業競爭力?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全球大企業重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原因為何?企業的目標並不只是賺取盈利,而是持續地保持競爭力,使企業得以永續生存。
  • [公告]彤程新材: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14 企業社會責任觀念與推動2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執行面向18 我們的商業倫理政策22 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機制24 我們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化與溝通26 我們在利益相關方的溝通機制 28環境友善與保護3 我們在環境友善與保護的管理方針34
  • 兩會感言 王志賢:區域協調謀共贏
    原題 兩會感言:區域協調謀共贏  廈門網1月14
  • 勇擔社會責任 多益網絡堅守初心 登榜抗疫最佳僱主
    然而,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快壯大的業務體量、不斷革新的商業模式,或許會對企業內部管理體系造成衝擊,加之全球化趨勢與數位化時代的到來,也會對企業調整戰略方向及人員管理造成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當面對來自「黑天鵝」事件的外部衝擊,企業又該如何正確應對?這一點,多益網絡在疫情之下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 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倒計時 聚焦「十四五」美好商業圖景
    站在2021年的起點,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辦,商道縱橫承辦,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將於2021年1月14日在上海舉辦。峰會將與國內國際組織、政府部門、商業企業、學術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可持續,驅動未來商業」,並以此為核心,展望「十四五」時期的美好商業圖景。
  •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向善而為 逐光而行
    社會公民、企業、組織和機構如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也成為「後疫情時代」的熱門話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上,中新網記者採訪了部分企業和社會組織負責人,他們的戰疫行動和思考也從不同角度回應了這一話題。
  • 多益網絡:責任擔當,弘揚社會正能量
    多益網絡副總裁顏海冰會上發表了主題為「責任擔當,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演講,介紹了2020年多益網絡在防疫抗疫、扶貧工作和推動公益事業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分享了多益網絡作為遊戲奮鬥者堅守正向價值,秉持可持續發展,踐行好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心得體會。
  • 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競爭力的內在因素(主題演講)
    但「先富帶後富」雖然釋放了企業的生產力,也必然會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從企業的社會性質來看,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除了是經濟組織外,還需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金碚坦言,企業是一個盈利性的主體,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