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企業的社會責任邊界在哪?在踐行社會責任時,如何將自己的能效最大化?如何將業績指標和踐行社會責任有機結合?11月28日,在人民日報社《國際金融報》主辦的「益心·永續」2019第二屆CSR先鋒論壇上,來自文創、地產、證券、保險等行業的企業家代表圍坐一堂,就此進行探討。
在新商業文明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CSR(企業社會責任)在公司內部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在踐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明白扶貧和公益不是單純的給錢,要找準痛點,短期「授人以魚」,長期「授人以漁」。
1
以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作為文創龍頭企業的英雄互娛,2017年將公司註冊地遷到了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並積極響應國家大力扶貧的政策,在當地採取了一系列精準扶貧措施。
英雄互娛CEO應書嶺回憶稱,在三年前到延安時就被上了一節很生動的扶貧課。當時,因為倒春寒,延安當地的領導幹部怕果農種的蘋果樹苗被凍死,在和應書嶺吃飯吃到一半時匆匆離席,去幫助果農「暖樹」,這讓他深有感觸。應書嶺稱,如果過於寒冷,樹苗會死掉,第二年結不出蘋果,果農沒有蘋果賣就會直接變貧困。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應書嶺希望在未來三年到五年通過某種方式能夠創造出好的就業,而不是給點錢,希望能夠真正幫助他們,真正脫貧,在就業方面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而作為金融機構的申萬宏源證券也在積極踐行著社會責任。據申萬宏源證券董事會秘書陽昌雲介紹,申萬宏源證券參與了六縣一區一村扶貧工作,在扶貧方面投入1.2億元,為貧困地區的企業發行債券,累計融資200多億元,目前扶貧項目有60多億元的融資額度。
陽昌雲表示,扶貧有幾個點很重要。第一,要有愛心;第二,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第三,要有具體的行動;第四,要堅持下去。
天風證券董事會秘書諸培寧表示,天風證券近幾年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進智慧扶貧和產業扶貧,每年投入過億元,為各個貧困地區融資超過67億元,同時天風證券和7個國家級貧困縣做了結隊幫扶,也希望進一步在社會責任公益扶貧上做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2
探討可持續「輸血」模式
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如何直擊痛點,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尋找到業績指標和踐行社會責任的平衡點,建立長效、可持續的幫扶機制是關鍵。
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表示,企業首先要明白貧困地區真正的需求,「早前我們做基本的扶貧,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了一些問題,後來從原來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改成滴灌式的,通過培訓的方式讓當地的原住民逐步建立起當地的產業」。
在陽昌雲看來,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和追求商業利益之間,兩者短期來看有矛盾,因為企業資源畢竟有限,企業參與扶貧的前提是本身的經營做的不錯。如果企業每天忙於自己經營的事情,還要做扶貧、做環保,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但從長期來看,這兩者是一致的。大家越來越認為兩件事可以融合在一起,是相得益彰的。從企業發展的目的來看,以前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現在是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這已經是社會上眾多機構越來越認同的。而從我們國家來講更加突出,我們還有脫貧攻堅的政治任務。」陽昌雲表示。
諸培寧表示,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組織,組成社會微量因子,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業績在相關性上是共生共榮的。天風證券把企業經營和企業社會責任統統放到了企業周期規劃、戰略規劃當中。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相對精細的操作路徑,以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同時又找到適合的業務路徑。
據了解,2016年,七部委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同年,天風證券和中央財經大學共同組建了全國首個由高校牽頭、社會參與,同時配備強大研究力量的中國首個產學研用的金融智庫。該金融智庫從氣候金融、綠色金融、能源金融等一系列研究出發,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完成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此後,天風證券成功發行了全國首隻民營上市公司綠色債券,完成了深交所首單國企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綠色金融產品。
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董事長特別助理周嬿也指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和追求商業利益之間並不是矛盾關係。「我們的產品跟過去傳統產品不一樣,不是有了問題才賠,而是深入到過程管理中,給予支持。保險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與人民群眾接觸最廣泛、最密切,特別是在民生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承擔著重要作用,所以在踐行社會企業責任方面具有天生的屬性」。
英雄互娛在落戶延安後,也希望將新經濟帶到延安,吸納延安的人才,讓延安當地的優秀青年融入到網際網路大潮中。今年9月,英雄互娛與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延安實驗小學籤署了關於人才定點培養工作的協議,通過獎學金、助學金、有益於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項社團科技活動、重點學科建設、學術交流活動、支持科學實驗室的發展等方面全力支持學校新經濟人才的培養,支持延安實驗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同時向延安實驗小學捐贈多項科學實驗器材,並將每年在延安實驗小學舉辦科技項目比賽活動。
3
融聚「商業向善」力量
為了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證監會於2018年修訂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有分析指出,在不久的將來,上市公司的CSR信息披露將會從CSR報告升級為ESG報告,CSR在公司內部的價值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披露要求也將更嚴格量化。
對此,姚科分析稱,特別是在國內市場,CSR相對來說是一個廣域的概念,它的目標受眾群體是各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監管部門、員工、合作夥伴、社區、NGO(非政府組織)等,更聚焦於財務指標以及公益指標等。而當由CSR升級到ESG,報告內容可能更多聚焦的是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方向三個方面。「它(ESG)的目標受眾群體主要是資本市場參與方,即從原來的PR(公共關係)轉換到IR(投資者關係)。在變化過程當中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關注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對社會而言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周嬿則強調要呵護向善的力量。她表示,眾惠相互始終倡導金融向善,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發揮社會性企業責任,推出了多款針對「中低收入、高風險、弱勢群體」的保險產品。特別是在成都,針對兒童看病難的問題,眾惠相互聯合當地的三甲醫院發起兒童互助計劃——「華西婦兒聯盟家庭醫生互助計劃」,其願景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找到好醫生。
家庭醫生從何而來?周嬿介紹,不是從三甲醫院來,而是通過當地最好的三甲醫院培訓社區醫生,通過相應的培訓考核,提升技能後又回到社區,帶給社區群眾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既降低了家長負擔,同時也能緩和優質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
周嬿分享的數據顯示,在成都試點兒童互助計劃後,家長社區就診的比例比過去提升了78.9%,同時醫療費用、就診費用同比下降了34.2%。這個計劃符合國家「健康中國」戰略,落實了分級診療政策。同時,服務基層社會治理,也體現了金融企業服務社會民生、踐行社會企業責任的特點。
此外,針對帶病人群,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還會推出專門的產品,緩解帶病人群的經濟負擔,維護其正常的生活。「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呵護向善的力量,我們倡導從善出發,回歸保險本源,踐行社會企業責任,推動商業向善、金融向善,用一顆公益心做相互保險。」周嬿稱。
記者 餘繼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