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姓名:小海
所在學校:勞裡埃大學金融coop碩士2016畢業生
工作背景:加拿大五大銀行的BMO蒙特婁銀行總部高級分析師
分享會時間:北京時間12月18日周日晚上10點追夢人群內分享會
北京時間12月18日周日晚十點,美東時間周日早上九點,麥爸將邀請追夢人老群友小海同學分享他在加拿大coop和找工作的故事.小海同學是麥爸的校友,Laurier金融碩士coop畢業生,之前曾對加拿大的金融碩士program在群裡做了精彩的分享,這次畢業之後成功的找到了加拿大五大銀行之一的BMO的高級分析師的工作,先恭喜他找到理想的工作。
嘉賓個人介紹:我叫Harrison,現在在加拿大五大銀行之一的Bank of Montreal總部做市場風險部高級分析師的工作。來加拿大兩年半,我在沒有畢業之前就找到年薪十萬加幣的工作,這與在Laurier金融碩士的學習以及Co-op實習是分不開的,希望周日與大家一起分享經驗
附上年初小海同學在國內論壇的大作:
最近Laurier Mfin(新名字: Lazaridis MFin)的面試剛剛結束,大概因為之前混過各種群,有幾個小夥伴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我,向我了解關於Laurier Mfin的情況。在這裡我想把我關於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關於Master of Finance這個program,以及我在加拿大工作和學習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畢竟Laurier這種本地生看重的商學院,除了MBAprogram以外,其他的項目居然都不在中國打廣告,這種完全不想賺錢的行為也給中國學生造成了一種信息不對稱的barrier。在開始之前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武漢大學金融工程13年畢業的學生。在Wilfrid Laurier Univerisity, Master of Finance項目2014年入學,做了兩份實習,第一份在Supply Chain的公司做Business Analyst, 第二份在一個Pension Fund做Invesment Analyst,4月份即將畢業。由於2013年我就把加拿大各項商科Master申請了個遍,也先後在University of Toronto的MMPA(短暫呆過)以及Wilfrid Laurier Univeristy項目就讀,對加拿大商科研究生項目的申請和工作有很清晰和直觀的感受。覺得在Laurier收穫了很多,所以想寫一篇帖子給大家提供一些信息。這篇帖子裡,我純粹是說說自己的直觀感受和個人觀點,當然個人經歷都有差別,每個人的體驗也會不同,希望不要引起口水~
1. 關於學校
Laurier是一所Local很看重的商科學院,雖然現在進入了綜合性大學類別,但是因為學校比較小,在一些大型的排名上,名次其實還是比較低的。然而,我個人對這些排名不是很看重,因為這些排名融入了太多關於科研,關於學校規模的一些評判標準。相反我比較看重LinkedIn上的排名,因為這一點最能體現關於就業方面的情況,也是我最為在乎的 。相關連結如下:
https://www.linkedin.com/edu/rankings/ca/undergraduate?trk=edu-rankings-flt-degree-dd
在這份排名裡面,WLU在加拿大的排名,會計第六,金融第四,投行第二,市場營銷第二。這裡說一句題外話,大家可能對投行比較流口水,我在和學校BBA和MBA上課的時候,確實身邊很多在做investment banking的,不過我感覺壓力好大啊,每周工作時間起碼80-100個小時。我有同學面試過一些IBD的職位,面試官開口就問能不能工作120個小時一周,我同學當時就嚇壞了。不過總體來說, 從這個榜單來看,Laurier是比較注重實踐和找工作的。需要注意的一點,這個排名是針對本科生的,不過因為我們學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其實是一脈相承,資源共享的,所以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此外,我另一個的體會是,如果你想留在加拿大,大家是不是名校,其實並沒有那麼在意。如果你光說你是University of Toronto, 或者University of Waterloo, 學校非常好,但是因為學校太大,各種項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能說明的問題其實也有限。我個人的經歷比較奇葩,我也在另一個CD大熱項目呆過,U of T的MMPA,然後我轉學啦。當然,主要的原因是職業規劃方面,不想對兩個項目進行過多的比較。我想說的是。來到Laurier以後,我在Linkedin上聯繫校友,大家都表現出很主動願意提供幫助,我猜測其中一個原因是,學校規模小,大家直接的關係近,認同感會更強一點,而且人數有限,也更能幫上忙一點。當然這只是個人觀點啦。起碼每次提到我來自Laurier的時候,感覺還是蠻自豪的。
不過,如果你考慮要回國,來Laurier就會有一些問題。Laurier這一點我真的不想吐槽,確實在國內沒什麼名氣,而因為國內的單位非常注重排名(我找過工作,也工作過,這一點我知道),所以畢業馬上回國,只是為了混個文憑,就別來Laurier了。如果來Laurier又想回國, 最理想的方式是先利用這邊的資源,在比較大的金融機構工作,混足了經驗和技能再回去,因為這邊的entry level的pay其實還是比較多的,而國內的entry level則比較少。但是做高了以後,國內的pay會漲得很快,這時候你利用這邊的工作經驗回去,就會比較吃香(個人觀點again)。
2. 關於Masterof Finance項目
從項目的歷史來講,我們的Co-op placement口碑都是非常好的。項目也在很多地方提供了就業方面的幫助,比如有的課程需要大量使用Excel,VBA, Bloomberg 做Financial analysis, 也有許多需要做Financial modeling的 cases和 projects,而這些對於找entry level工作,是最實用,最切實的技能。
此外,MFin的課程絕大多數都是和BBA, MBA, 以及part-timeMBA的同學一起上。這些人的背景通常非常的豐富:BBA一般都得做四五個Co-op,很多人做investmentbanking, 或者做hedgefund等buy-side的Frontoffice。而part-timeMBA中,背景更是diversified,有畢業兩三年開始工作的青年才俊,有企業的中層幹部,也有自己出來創業的大牛。有在課上聽他們發言,課下和他們交流、一起做groupwork, 可以學習很多,包括做事的方法,思考問題的邏輯,看問題的視角,也便於了解整個industry。相比於一些學生背景比較單一的項目,MFin的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資源,獲得更多的信息。
MFin項目對通過CFA考試提供巨大幫助,基本上要求你必須通過1級,也有不少畢業的時候通過2級。這個項目也是CFA官網認證了的。
https://www.cfainstitute.org/community/university/Pages/recognition_program_for_universities.aspx?PageName=searchresults&ResultsPage=1
關於課程設置,個人認為MFin比較適合technical技能並不那麼強的學生。這個問題有人問過我,我就在此更多的說說自己的體會。如果你的quant skills很強,我覺得你可以考慮University of Toronto的Master of Mathematical Finance(強推)和Masterof Financial Economics, 還有Universityof Waterloo的Master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這些好像都是帶實習的吧(如果錯了請糾正)。在我的實習單位,像我的position或者其他一些比較quant的position招研究生Co-op,如果這個term有MMF有Co-op Term,一般都優先考慮他們,我在MMF也有很多關係很好的朋友,他們的Co-op以及full-time工作都很不錯。
為什麼說Laurier的MFin適合technical 技能並不那麼強的學生呢?主要原因是,在課程設置中,除了VBA, Excel, Bloomberg, 以及statistic的一點軟體,沒有什麼資料庫的學習和其他更高端的programming language,比如Matlab,R, SQL, SAS, Python, Access,這些軟體都是有可能會出現在工作要求中的,尤其是Full-time工作要求的。這就只能自學或找到工作以後再慢慢學,雖然我感覺都不是很難(本人其實並不會,只在工作中學了SQL和一點Matlab),這些是我自己想吐槽的一點。對於technical skills強的同學,可能更希望學習這些programming skills,或者學習Stochastic process或者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這些課程,成為一個完全的quant,這一點MFin就幫不了你們啦。不過在找Co-op的時候,我們班很多人通過自己之前的經歷加上這樣一個Co-op的機會,還是可以找到比較quant或者technical的工作的。第二,我們的重點也不光在quant skills上,相反我們會有很多financial analysis的內容,這一點也跟CFA的要求是一致的。我們有很多去銀行或者fund的FO工作的同學,做的事情我個人覺得比做quant要好。當然,這也是個人興趣和選擇的問題,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壞。 此外,MFin也很注重培養學生的communication skills和presentation skills,通過源源不斷的做presentation,寫reports,做groupproject進行提高。這些看似軟性背景的東西,其實在工作中也是至關重要的。Laurier學生一般在這方面也特別強,也可以說比較會吹牛。(在這裡吐槽一下,有一些白人學生,他們本人可能不如你,但是吹牛絕對一級棒,吹得你神魂顛倒,一說出來頭頭是道,這樣的人也確實好找工作。)不過也有些白人會吹牛的同時,做實事的能力也很強,你會做的他也會做,這就讓人壓力很大了。
近幾年,MFin項目本身也在發生著進化,有很多更多的元素融入進來,包括課程設置,申請過程,面試程序,都有變化(我當年申請,processing過程巨慢,後來才知道那時候還是請外面的agency來做的整個過程,效率很低)。現在的課程的安排也更針對幫助學生通過CFA一級,二級考試,這對畢業後找工作也有很大幫助。同時由於這些改變,一些歷史久遠的信息可能就沒有那麼relevant了。
關於錄取要求這方面,我特別問了一下Director Tony Tang,他給了我非常明確的答覆。對Co-op的candidates的評判標準, 除了滿足GMAT, TOEFL/IELS, GPA 的條件以外,對不僅是金融,還有會計,以及經濟的理解都很看重,尤其關注candidates的英語交流能力與寫作能力,不僅僅只是把英語說出來,還要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因為這一點對未來找到Co-op也是一個重要基礎。相關的工作經驗會有幫助,但是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當然,由於MFin的Co-op stream每年都只招收10個人以下(發現Laurier大部分項目都小小的班),也是基於注重學生的質量,對每個人負責的原則,所以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
MFin項目的主頁在這裡:
http://lauriermba.ca/program/waterloo-master-of-finance-coop/
在這裡可以找到申請的基本條件和課程設置
3. 關於Co-op和full-time work.
找工作是絕大部分在國內讀完本科出來念研究生的同學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Co-op是加拿大自己的一個特色,最開始就是Laurier和Waterloo啟動的(不確定是不是,如果錯了請糾正我)。Co-op是一種帶薪實習,但是政府會出你工資的大約2/3的錢,而公司只會出1/3,這樣公司節約了成本,就很願意招收Co-op的學生來工作。加拿大政府這麼做,就是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實習機會,來適應工作和社會,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找到自己的工作方向所在。實際上,這邊的Co-op和國內的一些實習天差地別(誰用誰知道),實習生也需要做很多事情,收穫很多,我的第一個實習,完全就把我們當Full-time一樣使用。本人之所以之前選了加拿大,除了考慮到美國的身份比較麻煩,就算找到工作也要看運氣抽籤,也是非常看重這個實習機會對正式步入職場的幫助。
Laurier的MFin的Co-op以及就業在其他商科Master相比比較之下我覺得算是非常拔尖的。有兩個Co-op的term, 學生大部分是做analyst,去處包括加拿大的幾大銀行(BMO, Scotiabank, CIBC),以及buy-side fund (CPPIB, OTPP, OMERS), 政府 (Mini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de & Employ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也有進入industry的做一些分析和項目方面的工作,去的部門也是front office, mid office, back office都有不少。我見到的Co-op,沒有人去做跟金融不相關的工作,對未來尋找Full-time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礎。
關於Co-op好不好找,學校有沒有保證。答案其實很簡單,Co-op不好找,學校也沒有保證。其實我們這幾屆的學生,找Co-op的過程都是非常艱辛的,大家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為的就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追趕上本地學生的腳步。從9月份入學開始,到10月份開始Co-op的整個process,要通過巨大的付出,在1個月的時間之內,和其他在這邊呆了3-4年的其他international students, 或者是native的孩子競爭,壓力自然非常巨大,常常在完成繁重的課業的同時,修改簡歷,準備面試到凌晨三四點,還要穿梭在滑鐵盧和多倫多之間,因為大部分的工作機會都是在多倫多,如果需要你去面試,你就得屁顛屁顛馬上過去。雖然過程艱苦,學校的career centre也很給力,竭盡所能提供resume,coverletter, 以及interview方面的輔導。我們也很爭氣,最終結果也很不錯,除了2013屆有兩位沒有實習以外,項目到現在為止其他人都找到實習,我們的表現也為Laurier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實習結束,相同職位招後面的實習生的時候,兩年都有學長學姐,推薦學弟學妹而拿到工作(而且是是非常好的職位)。拿到Co-op以後,大家就可以開始建立自己的connection,在精修各項Skills的同時,也要為找Full time做準備了。不過有了找Co-op的經歷(這裡簡歷和面試可以說的就多很多了),我們就成為有過proven加拿大工作經驗的candidate了,而不再是啥都不懂的學生了。關於Full-time工作前幾屆就業的去處,這裡沒有具體的數據,大部分人還是去銀行和fund.
4. 工籤和移民
現在來加拿大工作和移民絕對是絕佳選擇。可以說工籤和移民都不用愁,這一點比美國好多了,起碼不用擔心找到工作了還把因為抽不到籤滾回國。如果是讀Co-op stream的話Laurier MFin20個月的項目,畢業之後利用這個Master去進行申請工籤就可以。之前的學長學姐拿到的都是三年的工籤,對找工作來說絕對夠了。而研究生學位畢業就能開始做移民(PNP 或者說 省提名),無需工作就可以申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選擇加拿大而不選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人的一個原因,因為實在太好留下來了,不像美國可能留下來,找到工作了,都因為抽不到H1B回國的。事實上,我在這邊見到很多在美國或應該讀過一個Master,又到加拿大讀第二個Master,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工籤沒有什麼限制,對移民也很優惠。
5. 其他
容我吐槽一下,由於兩個Co-op terms與學校課程的學習交錯進行(學習-工作-學習-工作-學習),導致需要四個月搬一次家,真心很暴躁。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成長了,起碼我特別會收拾東西了。如果想在加拿大呆下來,找工作,我覺得性格還是需要比較好的,像我這種話嘮,以及愛管閒事的性格其實也會有幫助。英語水平也很重要,起碼要達到工作的流利程度才可以。其他的就是,我好像看到一個貼子裡說Waterloo開車到多倫多三個小時?這個真不要,我開車的速度3個小時都開到Kingston了(Queens大學在的地方)。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什麼需要補充或者大家想拍磚,也請盡指出,咱們可以客觀討論分析。
大家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留言,或者發郵件 guanghai.nie@gmail.com,或者是微信加我並註明你是幹嘛來的~wechat: amelo1127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晚上10點整,我們和麥麥粑粑以及小海同學相約追夢人群,我們將有一個小時時間和麥爸及小海同學討論留學和工作經驗。
1.和以往分享會一樣,麥麥粑粑將提前收集好大家想問的問題然後在分享會常規問題時間通過語音一個個提問,嘉賓也會通過語音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回答,常規問題時間在主持人和分享人發言期間請群友們保持安靜(不要打字也不要語音)
2.常規問題問完之後會宣布一個自由提問環節,本次分享會更多的是給大家機會自由提問,請提問的同學打字,以便讓其他人和主持人及嘉賓清楚的看到,主持人和分享人會以語音的方式回答大家的提問。
3.2016年的前幾次群分享會取得了成功,大家都通過分享會的形式學到了很多寶貴經驗,也希望這一次各位群友積極參加,也歡迎邀請同學和朋友積極參與。
4.請各位群友提前把想問的問題準備好發給麥麥粑粑(微信號
laomaimai1979),我將整理好作為主持人替大家提問。
另外,如果在文章轉發時候同學在朋友圈看到此信息想參加的,由於群人數已經超限,想參加的同學請直接加麥麥粑粑為好友(微信號laomaimai1979)並且在好友信息中寫上「想參加群分享會」,麥麥粑粑會確認之後邀請你加入到追夢人群中。另外廣大追夢人群友如果你有朋友希望參加的,也歡迎你們邀請他們加入追夢人群。
---
DreamCatcher追夢人公司簡介:
DreamCatcher公司於2014年誕生於加拿大的滑鐵盧,公司建立的初衷是提供個性化和值得信賴的留學申請服務幫助中國同學赴北美求學。公司總部位於加拿大滑鐵盧矽谷著名的創業公司孵化器Communitech,創建伊始就得到了加拿大勞裡埃大學LaunchPad創業中心和安大略政府的資助,公司成立迄今已經成功的幫助幾十名中國學生赴北美求學,目前公司業務已經擴展到包括北美高中,大學以及研究生的個性化留學申請服務,北美個性化旅行定製服務以及加拿大滑鐵盧地區親子夏令營項目。
加拿大最著名的初創企業孵化器Communitech
麥麥粑粑獲得總部位於德國波恩的世界最大的留學中介組織ICEF的CCG證書,也是加拿大國際教育主管機構The Canadian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認證的留學和遊學服務人員
DreamCatcher公司最新宣傳視頻:
訂閱號:麥麥粑粑的留學移民資訊(點擊文章標題下的作者名或者搜索maimai_papa公眾平臺微信號即可訂閱我的原創文章),也可加麥麥粑粑個人微信號laomaimai1979諮詢留學移民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