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的一首七絕,全文不見一個早字,卻句句展現早行景象

2020-12-12 品詩賞詞

俗話說,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溫庭筠清早出門,「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可是劉駕起得更早,以至於「馬上續殘夢,馬嘶時復驚。」不過這還不算什麼,齊己還要更早,「幾看星月在,猶帶夢魂行。」看來這些唐代詩人都很勤勞,一個個從不睡懶覺,讓宋代一位愛懶床的才子讀之深感慚愧,於是有一天也起個大早,並賦詩抒發自己的感受。

早行

宋代: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詩尊杜甫,也工於填詞,別具風格,豪放處尤近於蘇軾,筆力橫空,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給後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這首詩將觸覺、視覺和聽覺相互交替並融合,描繪了一幅獨特的早行圖。

詩人為了公幹,一大早就出門,雖然準備充分,還是有點不適應。首句「露侵駝褐曉寒輕」, 露水降落,詩人穿著厚厚的毛衣,依然感到絲絲的寒意。陳與義一定拜讀過前輩詩人們的名作,雖然也說早起,但沒有照搬那些「雞唱、晨起、開門」等詞語,而是直接就寫人在旅途的感受。一個「侵」字,展現出露冷風寒的拂曉,即使耐寒的「駝褐」也不能抵禦曉寒,也含蓄地表明詩人已經走了很久。

詩人感到寒氣逼人,開始只顧低頭縮著身子趕路,慢慢地有些適應了,抬頭一看,「星鬥闌幹分外明」, 這一句進一步表現夜色昏暗,作者仰望天空,北鬥星橫斜著分外光明。「闌幹」,指縱橫之狀;「分外明」,更刻畫了星光閃耀、月色昏暗的景象。詩人選詞講究,用一個「明」字,反襯出夜景的黑暗,更彰顯出行之早。

第三句轉而描寫路上的情景,「寂寞小橋和夢過」,詩人形單影孤,半夢半醒地經過了一座小橋。陳與義很會沿用前輩的詩句,這一句非常類似「馬上續殘夢」,卻又有新意。作者僅在小橋前加寂寞一詞,而「早」意全出。小橋狹窄,平時必然人來人往,如今一人孤單經過,說明行人都還未出門。此處的「寂寞小橋」構思新穎,耐人尋味。

尾句收束全篇,同時又描寫另一幅景象,「稻田深處草蟲鳴。」詩人正覺得恍恍惚惚,耳邊忽然傳來稻田深處的唧唧蟲鳴。這顯然是作者在「和夢」過小橋時聽見的。詩人再次運用反襯手法,寂寞過小橋,靜中有動;深處草蟲鳴,寂中有聲。萬籟俱寂時,幾聲蟲鳴傳入迷離夢境,讓詩人精神為之一振,全詩也在此處戛然而止,更令人遐想。

細味陳與義的這首七絕,全文不見一個早字,卻句句展現早行景象。首句夜露侵透褐,次句星光閃耀,然後半夢半醒,最後蟲鳴驚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無不體現一個「早」字,可見詩人是下足了功夫,從而讓這首詩與前輩相比毫不遜色。

相關焦點

  • 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並無一個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
    下面介紹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並無一個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著名的邊塞詩人,後曾貶到江寧,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世人譽為七絕聖手。作者首先渲染了一個悽涼、幽靜的氛圍,為下文打下了很好的鋪墊。「熒熒」二字,描繪了月光灑在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層層漣漪也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個「望」字,也襯託出蒼茫水面上的一片孤舟,一種悽涼之意更是撲面而來。
  • 宋代詩人陳與義的詩歌《早行》,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艱難苦況
    宋代詩人陳與義的詩歌《早行》,就用真切具體的人生體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艱難苦況,引人共鳴,動人肺腑。詩歌如此寫道:露侵駝福曉案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題曰「早行」,點出了詩歌構思主腦,圍繞「早」字行文,落筆見聞感受,抒寫人生悲涼。
  • 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次雨後賞景,高興之餘就寫下了一首好詩。下面分享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雨清代:袁枚當窗三日雨,對面一峰沉。頸聯又從聽覺入手,展現出雨後池塘和溪水的風貌。一場秋雨之後,蛙鳴陣陣,流水潺潺,其聲頗似琴音。作者一定是非常留意蛙鳴時的模樣,它瞪目鼓腹,其狀若怒,所以將其形容為怒蛙。而「爭客語、學琴音」,也擬人化地表現出雨後初晴時,由於人跡罕至,所以更顯靜謐。詩人採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也顯得藝術修養十分高超,不愧為清代的大才子。
  • 北宋詞人寫了一首 「雨」詞,全文無「雨」字,卻句句都在說雨
    有的人全詩都在寫雨,情感也在這綿綿的雨中表現出來,而有的人全文都在說雨,卻不將雨寫入詩中,字字句句,仿佛都能感受到,窗外那淅淅瀝瀝下著的雨。北宋詞人就寫了這樣的一首「雨」詞,除了題名,全文中沒有用到一個雨字,卻句句都在說雨,這首詞就是万俟詠寫的《長相思·雨》。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全文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微雨》,便是古詩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寫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當時李商隱參加進士科考初試失敗,正在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幕府擔任巡官,在遇到一場雨後,便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早晨,詩人信步走在林蔭小道,和煦的陽光灑滿了大樹和小草。那些在林間高聲歌唱的小鳥,不僅沒有驚詫於這位不速之客,似乎還非常歡迎詩人的來到。首聯描寫竹的外觀,中空的竹子在明媚春光的照耀下,綠色的倩影倒映在水面上,並隨著粼粼的水波,不停地搖蕩。
  • 陳與義的一首五律,技法高超,僅是開篇兩句,就令人心醉
    一首詩如果有一個好的開頭,就容易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也為這首詩的流傳打下基礎。那麼一般的詩歌,都是如何開頭呢?一種是意境深遠闊大,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境界博大,感慨深沉。下面介紹陳與義的一首五律,技法高超,僅是開篇兩句,就令人心醉。放慵宋代:陳與義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應俗苦相妨。宦拙從人笑,交疏得自藏。
  • 涓涓無題七絕頂針詩一首,附七絕簡介及注意事項,請大家幫忙取題
    晴空、祥雲、緋霞、麗日,這麼美好燦爛的景象豈能不被燻醉?青娥:古指美麗的少女。蓋:勝過。這是一首頂針詩,同時也是一首符合七絕格律的七言絕句。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二文,黑體字是韻腳。頂針詩頂針詩又稱聯珠詩,就是用前一句詩的結尾之字或詞作為後一詩句的開頭。七絕簡介昨天涓涓詳細介紹了五絕,以前也有文章介紹過七律。
  • 陳與義的詩有哪些?陳與義的詩詞全集44首
    宋代詩人陳與義,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
  • 陸遊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全文無一「梅」字,卻句句有梅!
    對於南宋愛國詞人陸遊創作的這首詠梅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甚至還能背誦全文。畢竟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是古典詩詞中的詠梅名篇。不過隨著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增加,相信大家再讀這首詞的時候,或許有著不一樣的體會。從寫作手法來看,陸遊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全文無一「梅」字,卻句句有梅,盡顯高超的表達技藝。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
    一首優秀的詩歌都需要精心構思,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篇,還要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尾,而中間的過渡與轉折也非常有講究。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太過刻意地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弄巧成拙。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全文只有一個雨字,描繪了雨後的驚喜之情。喜雨南宋:楊萬裡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風亂萬疇青錦褥,雲摩千嶂翠瑤屏。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
  • 李商隱最唯美的五首七絕,每個字都美得令人心醉
    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在他的這段話中,指出了三個七言絕句寫的最好的詩人:第一個是詩仙李白,當然無可爭議;第二個是王昌齡,他被稱為「七絕聖手」,是以七絕名世的詩人;第三個就是李商隱,葉燮稱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可空百代而無其匹」,可見李商隱七言絕句成就之高。
  • 陳與義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可與蘇軾《海棠》媲美
    文|丁十二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元代方回將其與黃庭堅、陳師道並列為江西詩派「三宗」。陳與義也工於填詞,但尤以詩文著稱,他詩尊杜甫,號為「詩俊」,與「詞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宋史·陳與義傳》說他的詩詞「體物寓興,清邃紆餘,高舉橫厲,上下陶(淵明)、謝(靈運、眺)、韋(應物)、柳(永)之間」。
  • 次韻宋朝詩人陳與義的七言絕句《襄邑道中》
    陳與義先生畫像絕句和律詩在唐宋都是盛行的,但是品味一下唐時代的絕句和律詩,與宋時代的風格有著截然的不同。比如今天讀到北宋末年的接觸詩人陳與義的七言絕句《襄邑道中》,那種渾厚的感覺能讓人捶胸氣喘。自娛自樂,次韻陳與義先生的《襄邑道中》,寫一首自己的七言絕句,當然僅僅是簡單地借用陳與義先生的韻腳,並不是詩詞內容的唱和,請大家多多批評!
  • 柳永的一首佳作,讀了12個字就愛不釋手,句句都值得背誦
    為誰憔悴損芳姿」,先是抒寫景語,然後點出「憔悴」二字,更顯內心的孤寂和愁情。其實在易安居士之前,也有一位高手非常善於這種寫作手法,下面介紹柳永的一首佳作,讀了12個字就愛不釋手,句句都值得背誦。雨霖鈴北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王維最美一首詩,全文僅20個字,小學生都會背,讓人忍不住驚嘆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   王維最美一首詩,全文僅20個字,小學生都會背,讓人忍不住驚嘆   唐朝有一位詩人特別討厭這樣囉囉嗦嗦的一大堆,他的詩不但簡短,而且連生僻字都很少,他就是詩佛王維
  • 以一首詩流芳後世的典範:詩歌在精不在多,第2句1個字乃是詩眼
    有的人一輩子寫的古詩不計其數,卻沒能有那麼一兩首流傳下來;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就寫那麼幾十首古詩,就有那麼一兩首堪稱最經典的作品流傳後世,印證了一個道理:詩歌不在多而在精。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陳與義的這首詞,開篇便是一語驚人,寫得非常唯美!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今天陝西西安人,作為宋朝非常著名的詞人,他一生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詞作,而且他大部分的詞作,也都流傳了下來。雖然在宋朝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詞人,但是陳與義的詞,卻是有別於其他的作者,寫得更為深刻,也更加的感人,這也正是陳與義詞作,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 七絕都是格律詩嗎?當然不是,七絕中也有不少古體詩
    一、七言古體與近體絕句的區別 一說七絕,大家能夠脫口而出的基本是近體詩,近體與古體的區別就是一個是格律詩,一個不是格律詩。 三、一個字出律的古體七絕 有的七絕只有一個字出律,如李白的一首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
  • 「清風明月伴孤舟」,如何續成一首七絕?
    個人習慣從格律入手,「清風明月伴孤舟」,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平平」,實際上這就是「一三五不論」的平仄基礎正格「平平仄仄仄平平」的變格,根據平仄格律「對、粘」的推導規則,得出「平起平收」七絕的平仄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