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1日),由江蘇省語委、省教育廳組織的港澳臺及外籍人士普通話水平首次測試在南京市普通話測試考點舉行。來自東南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6所省內高校的8名臺灣籍教師、2名外籍教師參加測試。
來自加納的高樂是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一名藥理學老師,來江蘇前,他在廣州中山大學學了一年中文。「我覺得我要試一下我的中文水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在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考點侯考室,高樂和其他考生一起安靜地坐著,廣播裡播放著考試提醒。不一會,工作人員帶著他們進行信息採集,隨後走進測試室。記者看到,每一間測試室有若干個小隔間,裡面有一臺電腦,耳機,牆上貼著提示:「戴好耳機,臉部識別,開始考試」。
一切準備就緒,人機對話正式開始。考試分為讀單詞,讀詞語,讀短文以及命題說話。高樂說,「我的題目是『我的朋友』。我介紹了我最喜歡的朋友,我最喜歡的朋友在我們國家,從小一起上學,我來這邊上學讀研究生,他在那邊讀研究生。雖然我們有時差,但是我們每天聯繫。這個測試我準備了一個星期,總體還好,有好多字不認識,回去我想繼續學習,明年再來試試。」
近年來,隨著江蘇省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來蘇學習、工作的港澳臺及外籍人士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底,在江蘇從教的港澳臺及外籍人士已超過6000人。今年4月,經省語委推薦、國家語委授權,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考點獲批成為全國首個、也是我省唯一的具備對港澳臺及外籍人士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資格的地方測試機構。
南京市教師培訓中心普通話測試科科長劉紅雲介紹,考試按照國家普通話測試大綱進行考試,流程和國內考生完全一樣。「第一項讀單詞,第二項讀詞語,第三項是讀短文,第四項是命題說話。目前老師的級別二級乙等80分,也就是說他們最低考到80分為合格。我們普通話測試機房都是封閉隔音的,所以每個人一間,錄音效果好,成績也會比較標準。評分有一部分是機器評分,有一部分是人工評分,兩者結合。」
教育部門表示,計劃每年組織一次在省內學習和工作的港澳臺及外籍人士普通話水平測試,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測試需求,促進文化交流。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