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大的。
我曾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個小學生一上小學就表現優異,開始是班長,但到四年級時競選班長落選,結果內心接受不了,乾脆不去學校,甚至絕食,後來休學一年,接受心理治療。
我們的孩子在努力奔跑,每個人都在教孩子怎麼成功,卻鮮有人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
於是,他們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到處發脾氣;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萎靡不振;聽到一兩句負面評價,便感覺失去了自我價值感。
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什麼時候開始挫折教育?
很多大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動不動就自殺、跳樓,哪個家長老師敢硬管?
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
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但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他會慢慢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所欲為的,爸爸媽媽以及親人們愛他但絕對不是處處都以他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會被拒絕的。
真正的成長,就是一個從任性到克制的過程。
否則,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開始對他「說不」時,他除了哭鬧、氣噎、打滾,還有威脅父母的選項:離家出走、服毒、跳樓。
所以,3歲後,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說「不」的藝術。
如何提高逆商: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氣」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積木倒了,就大哭;
遊戲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玩了!」
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
……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讓著孩子。
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鼓勵和幫助孩子,而不是代勞
在很多父母眼裡,逆商教育的關鍵在於「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故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不斷地感受失敗。
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去接受一些人為的無意義挫折。因為孩子的成長已經有無數的小挑戰。
第一次出門、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服,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重要的是父母捨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認同、疏解孩子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須在情感上給予支持,而不是打擊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評了幾句?又不會怎樣。」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正在經歷的事情,認同孩子出現的情緒,比如難過、無奈,感同身受地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父母充足的愛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對挫折的內心力量。
最後,用幾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世界愈悲傷,我要愈快樂。當人心愈險惡,我要愈善良。當挫折來了,我要挺身面對。
我要做一個樂觀向上,不退縮不屈不饒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戰的人。」
2
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
目前的教育環境與10年前,20年前已經大不同。以前每個家庭有3.4個孩子,父母不會去特別照顧某個孩子的情緒,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一家N口人,都圍繞著1-2個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長環境發生了變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變。
我們在強調給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避語言暴力傷害了孩子!
這裡有16個小技巧,送給老師和父母!
1.先聽聽孩子的解釋 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也讓自己的批評更有針對性。
2.讓孩子學會換個立場 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問問孩子「如果是別人,該說些什麼」
3.父母也要自我批評 在批評孩子之前,先來一番自我批評,拉進孩子的心理距離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4.批評孩子注意場合 父母批評最好單獨進行,不應在公開場合,如公共場合、當著親友和朋友的面。
5.批評時別翻舊帳 本來一個很小的錯誤,非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這樣的批評只會讓孩子與你對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6.批評時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只評價事實,不分析動機,剝奪孩子最後一塊遮羞布,給他強加罪名,無異於火上澆油。
7.批評時不要動手打孩子 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反思錯誤,而是一味打罵,這種急於求成的批評,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8.批評要儘量簡短 儘量用最簡練的語言、花費最短的時間來完成。受批評的感覺是不舒服的,誰都希望這種感覺儘快結束。
9.語音語調不能高 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傾聽你的話。
10.學會暗示和沉默 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孩子自然能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
11.想批評前可以借鑑他人 父母用他人類似的行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個錯誤,這麼做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12.給孩子一點心理安慰 孩子犯錯誤受批評後往往心裡失落,父母應及時給孩子一些安慰,讓孩子感覺你們依然愛他。
13.父母應「統一戰線」 父母教育孩子時,如果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孩子想的就不是如何改正錯誤,而是如何尋求庇護。
14.別把壞情緒發洩給孩子 受到壞情緒影響時,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就不是客觀公正的「你一天到晚……」「你從來都是」等很可能使矛盾激化。
15.增加身體接觸 摟著孩子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用眼睛正視孩子,能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
16.批評和鼓勵相結合 批評後加一點鼓勵,不僅能使孩子儘快改正錯誤,還能引導孩子向自己擅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