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任性怎麼辦?六大秘訣幫爸爸媽媽解決孩子任性問題

2020-12-11 寶寶知道

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想幹啥就非得幹啥?在學校膽大妄為,把老師氣得不行?不給買零食滿地打滾?不讓看電視就要砸遙控器?——說起孩子任性,好多爸爸媽媽都是一肚子苦水,滿腦門官司。孩子任性,能不能破?怎麼破?家有倆娃的真心爸媽與您分享我們的觀念和方法。

1、制定適度邊界,不過嚴,不過寬

所謂任性,是相對原則、約束、底線、邊界而言的,孩子突破爸爸媽媽的原則、抗拒大人的約束、超出爸爸媽媽容忍底線、突破大人允許的邊界的言行,會被歸為「任性」。所以討論孩子任性,首先要看大人定的邊界在哪裡。

有的家庭,信奉嚴厲教養,平時對孩子的約束過嚴,孩子稍稍試圖突破,就會被批評「太任性」。

這種任性的孩子,其實最開始,並不是真的任性,常常只是秉承自由的天性,嘗試擺脫過嚴的管束而已。但如果一直在約束過於嚴格的環境中成長,這種反抗大人的姿態,可能會一直保持下來,成為真正的任性。就像孩子一直被捆綁著,他會恐懼、憤怒、奮力掙脫,即便是捆綁的繩索並不真實存在了,但被捆綁的恐懼感、憤怒感、奮力掙脫的本能仍舊會在。

有的家庭,最初對孩子過分放縱,也並不覺得孩子有多任性,等到發現孩子管不住了,就開始開始制定各種規則來約束孩子,這時任性問題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試想一匹無拘無束、想去哪兒去哪兒的小野馬,現在要被關進籠子裡,或者被限制在一小片草原上,他怎麼會甘心。

所以,要想孩子不任性,大人需要從小為孩子的言行劃定適度的邊界,既不過嚴,導致孩子養成不斷掙脫管束的習慣,也不過寬,讓孩子無法適應任何約束。

孩子天性不同,各家環境不同,這個邊界到底有多大,需要爸爸媽媽慢慢摸索,但還是有些例子可以參考。

比如,一位媽媽說孩子越大越任性、越不好管了,那麼這位媽媽管孩子管到什麼程度呢?孩子進門脫了鞋,鞋子擺放的方向,都要符合要求。如此動輒得咎,孩子怎麼能不反抗?

另一位媽媽,孩子小時候就養成頂嘴的習慣,後來到了青春期,對大人說話態度非常惡劣、甚至會在電話中訓斥媽媽,大人受不了了,嘗試管束孩子,但孩子多年下來已經習慣成自然,再想約束,就真的非常困難了。

2、給孩子充足的自主空間

好多家庭,孩子任性的困擾,集中在孩子買零食、買玩具上,孩子想買啥就買啥,不給買就撒潑打滾、大哭大鬧。孩子小時候我們從他們的幼兒園學到了一個方法,用起來非常有效。

幼兒園每學期都會給孩子安排好幾次「自己買東西」的活動,老師會帶孩子們去超市,告訴孩子們,每人可以買幾件零食、每個人買的零食要在多少錢之內,然後然讓孩子們自由挑選。孩子不少,又都不大,但每次都能夠遵守要求,在規定之內買得心滿意足,從來沒聽說過有孩子大哭大鬧。這讓我們很驚奇,原來孩子這麼小,就能懂得如何在規則之下自己做主了。

後來我們在家裡也用同樣的辦法,孩子要求買零食時,會跟他約好,可以花多少錢,然後給他幾塊錢,大人在外邊等著,孩子自己去買。他會先挑選自己想吃的,如果便利店的阿姨告訴他錢不夠,他會再換一個價格稍低、自己可以接受的,從來沒有出現跟人家不講理地要拿價格高的東西,或者跑出來要爸爸媽媽再加錢的狀況。

這讓我們學會,大人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在這個空間內充分自主。孩子有了自主的空間,和大人不講理地哭鬧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給自主空間的辦法,也被我們推廣到買東西之外,看電視、玩電腦、做作業,都會事先約定規則,然後讓他們在規則之內自己安排,孩子們通常能安排得很好,也為大人省掉了好多不停管孩子、不停和孩子鬥智鬥勇鬥狠的麻煩。

3、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

大人一旦和孩子制定定了原則、約束、底線、邊界,就要堅持,不能輕易妥協。

有的爸爸媽媽雖然和孩子約定了原則,或者自己心裡設定了一個底線,但孩子一哭鬧,情形就失控了,像打仗的士兵一樣,先是試圖抵抗,守住陣地,發現敵人火力太猛,就節節敗退,最終全線失守,敵人長驅直入。

一位讀者講了一件事,非常典型。一個小姑娘每天上學都要帶錢買零食,先是一塊錢,現在一天五塊錢還不知足,只要不給就鬧,連叫爺爺奶奶滾出這個家的話都能說出來。如果一開始,大人就堅持不給錢讓孩子自己買零食的原則,孩子就不會發展出每天買零食,如果一開始就守住一塊錢的底線,也不會現在五塊錢還不滿足。

任性的孩子後面,有時會有一個或者多個不能堅持原則、在孩子不斷進攻下不停敗退的大人,是大人的不堅持,幫助孩子養成了對自己的願望、要求毫不克制,不能做一點妥協、不能受一點委屈的習慣。

4、減少對孩子的強迫,不做任性的大人

孩子的任性,還有不少情況是大人常常強迫孩子做這做那造成的。如果大人不施力,孩子那裡會反彈?

有的大人抱定大人說什麼,孩子就得聽什麼,大人要求怎麼做,孩子就得怎麼做的觀念,在事關孩子的好多事情上,都不考慮孩子的意願。孩子有時候勉強自己接受了,有時實在不願意接受,就只好反抗,自然就「任性」起來。這哪裡是孩子任性,分明就是大人任性好不好?

一位媽媽,要十幾歲的孩子跟他一起參與一個活動,孩子不願意去,大人就百般說服,又保證不會花太長時間,孩子最後只得勉強同意。但到了現場,孩子發現,活動既不是他感興趣的,夾在一堆大人中被問東問西又讓他很不舒服。孩子開始還能忍,後來活動又超了時,孩子一下子爆發起來,對媽媽大叫大嚷,搞得大人們非常尷尬,那位媽媽自己也很難堪。其實退一步,如果媽媽自己不任性地要求孩子配合,這種尷尬狀況根本不會發生。

5、說服家裡最無原則溺愛孩子的那個人

我們在前面說過,有的家庭,小時候對孩子過分放縱,把孩子帶成了無法無天的小野馬。「小野馬」們,會有無比多的奇葩行為:把爸爸的手機摔地上砸爛、把媽媽的衣服從衣櫃裡丟出來扔滿地、把鞋子扔湯裡、把超市的東西從貨架上掃蕩下來……

孩子任性到這個程度,是長期不加管束的結果。在孩子一開始出現這類行為時,就制止他,孩子也不會發展到這個程度。那麼為什麼不制止,讓小任性越養越大呢?很可能家裡有一個或者多個無原則溺愛孩子的大人。

這個無原則溺愛的人可能是爸爸媽媽,通常是祖輩。說服他不縱容孩子,不把孩子最初的小淘氣、小破壞當好玩、不鼓勵孩子的任性行為、不在孩子挨批評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會很困難,但為了孩子的發展,必須要做。

有成功的可能性嗎?當然有。大家都是成人,都為孩子好,關於孩子的問題,坐下來冷靜溝通是可能的。有些爸爸媽媽會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是慣著孩子,我們根本管不了啊。那常常是畏難的藉口,孩子是自己的,難道因為管不了自己的爹媽就放棄教養孩子?

6、讓孩子明白,走出家門,別人沒有義務容忍你的任性

任性的孩子,還常常把任性的言行從家中帶到學校。幾乎每個班裡,都有無比任性的孩子,讓老師頭痛不已。他們一次一次襲擊同學,對老師的話充耳不聞,自己不高興,就讓所有人不安生,課上吵鬧到老師沒法上課,課下打鬥到別班老師都來投訴。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己即便是任性,也只能在家裡,對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任性,老師、同學都不是可以任性的對象,到了學校,就得遵守學校的規則。

這又是個社會化的問題。孩子小時候,會認為自己無比重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得照顧自己,但孩子會長大,需要適應幼兒園、學校的規則,需要學會與家人之外的人相處,需要有能力在相對社會化的的環境中生存。這些,都需要爸爸媽媽從小教給孩子。

爸爸媽媽讓孩子從小明白,這世界上可容你任性的人,除了爸爸媽媽,可能只有你妻子/丈夫(如果你僥倖找到那一個的話),走出家門,別人沒有義務容忍你的任性。

孩子任性,不是一天兩天養成,解決孩子任性問題,爸爸媽媽們也不能期待速戰速決,多些耐心、多些堅持,孩子慢慢會發生讓人驚喜的改變的,爸爸媽媽們,也會從這個過程中,收穫更多的學習做父母的成就感。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太任性怎麼辦?睿智燈塔六個方法,幫助家長解決孩子任性問題
    孩子任性、不聽話是常有的事,當他們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別人違背自己的意願時,孩子可能會不停地哭鬧,任憑家長怎麼哄都不聽,這讓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太任性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呢?那麼,孩子太任性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以下是睿智燈塔導師給我們提出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1、如何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冷處理孩子任性通常表現為大哭大鬧或者摔東西,而孩子的這種行為正是表現給大人看的,所以,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堅持原則,採用「冷處理」的辦法不予理睬,沒有了家長的觀看,孩子就會覺得無趣,逐漸就會自己安靜下來。
  • 寶寶太任性,該怎麼辦?百依百順,不如讀懂孩子的心
    現代家庭孩子比較少,有的家庭有兩個,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比較嬌生慣養,很多時候也滋生了寶寶任性的壞毛病,雖然寶寶現在還小,但是如果任由寶寶的這種任性繼續下去,將來就很難改正,對寶寶以後的人際交往等影響都會很大,因此,寶寶任性需要找到原因,想辦法讓寶寶改正。那麼,寶寶太任性,該怎麼辦?
  • 如何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
    手段排行最後:賭氣噘嘴、不說話、摔東西、不吃飯……  孩子賭氣的時間,一般持續得較長,因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戰的秘訣,沒耐心的父母只好舉手投降。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於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一  由於各種原因,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 孩子很任性怎麼辦?
    孩子很任性,在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愛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是想要什麼東西,家長不買,就在家裡鬧,不停的折騰,整個家都會變得氣氛不好,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今天就給大家支個招。任性的孩子,對家人傷害最大,自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自己也很痛苦。這樣的結果和父母不斷的縱容密不可分。
  • 彭華勇:孩子任性撒潑,怎麼辦?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爸爸分享在他兒子三歲的時候,他帶孩子逛超市,兒子看上了一個大機器人玩具,於是不肯走了,要爸爸買玩具,但是爸爸出門前已經告訴兒子,零花錢不能超過20元。爸爸跟兒子說:有些事情爸爸和你說好的,咱們都要遵守,有些你想得到的,不一定能夠得到,是很正常的,透過哭鬧也是不可能得到的。你明白了嗎?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從那以後,兒子再也沒有哭鬧,撒潑,任性威脅。
  • 想要化解孩子的小任性該怎麼辦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接觸的東西多了起來後,孩子的毛病也就漸漸多了起來。比如說任性,那麼想要化解孩子的小任性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變得任性起來,什麼都要對著幹。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迎接孩子的「小任性」。
  • 孩子3歲到6歲,媽媽做到這幾點,保管讓你的孩子不再任性
    家有任性寶寶,實在是讓媽媽們頭疼的事情,孩子動不動就打滾哭鬧,家長完全沒有辦法。曉娟家寶寶4歲了,是個特別任性的孩子,只要孩子想要做什麼事情,媽媽阻止他,他就哭鬧起來沒完沒了,一直到被滿足為止。曉娟各種方法都嘗試過,跟孩子講道理,甚至動手打孩子,都沒有任何作用,孩子還是該怎麼樣還怎麼樣。這樣曉娟十分頭痛,不知道到底要怎麼辦才能改掉孩子人性的毛病。
  • 孩子太任性,一不順心就哭鬧怎麼辦?教你「一冷一熱」來處理
    有些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會冷落孩子,讓孩子哭到精疲力竭,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冷卻;有的家長在這種情況下趕忙哄孩子,一直安撫孩子,希望慢慢讓孩子平靜下來。我的朋友小柔就有這樣的體驗,小柔的孩子是一個比較任性、比較自我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把孩子當成心肝寶貝,所以孩子在家裡面就是被溺愛的存在。
  • 孩子任性不服管教怎麼辦?有三個方法家長可以試試
    :孩子太任性,說什麼都不聽,你不依他就又哭又鬧的,非得跟你鬧著來……其實,孩子這樣任性,是不是因為他心裡篤定了你肯定會依他呢?比如,當孩子表現得很任性的時候,爺爺奶奶可能會出於溺愛孩子而儘量護著孩子,而爸爸媽媽則想糾正孩子這種壞習慣而嚴厲拒絕。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髮無傷。於是,孩子因為在家庭成員中找到了靠山,往往會變本加厲地任性。因此,在孩子有任性行為時,家長不要盲目妥協、順從孩子,即使孩子以撒潑打滾等方式來反抗,家長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且一家人保持立場統一。
  • 孩子在公共場所任性哭鬧,家長怎麼辦?這招太管用了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當孩子任性大哭時,父母正確的做法是默默把孩子抱離「案發現場」,默默地帶孩子回家(當然,如果離家比較遠,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讓孩子待在臥室(臥室的環境比較安全),然後,你就看著孩子哭就可以了,這個過程中請注意「四個不要」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打住!面對孩子的任性,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首先,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想通過嘗試來認識自己有多重要!於是,吸引注意力成了孩子們的首要任務。通過亂扔東西,孩子開始知道媽媽會生氣;通過大吵大鬧,孩子能察覺到爸爸媽媽很緊張。孩子非常在乎自己在爸爸媽媽心目中的位置,於是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求得關注。
  • 父母越遷就,孩子越任性
    巧巧在2歲之後,很多事都是自己做主,從小到大,孩子想要什麼,只要能給予的,巧巧爸爸都會給孩子。等到巧巧上幼兒園,有次耍性子不想去幼兒園,巧巧一直在沙發上躺著,怎麼拉也不起來媽媽急得要動手打孩子,後來還是被爸爸攔了下來。爸爸想著就這一次吧,所以跟幼兒園請了假。因為巧巧剛上幼兒園,巧巧爸爸以為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於是儘可能地順著孩子,但是後來發現情況有些出入。
  • 8招幫你搞定任性的孩子
    寶爸寶媽們,孩子任性哭鬧、不達目的不罷休你們有什麼招?——蒙臺梭利為什麼任性?幼兒因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善,因而自制力差,情緒不穩定,稍不如意就要發脾氣,或用哭鬧解決。孩子到2歲左右進入「第一反抗期」,凡事都喜歡說「不」;步入4歲,孩子又進入了一個不平衡階段,種種任性言行再次表現出來。
  • 如何對待任性的孩子
    一般說來,兒童由於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多少都有點任性。從心理學會度來看,任性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果。但是,孩子的任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從心理上加以糾正。
  • 你的孩子任性嗎?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脾氣大,特別任性,事實上孩子的任性往往與父母有很大關係的。隨著孩子的成長發育,他們越來越多的接觸到更多的事物,這些事物帶給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為了解開自己心頭的疑問,孩子總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 孩子任性、不聽話?爸爸媽媽的這三種行為有很大關係
    如今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是生活中耳濡目染之下也是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的。親貝網小編經常被一些孩子的想法,說出的話語震驚到。而且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很有個性的,不過作為家長要分清個性和任性區別。個性是有獨特的見解,任性就是隨著自己的情緒心情做事,並且是不計後果的那種。任性、不聽話是很多孩子都會表現出來的,也是讓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其實家長日常的很多行為都有影響孩子的。
  • 孩子過於任性,根源在這2方面,家長要正確引導,儘早幫孩子改變
    爺爺奶奶寵著,爸爸媽媽疼著,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讓孩子從未遭受過任何拒絕,父母也就是這樣把孩子養成了任性的壞習慣,相信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雖然父母看起來比較頭痛,但對孩子在生活中的小問題也總是視而不見,這才導致了孩子越來越任性。
  • 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明智的父母請放棄「苦口婆心」
    有時候「任性」的或許並不是孩子,而是成人的「我執」然然今年7歲,任性而又倔強,媽媽讓她做什麼她都要唱反調,母女間的「對立」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每當然然任性時,媽媽都是苦口婆心的講道理,可是毫無效果,孩子既然喜歡玩兒,為什麼一定要阻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兒,這本沒有錯,所以這件事兒「任性」的似乎是媽媽,她非要讓女兒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因為這樣會把衣服弄髒。
  • 孩子任性束手無策?運用「魚缸法則」,克服孩子的「不規則任性」
    01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的戰鬥力基本為0最近看到一個媽媽的留言:她家孩子今年5歲,聰明可愛,什麼都好,但就是特別任性,尤其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媽媽讓他去洗手吃飯,他偏說畫畫最重要。就是說,孩子的任性是毫無規律的,家長根本找不到任何蹤跡可尋的。那麼,有沒有方法能夠幫我們克服這種「不規則任性」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克服孩子「不規則任性」這個話題。其實,孩子任性是天性,家長一味的壓制是不可取的,必須得理性。一時的打罵,雖然家長解了氣,但對孩子而言傷害卻是永久的。深挖孩子任性背後的原因,才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通行密碼。
  • 孩子任性哭鬧,家長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今天我們來分享孩子任性哭鬧,家長怎麼辦?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你不知道他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在這種背景條件下,我們儘量遷就她一點,可是三歲之後的孩子基本全會說話,這個三歲的孩子會說話,如果他不說,這個時候你要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