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爸爸分享在他兒子三歲的時候,他帶孩子逛超市,兒子看上了一個大機器人玩具,於是不肯走了,要爸爸買玩具,但是爸爸出門前已經告訴兒子,零花錢不能超過20元。
兒子不聽,眼淚開始譁啦啦得流,吵著就要買。爸爸沒有妥協,告訴兒子,這個不能滿足他。他兒子依舊不聽,哭得更厲害了。超市裡面人比較多,不少人開始圍觀,兒子哭得更厲害了,過一會兒兒子開始躺在地上邊哭邊打滾。
這位爸爸上前安撫兒子,越是安撫,兒子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於是,這位爸爸對孩子說:好吧,你要哭我也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到別人。我們回家吧,或者換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和我聊聊。
說完這位爸爸,就將兒子抱起來回家。兒子被抱起來哭鬧的更厲害了,當這位爸爸始終是溫和的。
回到家把兒子放在地上,兒子依舊在哭,但是慢慢的哭聲開始小了,過了不到一小時,兒子開始不哭了。
爸爸問他:哭完了?兒子這個時候擦著眼淚,點點頭。爸爸跟兒子說:有些事情爸爸和你說好的,咱們都要遵守,有些你想得到的,不一定能夠得到,是很正常的,透過哭鬧也是不可能得到的。你明白了嗎?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從那以後,兒子再也沒有哭鬧,撒潑,任性威脅。
這是一位非常智慧的爸爸,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樹立了原則,所以孩子從小就有了規矩。教育孩子,要想讓孩子有原則,有規矩。不是靠我們的講道理,也不是光靠約定。而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哭鬧、任性、威脅時,始終能夠做到溫和而堅定,始終是態度溫和,不打不罵,同時內心的原則非常堅定,像一堵牆一樣立在那裡,紋絲不動,不該妥協的堅決不妥協。我也有這樣子,孩子才會真正有規矩。
反觀現在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任性、威脅時,家長很容易妥協,或者很不耐煩,直接打罵鎮壓。比如孩子不吃飯了,家長就哄著孩子吃飯,孩子看到父母哄自己吃飯,於是和父母談條件,你給我什麼東西或者滿足我什麼條件,我才吃飯。不少家長就是這麼做的,並且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們的口頭禪就是,沒事,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事了。
事實上,正是這些小事情,你教會了孩子談條件,任性威脅。所以很多的孩子後面開始拿作業和父母談條件,或者拿成績和父母談條件,到了青春期拿上不上學和父母談條件,最後很多父母被掐的死死的,因為家長最怕孩子不上學。但是妥協退讓解決得了問題嗎?不但不會問題,反而會越來越糟糕,最後不少孩子就會拿死來威脅父母,有些孩子感覺父母好欺負,直接打罵父母。
所有的悲劇都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形成的,都是從小長期累積形成的。家長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必須學會樹立原則,沒有原則的家教註定是一個悲劇。真正為了孩子好,家長越早學會樹立原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