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考公務員、考老師、考事業單位的大軍中去。這些工作有很多共同的特性:收入穩定、福利待遇好而且社會地位高。
如今,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工作已經開展,截至目前共有150餘萬名大學畢業生報名參加,比去年增加了將近11萬人,由此可見,考公的競爭壓力正變得越來越大!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一些熱門崗位報錄比甚至能達到幾百比一,也就是說幾百名考生最終只有1人能夠被錄用,成為一名國家工作人員。競爭的激烈性並沒有阻止畢業生對考公的熱情,每年仍然有無數人加入其中,畢竟「鐵飯碗」的魅力在當下實在是太具誘惑力了。
想要成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並非易事,需要經過很多的流程,而且全程是公開透明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從公告地發布到最終的錄取,還有十餘個環節要經歷,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沒有達到標準,那麼考公的道路就會被中止。
就拿報考條件來說,就需要考生滿足至少8個條件,可以概括為:國籍、學歷、年齡、能力、道德素質等。一般來講,絕大多數畢業生都能滿足上述的條件,進入到下一個環節。
當考生經過激烈的競爭和層層考核後被錄取,也就意味著真正成為一名國家公務人員。然而,捧上「鐵飯碗」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今後還有漫長的晉升之路要經歷。
公務員職務層次按照由低至高的順序依次為:鄉科級正副職、縣處級正副職、廳局級正副職、省部級正副職以及國家級正副職。剛入職的人員通常都是從最低一級幹起,在工作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晉升途徑,但是按照通常慣例,公務員是有「晉升年齡表」的,如果在年齡達到之後依然停留在原級,那基本上意味著沒有太大的晉升空間了。
那麼,各級別的公務員晉級「最佳年齡」是多少歲呢,一旦超過這個年齡,那晉升空間則會受到限制,甚至會一直停留在原級直到退休。下面編者就帶領大家看看公務員職務晉升的最佳年齡。那些打算考公務員或者已經成為入圍的公務員們可以參考一下,希望能夠對你們有所幫助。
一、科員
科員是最低級別的職務。報考公務員的年齡一般限制在35周歲以下,應屆碩士畢業生和非在職博士研究生的年齡可放寬至40周歲以下。一般剛入職的公務員在過了實習期之後都可以成為科員。所以,這個沒有太大的年齡限制,當然越年輕越好,越年輕就意味著越有發展空間。
二、鄉副科級幹部
比科員高一級別的是鄉級副科,相當於一所鄉鎮的副鄉長、副鎮長。根據最新的「職級並行」政策,從一名普通科員晉升為鄉級副科至少需要4年的時間。如果是30歲考上公務員,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會在35歲之前晉升為鄉級副科幹部。然而,絕大多數的鄉級公務員都停留在這一級別上沒有辦法再往上晉升。
三、縣處級幹部
根據領導幹部選拔任用的相關規定,副職晉升到正職至少需要2年,從正職提拔上級副職至少需要3年。因此,從一名鄉級副科晉升為縣處級幹部至少需要7年的時間。
如果一名科員在35歲晉級為鄉級副科幹部,那麼兩年後可有機會成為鄉級正科,在鄉級正科年滿3年後可晉升為縣副處級幹部,然後再過2年才有機會當上縣處級幹部。所以,縣處級幹部的最佳年齡在42歲左右。
四、廳級幹部
說實話一名普通科員要想晉升為廳級幹部,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一切都非常順利的話,至少也得到50之後了。所以,要是沒有特殊功績和閱歷,基本上就不要奢望再進一步了。
上述所說的晉升都是在不考慮其它因素,只計算工作年限的,所以都是最佳的晉升年齡。然而,事實情況卻是公務員的晉升之路是飛行艱難的,能不能晉升和提拔是受很多因素限制的。再加上最近的「職級並行」改革,更是加大了公務員的晉升難度。
雖然公務員的晉升難度很大,但其享受的福利待遇卻讓人羨慕,即便是一名普通的科員,其身份地位也遠非從事其它工作的從業人員可以比擬,這也是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重要原因。
每天發布招聘信息
關注「有職有位」,
給自己更多進體制內的機會